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57

銀行體系資金悄然進入股市 規模或達萬億

2015-01-23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慕青

  迄今為止,進入股市的銀行體系資金規模究竟幾何,根據市場人士測算,保守估計可能已接近萬億元。

  1月22日,A股繼續收紅,牛氣依然。而在牛市行情的背後,大量銀行資金也悄然湧入股市。

  “在本輪行情中,除了券商兩融資金外,銀行資金可以說是另外一個重要推手。”業內人士告訴《第一財經日報》,通過傘形信託、券商兩融受益權質押、委託貸款等管道進入股市的銀行體系資金規模可能高達萬億;而作為主力的傘形信託,存量規模可能亦達數千億元。

  在1月16日證監會對12家兩融業務違規券商開出罰單的同時,銀監會也出臺委託貸款新規徵求意見稿,擬限制委託貸款投向股市。而業內人士認為,隨著風險積累,傘形信託存在被定性為非標資產的風險。這將導致銀行資金入市受限,對股市形成一定後續衝擊。

  銀行體系資金入市三種路徑

  銀監會《商業銀行委託貸款管理辦法(徵求意見稿)》(下稱《辦法》)規定,不得利用委託貸款進行股本權益等投資。這再度引起市場對銀行資金繞道進入股市的高度關注。

  民生證券認為,在實體經濟資金需求下降的背景下,股市已經代替地方政府、房地產開發商,成為委託貸款的資金最終需求方。

  “委託貸款資金入市一直都存在,但資金規模並不大,也不是主流方式,沒必要過度緊張。”華南某券商研究人士告訴《第一財經日報》,銀行資金進入股市,主要有傘形信託、券商兩融受益權質押、委託貸款三種方式。

  而在上述三種方式中,又以傘形信託為主。據上述華南券商人士介紹,傘形信託本質是結構化證券投資產品,銀行、券商、信託公司共同合作,銀行理財資金繞道信託,為投資者提供融資,放大杠杆後進入股市。其具體操作流程是,先由銀行發行理財產品,募集資金認購信託計畫。而每個信託計畫帳戶又分割成若干子帳戶。融資申請獲得通過後,資金便進入子帳戶,股市投資者則在子帳戶中操作,而各個子帳戶又由總帳戶控制。

  某股份制銀行人士告訴《第一財經日報》,由於無身份限制,公司、個人均可申請融資。只要不突破總帳戶的投資品種倉位限制,資金即可投資於二級市場,亦可參與定增、增資擴股等一級半市場。

  此外,券商兩融受益權質押,也是常見方式。其操作模式是,券商將兩融受益權質押給銀行,獲得銀行授信之後,再將資金以融券業務通過投資者進入股市。實際上是銀行對券商授信,性質屬於信用貸款。

  與上述模式不同,委託貸款進入股市的操作路徑則相對繁複,主要有直接委託貸款、借道資管計畫等方式。據上述華南券商人士介紹,直接委託貸款也是先發行理財產品,但主要面向高淨值客戶銷售,由資金提供方委託銀行發放貸款,融資方將股票質押給銀行。觸發一定條件後,銀行可對股票強制平倉。

  借道資管計畫,則主要通過券商、基金、保險各類資管子公司進行,即資管計畫募資後,銀行以委託貸款的名義,將資金輸送給融資方,銀行從中獲得固定收益,除了銀行、資管公司,還要引入外部投資顧問。

  北京某券商人士告訴記者,在此模式下,銀行通過理財產品,認購各類資管計畫,然後資管公司再委託銀行,將資金提供給投資顧問,並由其進行投資管理,但投資顧問需要以自有資金作為劣後受益人。

  “一般情況下,投資顧問才是真正的融資方,不但提供客戶資源,而且可以直接下達交易指令,股票、債券、期貨都可以投。銀行本來是受託人,但通過這種模式,銀行搖身一變成了委託人。”該人士說,由於風險比較大,這種模式在市場上相對少見。

  “現在市場上主流模式還是傘形信託,運作模式成熟,也沒有合規風險,不但規模大,而且增速也很快。”上述華南某券商人士稱,券商兩融受益權質押受制於業務規模,而其他模式又處於灰色地帶,且風險很大,總體規模也相對有限。

