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61

商報东方亮致信财爷三问香港经济

2015-01-26
来源:香港商報

       致财爷的一封信:新財政預算案如何面對的三個格局

  尊敬的曾俊華財政司司長:

  您好!

  1月中旬,特首梁振英發表了新一年度的施政報告,再過一個月不到,財爺您將要就今年的預算案提出新的安排,作為居港的一員,我很關心您的新預算案會有什麼新的舉措。

  我注意到,2015年的第一天,《經濟導報》創刊68周年特大號出版,作為香港歷史最為悠久的中文財經雜誌,這期特大號把您的大作安排為頭版頭條。作為財爺,您的文章的標題是「香港經濟前景不容樂觀」,這顯然不是一篇「賀壽」式的捧場之作,而我作為一個讀者,我很想知道您要通過這篇文章給香港甚至更廣的空間,釋放出什麼樣的信號?

  就新預算案,香港經濟需要有一個怎樣的大格局,要有一個怎樣的大思路,才會有一個新出路,很想就此給您提出幾個問題,是我這些年的思考,供財爺思量,倘能以一封寫給財爺的書信的形式,為香港出一把力,幸何如之!

  第一問:香港何時重拾經濟增長新動力?

  2003年,當時中國還沒有實施匯改,經過數據換算,與香港毗鄰的廣東省經濟總量首次趕上了香港。對港粵兩地經濟實力比較而言,2003年是一個標誌性的年份,從此之後,廣東一騎絕塵而去,香港的經濟總量與廣東相比,差距越拉越大,10年過去,兩地的經濟總量已經不可同日而語。

  兩地2014年的最新經濟數據還沒有出臺,不妨均以2013年的經濟總量來做一次對比。該年,廣東的GDP是62163.97億元人民幣,比上年增長了8.5%。假如按2013年最後一天港幣兌人民幣的匯率計算,按照央行提供這一天的匯率數據,1港幣對人民幣為0.78623,也就是說,廣東2013年以港幣計算的GDP是79015億港幣。

  而香港2013年度的增長速度只有2.9%,總量為21224.92億港幣,也就是說,10年過去,廣東的經濟總量已經相當於香港的3.72倍。當年,鄧公在世時說要再造幾個香港,如果僅就GDP而言,是否可以說10年間廣東「再造」了近4個香港?當然區區一個GDP指標,不足以說明太多問題,您財大氣粗,香港才能財大氣粗。但是,沒有疑問的是,香港的區域經濟中的地位在下陷,這是財爺您不得不面對的格局,可能比面對一場SARS或者突如其來的金融風暴,更難扭轉。

  不久前,首任特首董建華先生在一個場合下回應「佔中」問題時,應該是不無感嘆地提及:沒有國家做後盾,不可能有香港繁榮的今天,更看不到明天。董生在那個場合提到,香港回歸時的生產總值是國家GDP的16%,但目前只是國家GDP的3%,重建互信是當務之急。而有數據表明,20年前,1993年香港的GDP佔大陸所有省市之和的四分之一……

  廣東太大,而香港只是一個城市,無論從產業結構或者市場空間來說,可能都不具有可比性。或者與深圳相比,又是如何?可以說,香港是看著深圳這個小兄弟成長起來的,以前,深圳只是香港身邊的一個小漁村,可以說無港,即無深,深圳是香港湊大的。遠的不說,這兩年,年頭年尾,我均就港深的經濟總量習慣性的做一次對比,每次對比,都對比得我心慌慌。轉換成港幣計算,2012年深圳的GDP大概是16188億港幣,比香港只差4100億港幣,當時就感嘆,香港的增長速度遠低於深圳,這樣下去,未來三四年間,香港將被深圳趕上。

  僅僅過去一年,2013年,深圳的GDP為14500.23億元,比上年增長了10.5%,換成港幣計算,相當於18443億港幣,也就是說,一年時間,港深兩地的經濟總量差距,已由4100億港幣收窄至2780億港幣左右。雖然深圳近期很難再有雙位數的經濟增長,但維持在8.5%左右當無問題,而香港的增長速度仍在3%以下的低位。

  2014年過去了,財爺您現在應當心中有數了,再過一個多月,當兩地經濟數據出齊的時候,深圳的經濟總量可能會在2014年首次達到20000億港幣的規模,這將和香港構成叮噹馬頭之勢。2015年香港如果沒有更進一步的增長動力補充,預計深圳將會在這一年完成對香港的追趕,構成港深經濟關係一個新的格局:從港強深弱轉變為港弱深強。香港可以說曾經是深圳的經濟保姆或者奶媽,當您發現身邊這個小孩長大了,個頭超過了您,您不焦急嗎?重拾香港經濟增長新動力,在您的預算案中將會是如何體現?

  第二問:調整聯繫匯率的底線在哪裏?

