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7日上午,香港行政长官梁振英出席商业电台节目“政经星期六”。香港中通社图片
第三屆特區政府一直視房屋政策為「重中之重」,無奈樓價屢創新高,不少人上樓無望,蝸居劏房及板間房。剛發表第三份《施政報告》的行政長官梁振英,昨連續第四日出席電台節目解畫報告。他充滿信心地指,相信本港房屋長時期「供不應求」的情況會「接近尾聲」。而於政改問題,他坦言這是市民十分關心的議題,亦是香港的一次歷史機遇,特區政府隨時可向泛民伸出橄欖枝,希望泛民理性溝通。
香港商報記者 葉佩瑜
房屋是施政「重中之重」
梁振英出席商台節目時表示,房屋是政府施政「重中之重」,今年《施政報告》用大量篇幅講述在房屋方面的工作進展和新政策措施。為回應社會人士,特別是中低收入家庭對買樓自住的需求,政府會透過房屋委員會、房屋協會、平民屋宇公司等機構,增加供應資助出售單位,亦即價錢低於市價的單位,並會引進先導計劃,選擇正在興建、本來準備出租的公屋出售給綠表人士,提供更多買樓的選擇。政府亦會繼續以短、中、長期措施,增加和加快土地供應,解決房屋供不應求的問題。
承認,開發土地、增加房屋供應過程中,難免會影響部分地區的環境質素。社會要長遠解決房屋問題,今天就必須作出抉擇。他倡議成立多方討論會,與各界人士共同籌劃,共同解決土地長期不足問題。他有信心透過「雙辣招」及不斷增加房屋供應,社會房屋長時期供不應求的情況會接近尾聲。
談及政改問題時,梁振英指,政府隨時可向泛民伸出橄欖枝,但希望泛民理性溝通,亦要有憲制基礎,不要再杯葛及離場,否則無助溝通。他說,自己會與「政改三人組」創造各種交流機會及場合與不同團體見面,包括「雙學」。不過,他亦質疑,「雙學」口口聲聲說要爭取「真普選」,定義是什麼?他重申,對政府而言,「真普選」就是按照《基本法》及人大常委會「8.31決定」落實,希望「雙學」及其他團體提意見時能較實際,任何走出框架的討論只是鏡花水月。
「真普選」要有憲制基礎
被問到泛民及學生口中的「國際標準」,CY反問:國際標準係咩?
就《施政報告》開首即點名批評《學苑》持續提及「港獨」問題,梁振英認為須向港人提出警惕。他表示,由於要清楚指出香港憲制地位,在政改問題上,政改最終須由中央批准,「不是香港問題香港解決」,故須在《施政報告》中提出。他強調,如果丟下香港憲制地位和《基本法》,任何討論都沒有基礎。
梁振英稱,部分港人有「反共、抗共」情緒,涉及歷史原因;但他強調,香港有憲制地位,「高度自治」並非「完全自治」;他更指,香港是「高度自治」的特別行政區,特首的自主範圍,絕對比紐約、倫敦市長大。
「姊妹學校」一直很受歡迎
對《施政報告》提及把兩地「姊妹學校」倍增至約600間,引來外界質疑「教育資源政治化」,梁振英稱,一個地方學校與另一地方學校結成姊妹校很普遍,有很長歷史,不是這屆政府想出來,而且這政策一直很受學校歡迎:「只是教師行政工作重一些」。
他又說,交流不是單方面,除可讓港青了解內地姊妹學校師生,亦可讓對方看清楚港青如何看待問題,對青少年成長有好處。
說,現時有30萬港人於上海、北京、廣州等地工作及生活,香港與內地聯繫密切,香港學生有機會提早接觸內地學生對熟習環境有幫助,而且香港往返內地交通方便,一直受學校歡迎,如果學生有疑問可選擇不參與。
「一國兩制」有需要溫故知新
被問到中央對港方針,CY強調,中央對港政策穩定,CEPA、「十二五」等交流全方位合作一直順利,「佔領行動」並無影響中央對港態度,「一國兩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不止12個字,而是所有事已在《基本法》160多條條文中規定,強調法治、依法的重要。
他重申,香港回歸17年以來,行政機關從未干擾司法機關,政府十分重視三權分立,即使「佔中」期間,受影響市民及商戶對「佔領者」訴諸於法律,申請禁制令等行為,亦清楚顯示港人對法治的重視及尊重。
就基本法委員會副主任張榮順早前指出,須研究如何在港澳進行「一國兩制」再啟蒙,及全國港澳研究會會長陳佐洱稱要替年輕一代「補腦」,梁振英指:「我這把年紀的人,知道起草《基本法》時的5年,對『一國兩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有充分諮詢」。但他同意基本法已通過了20多年,有需要「溫故知新」。
「一國兩制」下港將繼續興旺
被問到香港今後發展,CY認為,追求經濟發展以外的目標是好,但不等同經濟發展不重要,香港是內地與外國的聯絡人,如果能好好利用「一國兩制」優勢,金融、貿易、物流行業等必定可繼續興旺。
他最後指,現時由於兩地交往多了,來港內地旅客亦有增加,他們遊玩或購物時,對港人生活造成一定影響及壓力。但他強調,香港與內地不是單向交往,雖然內地旅客來港對港人生活造成一定壓力,惟對港經濟發展帶來一定得益,故應互相包容、互相交流讓雙方發展得益。
原標題:特首解畫施政報告 房屋供不應求接近尾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