  規模或達萬億

  銀行資金進入股市,其實早已有之,隨著市場變化,其規模也時有起落。進入2014年7月之後,股市迅速上揚,銀行參與的積極性隨之高漲,進入的資金可能也已在近期達到高點。

  “央行降息之後,無風險收益大幅下降,銀行對信貸的興趣也不濃厚,在股市紅火的情況下,銀行資金通過各種管道,開始大量進入股市,甚至全程參與了這一波行情。”某券商人士向《第一財經日報》分析,銀行資金進入股市的規模,可能已在近期形成了階段性的峰值,如果牛市行情持續,其規模有繼續上升的空間。

  迄今為止,進入股市的銀行體系資金規模究竟幾何,尚無任何權威部門給出統計資料。但根據市場人士測算,保守估計可能已接近萬億元大關,甚至已經超過滬深兩市融資融券總量。當前融資融券餘額在1.1萬億元左右。

  在上述四種模式中,又以傘形信託所占比重最大。相對於融資融券,傘形信託的杠杆比例更高。總帳戶下的每個子帳戶,又分為優先順序和劣後級,據此按照1:1~1:5的比例配置資金,劣後資金最高杠杆可達5倍。

  “最早的時候杠杆比例都在1:5,後來監管層要求降低,現在基本都控制在1:3左右。”上述華南券商人士說,按照最低100萬元的劣後起點計算,也能配得300萬元資金。

  而根據現行規定,結構化信託持有單個股票不能超過信託資產淨值的20%。但傘形信託共用一個證券帳戶,可以靈活操作,從而突破監管規定。此外,由於無須重新開立證券帳戶,傘形信託操作起來也較為便捷。

  “只要總帳戶裡的單個股票倉位不突破規定,買什麼股票、買多少,投資者都可以自己決定,操作起來非常靈活,而且也可以把規模分割開來。”上述股份制銀行人士說,目前,傘形信託的融資成本平均在8.3%左右,也明顯低於融資融券。

  在上述情況下,傘形信託廣受市場青睞。上述華南券商人士估算,目前傘形信託存量資金規模可達數千億元,在銀行體系進入股市全部資金中的占比,可能已經達到一半左右。

  相較於傘形信託,通過兩融受益權質押和直接委託貸款進入股市的資金,其規模則相對較小,其中兩融受益權質押總規模約在2000億元。“直接委託貸款一般都只面向高淨值客戶銷售,但由於直接對接融資方,風險比較大,雖然一直都有,規模卻一直比較穩定,而且增長也不快。”上述華南券商人士說。

  而通過券商、基金等資管子公司委託貸款流入股市的銀行資金,目前沒有任何公開統計資料。上述業內人士說,由於監管和業務模式的原因,此類業務目前仍處於灰色地帶,資金缺乏明確用途,風險較難控制,銀行不願大規模開展,因此總體規模相對有限。

  市場普遍認為,銀監會有關限制委託貸款投向股市的新規,是導致1月19日股市暴跌的一大動因。而新規對股市的後續影響,市場反應並不一致。

  “監管層顯然有防止信貸資金進入股市,放大銀行體系金融風險的意圖。銀行這方面的資金規模雖然不是很大,但對股市後續的邊際影響還是很大的。”上述深圳基金公司人士說,如果新規執行,股市將流出數千億元資金。

  資料顯示,1月19日—22日,滬深兩市總市值平均約為36萬億元,流通市值約為31萬億元,平均總成交額約為7500億元。據此計算,進入股市的銀行資金,相當於近期滬深兩市當天3%的總市值和流通市值、一天半左右的成交額。

  “這個影響還是很大的,如果這部分資金全部退出去,股市活躍度、流動性都會受到明顯衝擊。”上述深圳基金公司人士說。

  但上述華南券商人士則並不這樣認為。“傘形信託、券商兩融質押都是合規業務,受影響的只是委託貸款部分,但在總量有限的情況下,對股市的衝擊會很小,而且監管目的也不在這上面。”該人士說,委託貸款存量已經在10萬億元以上,但卻缺乏清晰的監管規則,《辦法》本質只是委託貸款綱領性檔,而非針對股市而來,因此不用“大驚小怪”。

  但他也承認,傘形信託未來會面臨一定監管風險。為了防範銀行風險,未來監管層有可能將其列入非標業務,從而對傘形信託的規模、入市途徑形成擠壓,對股市形成影響。

[责任编辑:罗强]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