  這個問題,當然和第一個問題密切有關,如果中國不匯改,無論是香港和廣東的比較,還是和深圳的比較,都不會是今天這樣的格局。但是,歷史無法假如,當中國在2005年啟動匯改,人民幣對美元走上了升值之途,因為香港實施盯住美元的聯繫匯率制度,所以,從2005年5月以來,港幣兌人民幣其實也是處於不斷貶值的過程的,從數據來看,香港區域性競爭力的下降,與此是不無關係的。

  在我給您寫這封信的2015年1月18日,手機上的facebook以及微信,均有朋友實時推送了關於您的新聞,您在這一天再次就聯繫匯率問題發表文章了,您說:香港特區政府致力維持聯繫匯率制度,無需要亦無意改變此行之有效的制度。再次,已是多少次了?自從您2007年出任財爺之後,已經想不起來您為這個問題費了多少口水了,我知道這個問題對您來說,目前可能只有一個標準答案,所以,每次其實都只能會是上述的標準答案。我敬佩媒體也持之以恆地一年都不知要問您多少回這個問題,儘管他們知道答案都會是一樣的,但也會不斷地問您,您很耐心,也會持之以恆告訴大家這個基本不改的答案。當然,這次您的大作,加了瑞士這個個案作為例子證明聯匯不能動,一定不能動,但我希望在新的預算案裏,您會給大家一個新的答案。

  或許您說得對,這是您最新的原話:過去30年,在多次金融風暴中,儘管金融市場波濤洶湧,聯繫匯率制度一直為港幣兌美元提供了穩定的匯率,取得了國際投資者的信心,亦是香港經濟的「定海神針」。面對龐大的跨境資金流動時,匯率過度波動不利於國際貿易和金融活動。香港也是細小而開放的經濟體系,亦是國際貿易和金融中心,維持港幣兌換美元匯率穩定,對香港的經濟發展最為有利。

  香港經濟結構的穩定和維持香港作為一個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會更多是您的考量,也必須成為您作為香港財爺的最重要考量,但亦希望您從民生的角度,從港人的消費能力因之下降的角度來考量這個問題,毋庸置疑的是,港幣跟隨美元對人民幣的10年貶值,對港人在周邊地區的消費能力影響深遠。

  如果香港遠在紐約旁邊,和紐約只是一河之隔,港幣和美元綁得再緊,對港人日常生活以及跨境消費越來越頻繁,其實都是不會發生直接的影響的。但是,和香港一河之隔的不是紐約,而是深圳。2003年3月的時候,當時的財爺梁錦松在預算案中,提出要徵收邊境建設稅,當時,很多人都不同意,我也曾寫過一文《邊境建設稅:梁案之敗筆》予以反對。記得阿松是為了力谷本土消費,希望以邊境建設稅把港人留在香港消費。後來,阿松的方案流產了。

  當時,香港人的消費力和周邊地區相比是遠勝一籌的,不過,在過去10年,港幣相對人民幣的貶值過程對香港人的影響程度是值得檢討的。原來,1港幣等於1.2元人民幣,人民幣匯改後,我記得在2007年的1月11日,港幣兌人民幣變成了「一算」,也就是1:1了,在那一天,一位同事感嘆:「要是我們能以人民幣出糧,就好了。」從那以後,綁定美元的港幣一路貶值,到今天,連8毫子都不到了,也就是說,2003年的一元港幣相對於人民幣,縮水幾近一半。

  聯繫匯率於1983年10月17日開始實施,至今已快施行32年了。財爺,我不知道我的理解對不對,聯匯用一句簡單的話來說,就是與美元同漲跌,升也美元,貶也美元。聯匯制度在過去三十幾年成為穩定香港經濟的定海神針,這是您說的,也是香港之福吧!但所有的經濟政策,很可能都是一面雙刃劍。香港是伴隨著中國的高速增長而成長的,我不相信人民幣在過去10年對美元的升值,香港不能從中得到更多的好處,而要伴隨美元一路下跌一連10年。有個朋友說,港幣跌到出彩,然後看著對岸的人連打醬油都要過河來!

  第三問:如何打開財富增長的天花板?

  大約從2010年起,我接手主編《香港經濟年鑒》,這是一本從1960年就開始編輯出版至今的經濟年鑒,應該也是香港目前唯一一本延續了幾十年的香港經濟年鑒。尊重歷史,也會有些創新,從這一年開始,這本年鑒加入了一個主題內容叫「榜上有名」,每輯會收錄接近100條與香港有關排名榜,比如「全球競爭力指數排名」、「全球競爭力排名」、「全球十大金融中心」以及「全球十大股票交易所」等等。這些排名榜中,香港都會榜上有名,會令港人感到驕傲,一個彈丸之地,已經在很多方面做到了極致,這當然不是僅靠一個GDP數據所能比擬的。

  這本年鑑還有一個榜單,就是「香港十大富豪」的排名,主要從美國《福布斯》雜誌選取資料,編了幾年之後,卻發現這基本是個「靜態的」富豪榜,在這個富豪榜上走來走去的,基本都是那麼十幾個老面孔。2015年福布斯富豪榜近日發布,超人沒有懸念蟬聯了第一。而就在富豪榜公布的當天,長實和和黃宣布重組,並遷冊開曼群島。

