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頭頂“雅號”,幹的卻是不雅的勾當
核心提示:玉石、字畫、瓷器……貪官受賄物品清單中,珍奇古玩越來越多;官員書畫家、官員攝影家、官員收藏家……越來越多的貪官頭頂“雅號”。
“珍奇古玩不像現金那么‘燙手’,也不像房產、汽車那么‘惹眼’,且真偽難分辨、價值有彈性,變現手段隱蔽多樣,使得這些文化雅好日益成為貪腐的光鮮外套。”專家建議,應重視這一現象,以制度化建設杜絕此類文化權錢交換。
現象
“雅好”成為官員受賄新寵
安徽省原副省長倪發科,因涉嫌受賄、巨額財產來源不明,去年底被提起公訴。據調查,倪發科愛玉成癡,短短幾年間,其玉石藏品之豐富可開辦玉石展。
“倪發科案典型地代表了腐敗形式的新變化。”安徽省紀委一名辦案人員介紹,近年來,貪官受賄物品曆經了從現金、房產到珍奇古玩的“三變”,玉石、字畫、瓷器、古董、郵票等,越來越多地出現在受賄清單中。
杭州前副市長許邁永家中發現大量金玉字畫,包括多種玉器、雞血石,齊白石、范曾、潘天壽、啟功等名家字畫,堪稱一個小型文化博物館。
內蒙古自治區政府原副秘書長、法制辦主任武志忠的幾處儲藏室裏,除成捆的現鈔、金銀條外,各種珍藏字畫、手表等琳琅滿目,數量高達2000多件。
說法
1
辦案人員:行賄人與受賄官員對“雅好”“收藏”的價值心知肚明,“好的玉石玉器遠比其他錢財更安全,也更有價值和意義”。
2
中國藝術研究院副研究員劉藩:近年“雅賄”更加突出,與傳統行賄方式比起來“比較好聽”,方便利益輸送,且這幾年收藏市場行情好,具有增值的可能,獲利空間大,隱蔽性強,易鑽法規的空子。
追究
針對“雅賄”的隱蔽性和多樣性,多名紀檢幹部、專家建議,官員財產申報時應增加專門項目如收藏品,發現瞞報及時追究。
類別
暗藏腐敗“貴圈”有點兒亂
記者調查發現,一些愛好文藝的官員通過各類官方和民間的協會搭台,形成一個“沙龍”或“雅圈”,結伴采風、辦會出展。然而,這個圈子卻暗藏腐敗。
攝影圈
燒別人錢玩自己的遊戲
攝影被公認是一項花費不菲的愛好,由於攝影既擁有高大上的硬件可以炫耀,又包含一定的文化審美含量能夠加分,所以,近年來在官員圈子裏非常時髦。而其中一些官員的攝影器材則是受賄而來。
因嚴重違紀接受調查的河南省人大常委會原黨組書記、副主任秦玉海,曾擔任中國攝影家協會理事、河南省攝影家協會名譽主席,其所用相機僅機身就需二三十萬元,鏡頭要數十萬元。他曾坦承,攝影器材由“他人”提供幫助。
武漢市燃氣集團、天然氣公司原董事長張民基受賄的30多萬元財物中,包括8萬多元的攝影器材。
書畫圈
中飽私囊
一位曾擔任過全國政協委員的國內著名畫家告訴記者,現在一些政府部門喜歡召集書畫家搞筆會,其間創作的藝術品有時會被少數官員中飽私囊。“我就親身經曆過一次,在一次官方組織的筆會上,國內幾名藝術水准很高的書畫家聯合創作了一幅畫,非常難得,這幅畫被一位領導拿回自己家了。”
收藏圈
投其所好
辦案人員調查發現,在倪發科身邊,有一個玉石的圈子。在他的“明示”與“暗示”下,多名老板四處“淘寶”,以投其所好。為買到倪發科喜歡的和田玉,礦業老板吉立昌多次專程帶著玉石專家坐飛機去新疆,買回玉石供倪發科挑選。
“在逐利的商人眼裏,一座礦山就是一座金山。他們處心積慮和你結識,變換花樣給你送禮,不是感情有多好,而是看中你掌握的權力可能帶來巨大利益。”安徽一位辦案檢察官說。
山西省紀檢委特邀研究員、山西財經大學副教授韓永紅說,一些人喜歡和文化領域具有行政職務的人交往,作為資源交換。在專家聘任中,也喜歡聘請具有行政職務的人,作為自己人脈圈的拓展。
探析
官員作品按職務高低論價“雅號”背後暗藏權力買賣
在文化界某些領域,一些所謂的“大師”泛濫、真假難辨,這背後也隱藏著腐敗,甚至部分藝術品的價值也按官職大小論價。
去年底,周一波等8名副廳級以上幹部退出陝西省書協領導職務,這一表率行為引發了社會關注。
“文化圈內個別官職已經與經濟利益掛鉤,有的人拼命鑽營就為了在協會當個主席、秘書長、理事之類的,拿身份去賣自己的藝術品。按官職大小給藝術價值排序,主席的字就比副主席的好,副主席的字比秘書長的好。這種行為對藝術本身是一種極大的傷害。”南京藝術學院副教授、青年書法家朱友舟說。
業內專家認為,在一些地方,當選省書協主席、副主席後,作品潤格上升也是事實,這是“官本位”思想對藝術品市場的不良影響。原因在於藝術品的好壞往往沒有一個統一標准,在藝術團體中又人為地把書法家分成了三六九等,似乎主席、副主席就該比理事、會員的潤格要高,這是目前中國書法市場價值錯位所導致的結果。
“一些地方的攝影協會一般特別歡迎領導幹部入會,還往往會推舉他們當會長、副會長。”一位攝影界專業人士告訴記者,讓領導入會特別有利於開展活動,靠他們的關系可以輕松籌錢、辦事。至於領導們的創作水准,“大多還是停留在感受層面”。
許多文化界人士指出,文化腐敗損傷了文化藝術的健康發展,沾染著“銅臭氣”,而且與個別黨政官員的腐敗息息相關;應對權錢交易、小圈子活動進行嚴厲打擊。
鏈接
雅賄最早在漢代
雅賄的曆史由來已久,最早可以追溯至漢代。在漢元帝時代,宮女不惜花費重金賄賂畫工以求被選中,此後雅賄和雅好一起,流傳千年。
數百年前的古代官員,多以讀書為進身之階,自然都是文化人,便不乏用書畫、拓本之類拉攏官員的,其中不僅有胡雪岩這樣的“聰明人”,老早就洞悉了用古玩販子做中介送禮的“秘訣”,也不乏因為一兩銀子拒絕天子老師翁同龢的“呆板”古董商,當然還有張之洞這樣“劫富”的,坑了作惡土豪一大筆錢用來興辦實業。
綜合新華社等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