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88

外媒:中國整治影子銀行初顯效果

2015-02-04
来源:新華網

  英國金融時報網3日報道稱,中國政府宣布整治影子銀行的努力取得了局部勝利,令其可以在不加劇風險的情況下,采取更寬松的貨幣政策。近年來,在中國規模達30萬億美元的銀行體系中,影子銀行問題變得越來越突出。

  非銀行貸款亦稱“影子銀行”。2010年以來,向這一監管薄弱的新行業支付更高利率、並承擔更高風險的借款者數量大增,從而加大了經濟放緩時發生違約潮的可能性。

  中國央行上個月發布的數據顯示,2014年所有渠道的信貸創造量同比減少6%,為2002年開始收集“社會融資總量”數據以來,僅有的三個呈現減少態勢的年度之一。業內分析師表示,這反映出非銀行貸款增長開始放慢。

  “盡管影子銀行仍在增長,但隨著旨在抑制其擴張的措施開始生效,該行業在近幾個季度的增速已變得非常之低,”穆迪亞太業務首席信貸官邁克爾 泰勒表示。

  隨著旨在抑制危險的表外融資的監管規定不斷出台,以銀行為渠道的新貸款份額已呈現反彈,本幣銀行貸款占到去年新增信貸總量的63%,為2009年以來的最高水平。

  監管層引導更多信貸回歸資產負債表的努力,在微調用於計算銀行存貸比的存款定義方面得到了體現。分析師表示,75%的存貸比上限,一直是近年來推動銀行將貸款移出資產負債表的關鍵動力。

  中國央行數據顯示,在非銀行渠道信貸中,去年公司債(因其流動性和透明度更高,被認為風險低於其他非銀行融資工具)的規模升高至23.8萬億元人民幣(合3.8萬億美元)的曆史峰值,占新增信貸總量的15%。這推動債券超過信托貸款、成為中國經濟的第三大信貸來源,僅次於銀行貸款和公司間借貸。

  信托貸款的規模大減逾三分之二,減至5170億元人民幣(合830億美元),占新增信貸總量的3%。信托貸款一直是影子銀行引發擔憂的核心部分,因為它把資金發放給銀行竭力避免的地產開發商、地方政府和其他行業。

  在GDP數據顯示2014年中國經濟增速為24年來最低後,中國監管層防控風險的努力,已為定向貨幣寬松做好了准備。一位摩根士丹利中國金融業分析師上月寫道,此舉“應有助於在需要進一步寬松時,為(中國央行)提供更大的貨幣政策靈活性,減少對潛在不利‘副作用’的擔憂。”實際上,1月中國央行證實了市場傳聞——其不久前通過新近創設的中期借貸便向銀行體系注入了新的資金。

[责任编辑:郑婵娟]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