  對遷冊,我個人覺得更多是一種財務安排,無可厚非,拿破崙說過一句話:金錢沒有祖國。而當香港富豪榜多年基本不動的時候,而同期同樣由《福布斯》評出的中國內地富豪榜,您會發現是在走馬燈地轉換著,中國內地的首富這些年都不知道換了多少回了,比如2014年是馬雲,2013年是王健林,2012年是宗慶後,2011年是梁穩根,而且年輕化的程度在加速,記得李彥宏、馬化騰等,都是曾當過內地首富的。

  在商言商,財爺,不知您是如何看待我提出的這個現象的?轉換對一個社會來說是一個上升的機會,而固化則是無機會。假如我可以期待,我會期待香港的富豪榜不斷頻繁地變動,而不是十幾個人一統江湖幾十年。香港是一個開放的社會,無論對誰,財富增長都需要有一個上升的通道,如果這個彈丸之地利益格局一旦固化了,其經濟進步的空間,也就寥寥了。想起十年前的一封郵件,在和朋友討論這個問題的時候,我說,香港的產業寡頭壟斷的特徵比較明顯,市場進入的門檻比較高,只要在某一賺錢的行業立足了,其他人是比較難對他構成威脅的。不過,我想,香港更應該是一個風水輪流轉的社會。

  打開香港財富增長的天花板,會不會在您的預算案中,留下有力的一筆?我想提一句的是,1月14日特首梁振英在施政報告中,提出暫停香港的投資移民政策,按他的想法,擴充了招攬外來人才和專才的標準,包括鼓勵已經移居海外的中國籍香港永久居民的第二代回港發展,並拓寬一般就業政策、輸入內地人才計劃和優秀人才入境計劃的條件。如果香港財富增長的天花板不就此打開,您拿什麼來吸引已經移居海外的中國籍香港永久居民的第二代回港發展呢?這很可能會是一句空話。

  尊敬的財爺,問不過三,今天這封以書信形式寫下的文字,就教於您。等您的新預算案出來,請允許我,再問您三個問題,可否?

        敬頌鈞安!

                                                                                                                     東方亮 敬上

                                                                                                       2015年1月18日夜於九龍灣

       相关报道:批評反批評沒完沒了 令社會裹足不前

  財政司司長曾俊華昨在網誌表示,沒完沒了的批評和「反批評」,只會令社會裹足不前,只有共識才能令大家攜手邁步向前,有建設性的批評是「手段」,不是目標。

  曾俊華表示,上周一他出席了亞洲金融論壇(AFF),而從AFF到國際金融周,我們看到一個成功的論壇沒有「食老本」,而是在已有的優勢上,不斷加入新元素,擴大優勢,更帶動相關產業發展。「我們的四大支柱產業也是一樣,不斷朝高增值方向發展。同是金融業、物流業,與十多年前比較,高增值業務的比重不斷增加。這個過程中,業界內部難免會有新陳代謝、汰弱留強,但業界整體的競爭力卻更加鞏固。」

  曾俊華認為,各行業除了不斷自我優化、擴大優勢外,開拓新市場也是維持經濟動力的重點。財爺指出, 習近平主席提出的「新絲綢之路經濟帶」和「二十一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簡稱「一帶一路」),途經的國家,佔全球人口、生產總值達三、四成的規模,是個龐大的供應力量和消費市場,「我相信香港的貿易物流業、金融業、商業服務業、旅遊業將可以擔當積極的角色。我們會積極參與『一帶一路』的推展工作,為業界創造新一輪的發展機遇。」

  曾俊華表示,「有些朋友可能會批評我又只顧傳統支柱產業,不支持新產業。我不同意這種批評,我們過去做了很多工作,支持科技及創意產業,而這些產業也有不錯的增長。但大家須要明白,新產業的基數小,要發展成支柱產業的規模,需要很長時間。如果一個新產業今天佔我們的生產總值0.1%,相當於20億元的規模,其實也不算太小,假設未來20年以20%的速度增長,而其他99.9%的產業每年平均有3%增長,20年後這個新產業也只佔生產總值2%,與今天的支柱產業仍有相當距離。事實上,我們的支柱產業也是經過幾十年的發展,結合自身的努力和外在的機遇,才有今天的規模。不論如何,我支持產業多元化的方向,尤其是科技和創意產業,讓市民特別是年青一代有更多就業選擇。」

  他表示,相信自己未能說服批評他的朋友撤回批評,「但我們在推動產業多元化上,仍有很大的空間達成共識,無損大家衷誠合作。不同的意見、甚至互相批評,有時的確可以幫助大家對事情有更清楚的了解,減少彼此的盲點,有助最終達成共識或妥協。但沒完沒了的批評和『反批評』,只會令社會裹足不前,只有共識才能令大家攜手邁步向前。有建設性的批評,是手段,不是目標。」

[责任编辑:陈明汉]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