首页 > > 72

華為曬2014年成績單:賣出手機7500萬部

2015-01-14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受益於電信行業整體回暖以及ICT行業進入爆發期,華為2014年的成績單看上去不錯。從華為1月13日公布的業績預告來看,無論是收入還是利潤增長,其增速都遠超過行業平均水平。

  2014年,華為未經審計的初步銷售收入為2870億元~2890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約20%,主營業務利潤預計約為339億~343億元人民幣,主營業務利潤率約為12%,與2013年基本持平。

  華為CFO(首席財務官)孟晚舟說,從具體業務來看,運營商、企業、終端為華為收入貢獻增長的“三駕馬車”,三者在去年的增長幅度分別為15%、27%和32%。

  雖然此前華為強調不上市原則,但終端業務在外界看來是最有可能獨立運營上市的業務板塊。對此,孟晚舟表示,上市和不上市都是一個企業資本的選擇和商業策略,對華為而言會在不同的階段根據業務的不同選擇不同的商業模式和資本策略。

  消費者業務增速領跑

  華為2014年所取得的成績主要來自運營商業務、企業業務、消費者業務三大BG(業務集團)的表現。

  對於收入貢獻占比最大的運營商市場,孟晚舟對記者表示,去年在運營商產業的迅速增長得益於中國區4G的建設,這使得華為在運營商產業得到了較快的規模性增長。整個集團海外收入的占比在過去幾年都保持在70%左右的規模,也就是70%的收入來自於海外。

  據預測,4G網絡前期建設拉動的投資規模達5000億元左右,網絡正式商用後,還將帶動終端制造和軟件等上下遊行業,產業規模有望突破萬億元大關。孟晚舟對記者表示,TOP50的運營商持續為華為貢獻了超過70%的規模性的收入,同時得益於全球的MBB和4G網絡的建設,使華為有較好的增長。一組數據顯示,華為在全球已經建設了超過154張4G網絡,網絡數量成為世界第一。

  華為終端管理團隊指出,2014年消費者BG超額完成年度貢獻利潤目標,預計銷售收入超過118億美元,同比增長約30%。全年智能手機發貨將超7500萬部,同比增幅大於40%,保持全球第三的地位。

  華為消費者BG負責人餘承東曾經表示,華為是一家“競爭對手驅動型”公司,在B2B方面,愛立信、諾西等都扮演了“對手即能量”的角色,最終華為用長跑的姿態耗盡了對手,成功“登頂”。因此,在看到小米等手機品牌在互聯網崛起時,華為嘗試搞懂互聯網手機玩法。

  搶食4000億美元ICT市場

  華為預測,到2025年全球將有超過1000億的聯接,預計華為所聚焦產業的市場空間將達到4000億美元,這將是一個規模空前的市場,如何存儲和處理、傳送與分發、獲取與呈現這些龐大的數據流量,既是一個巨大的挑戰,也是華為面臨的戰略機遇。

  “2025年互聯新增用戶將達40億,而智能手機將達80億,人與人的聯接和人與物的聯接,將為這個世界創造1000億的聯接。”孟晚舟對記者表示,在信息社會發展過程中,創新的焦點在從消費互聯網轉向產業互聯網。德國提出了工業4.0的概念,而工業4.0的核心就是雲計算、大數據,它將對所有的傳統行業進行重構,華為所聚焦的管道行業將是支撐了產業互聯網發展的關鍵。

  舉例而言,穀歌在2014年嘗試推出無人駕駛汽車,在行駛每小時80公裏的狀態下,每一米的行駛距離將完成一次數據傳輸和轉換,這樣才能保證汽車在道路上安全行駛。“這就是華為在從事的5G技術的研究要解決的問題之一,在去年的業績發布會上我們也談到了,華為在2018年前將為5G技術投入6億美元的研發經費。”孟晚舟說。

  事實上,華為所處的ICT行業目前競爭尤為激烈,不僅僅是國內市場,海外眾多ICT巨頭也在試圖分割這一蛋糕。

  在去年6月份舉行的媒體見面上,華為創始人任正非對本報記者表示,“公司前段時間挺驕傲的,大家以為我們是處在行業領先位置,但是我們的管理層團隊用了半年時間做了‘戰略沙盤預演’,發現我們在全世界未來十年的重大市場機會點的占有上不到10%,弟兄們的優越感頓時就沒有了,知道該如何努力了。這不是危機意識,這就是假設,假設未來的方向,看你現在處在什么位置。”在更多的時候,任正非並沒有談華為已經為未來儲備了多少“前沿技術”,而是再次提醒和未來的差距。

  “事實上2014年業績的增長有賴於前兩年華為在相關領域技術和科研的投入。”華為一海外運營商業務負責人對記者表示。

  去年華為研發投入約395億~405億元人民幣,比2013年增長約28%。過去10年,研發投入累計達到1880億元人民幣。“華為已經成功向3GPP提交546件LTE核心標准,占全球近25%。”孟晚舟強調,2014年華為上榜湯森路透“2014年全球百強創新機構”,入圍InterbrandTop100全球最具價值品牌第94名,成為首次上榜的中國品牌。

[责任编辑:朱剑明]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