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88

油價戰結果決定美國經濟複蘇前景

2015-01-14
来源:中評社

  據香港中評網報道,國際油價跌跌不休,已經迫近每桶40美元的關口,然而並沒有任何一個產油國准備減低產能托起價格。美國彭博社(Bloomberg)網站刊登俄羅斯作家列昂尼德 波希德斯基(Leonid Bershidsky)的評論文章指出,美國油企正背負大量債務繼續開采,如果價格一直維持在低位,可能導致不少企業破產。他認為,美國政府是否介入這場油價戰,將左右美國經濟複蘇的進度。全文編譯如下:

  布倫特(Brent)原油價格在四個月內暴跌近50%,使金融危機已然降臨在俄羅斯身上,也重創美國頁岩油行業,相信在今年內引發另一場危機的幾率也不小。是時候提高警惕了:沙特阿拉伯與其他中東石油出產國都對美國的情況心裏有數,它們減產的可能性也不大,而石油價格的持續下跌已接近一個關口,足以讓美國石油生產企業倒閉。

  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的主要成員國一直在重申,無論價格跌到多低,它們都不會降低產量的。沙特石油部長阿裏 納伊米(Ali Al-Naimi)更是表示,就算到了每桶20美元也不會做任何調整。美國國內對此的反應起初是充滿信心的:美國產油企業有足夠的適應能力,價格再低依然會繼續生產,因為相比之下,在現有油井開采的邊際成本更低;OPEC則麻煩了——其成員國的社會保障制度是以油價為基礎的。

  這種樂觀不禁讓人想起,當油價剛剛開始下跌時俄羅斯的反應:總統普京表示,“真正的角兒”是不會對低於80美元的油價感興趣的。而這種自鳴得意現在將俄羅斯帶到了崩潰的邊緣:上周五,惠譽國際(Fitch)下調了俄國的信用評級,僅僅只比“垃圾級”好一點點,但如果盧布跟隨下跌的油價繼續貶值,再降一級也不是不可能的。

  在價格戰中過於自信並不是件好事,很明顯這是個負和遊戲,各方都付出了代價,即使獲勝也是相對的,還往往得不償失。而筆者認為,沙特以及俄羅斯——雖然這有違常理——將在這場戰爭中勝出。

  就現在而言,美國原油產量可能下降的唯一依據是,正常運作的鑽井平台數量正在減少,上周的數量是1750個,比前一周少了61個,比去年同期少了4個。然而,石油產量卻達到了創紀錄的水平:跨年的那一周內,在鑽井平台減少的情況下,達到了日均913萬桶的曆史新高。石油企業通常只會關閉產量最差的幾個油井,有些一天只出產幾桶油,以現在的價格來說,為它們租設備就是在浪費錢。由於沒有人主動減產,油價繼續插水,昨天已經跌至每桶48.27美元。

  這樣下去終將會沖擊現在的格局。能源咨詢公司伍德麥肯錫(Wood Mackenzie)最新的一份分析報告表示,“油價低於每桶40美元會促使油企減產,最終令全球石油供應大幅下降。到了40美元這個關口後,來自加拿大、美國和哥倫比亞的油砂開采項目產量越大,每天將有150萬桶石油的價值會越小。”

  但這並不意味著一旦價格跌至40美元——這正是高盛(Goldman Sachs)現在所預期的,雖然它此前認為OPEC會無視這個價格水平——頁岩油的日均產量就會自動下降150萬桶。相反,美國的開采工們會繼續背負著虧損泵油,因為他們的老板還有大量的利息要付:貸款總額高達兩千億美元,與俄羅斯國有能源公司所需的周轉資金不相伯仲。

  而問題在於油企不可能在虧損的情況下繼續融資。到了某個節點,如果價格一直保持在低位,負債最多的企業將會倒閉,境況良好的公司也不可能接手:這些企業沒有資金,而投資者也沒有信心注資。

  此類破產並無計可施的情況將最終導致產量下調。美國能源信息管理局(U.S. Energy Information Administration)堅持認為,美國原油產量將維持在每日930萬桶,比2014年日均多出70萬桶。但如果油價跌至40美元,這種預測根本就不值一提。即便是就今天的油價來說,局方還是太過樂觀了。

  沙特和阿聯酋(United Arab Emirates)國家則會繼續保持現狀,因為它們是國家而非企業,不可能關閉門店一走了之——它們還有注資的預算,也找不到可以替代石油換取國際儲備的資源。作為排在美國和沙特之後的第三大石油生產商,俄羅斯的處境比中東的產油國更危險,但同上所述:石油是其生命線,不可能放棄。

  這場血腥又漫長的戰役前景未明。油價對於短期的供求關系變化並不敏感,其走勢必定會被媒體的預測和市場的反應所左右。而美國頁岩油公司的破產潮將釋放出在供應上的負面信號,托起油價,但升幅難以預測——有可能升到足以令這些公司重整旗鼓,同時將OPEC、俄羅斯、墨西哥以及挪威推入萬劫不複之地;又或許只會升到一個令美國頁岩油業倒退至原點的水平。這對美國經濟複蘇有著決定性的影響。

  美國政府是時候考慮一下,在這場價格戰中是否有必要介入,為本國企業撐腰。這意味著幫助後者擺脫困境,或者直接給予補貼。畢竟,它們的對手是國家,而非孤立無援的同行。(李仕奇編譯)

[责任编辑:郑婵娟]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