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102

核電出海首單將定 阿根廷青睞“華龍一號”

2015-02-06
来源:21世紀經濟報道

  中國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電技術——“華龍一號”(ACP1000)獲得了阿根廷政府的認可,為其下一步正式走向海外奠定了關鍵性的基礎。如果中核集團與阿根廷核電公司后續商務談判進展順利,中國核電企業將首次在國際市場競爭中取得商業性成功。

  2月4日,中國、阿根廷兩國政府簽訂《關于在阿根廷合作建設壓水堆核電站的協議》,根據該協議中國將對采用中國核電技術的阿根廷項目,提供利率優惠的資金支持,兩國政府授權中核集團與阿根廷核電公司負責具體執行落實合作協議。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獲悉,合作協議簽訂后,阿根廷核電公司仍有可能采取招標的形式引入競爭機制,而中核集團優勢明顯。如果確定引進中國核電技術,中核集團將以設計、設備、建設、資金、服務、燃料制造和燃料處理等全產業鏈形式參與阿根廷核電項目,對中國核電“走出去”具有重大意義。

  而此次合作同時也會促使國內盡快開工“華龍一號”核電項目。

  核電技術出海第一單

  “該協議的簽署標志著中國自主三代核電技術成功出口拉丁美洲,為中阿戰略合作再添新章,同時對構建中拉整體合作平臺具有重要意義。”2月4日晚間,中核集團官方網站對此次簽訂合作協議如是評論。

  雖然仍未簽訂正式合同,但中核集團已經對技術出口信心滿滿。

  21世紀經濟報道從中核集團了解到,此次中核集團向阿根廷推介的技術為“華龍一號”(ACP1000),該技術版本全部由中核集團獨立研發,具有自主知識產權。

  實際上,中國與阿根廷在核電領域的合作在2009年前已有意向,當時阿根廷方面選擇的合作對象便是中核集團。

  “從CP1000的時候就開始接觸了。”知情人士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說。

  CP1000是中核集團自主研發的二代改進型核電技術,也是“華龍一號”的前身。福島核電事故之后,中核集團在此基礎上研發了ACP1000三代核電技術,并最終與中廣核聯合推出了“華龍一號”核電品牌。

  在ACP1000研發成功后,阿根廷曾聘請來自意大利的第三方對ACP1000技術進行考查,結果認為技術成熟。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原主任張平與阿根廷聯邦計劃、公共投資與服務部部長德維多在2012年簽署了兩部門《關于核能合作的協議》,該協議授權中核集團與阿根廷核電公司、阿根廷原子能委員會就采用ACP1000技術在阿根廷建設新的核電項目及相關設施開展“聯合研究”。

  此后,中核集團獲得了阿根廷核電公司正式頒發的ACP1000技術通過資格預審證書。

  “當時一度都要簽約了,但在貸款上有所猶豫,沒能合作成。”了解情況人士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說。

  但中國新一屆政府對高端制造業出口的重視,使得包括貸款在內的障礙得以逾越。

  國內年內將開工“華龍一號”

  就在中阿兩國簽署合作協議之后,阿根廷總統CristinaFernandez de Kirchner在其推特上發布了相關消息。

  她表示與中國合作兩個核電項目,一個重水堆項目,投資58億美元,阿方占股比例70%,外方占30%;另一個為100萬千瓦核電項目,投資70億美元,阿方占股比例50%、外方占50%。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了解到,對重水堆項目,阿根廷核電公司負責設計、建造、工程及運行,中核集團提供設備、服務及為阿方制造核電站組件提供原材料。

  中核集團人士曾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稱,參與阿根廷重水堆項目是希望以此為“跳板”,推動中國自主核電技術出口。

  阿根廷新的重水堆項目早在去年7月就已經確定由中核集團與阿根廷核電公司合作。當時兩國是先簽訂《關于在阿根廷合作建設壓力管重水堆核電站的協議》和《關于建設阿根廷重水堆核電項目的實施協議》,再簽訂《重水堆核電站項目框架合同》。

  因此,國外媒體對中阿兩國此次簽署合作協議的報道大都只談重水堆項目,而未提及壓水堆項目。

  上述知情人士表示,如果壓水堆項目的商務談判順利,中核集團將對阿根廷提供比重水堆項目更為全面的支持。

  他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說:“中核集團在自主研發上走得最為徹底,全部都是自主知識產權”。

  由于阿根廷及巴基斯坦都希望“華龍一號”(ACP1000)技術能在中國本土建造、驗證,中國將很可能近期放行該技術在國內開工落地。

  去年底,國家能源局曾復函中核集團稱,“為推進福清5、6號機組前期工作順利開展,盡快驗證我國自主三代核電技術,同意該工程采用融合后的‘華龍一號’技術方案,建設國內示范工程”。

  中核集團“華龍一號”總設計師邢繼預計,福清5號機組將在今年上半年開工。

  2014年,中核集團主營業務收入同比增長11.3%,利潤總額同比增長12%,EVA50億元。

  截至本報記者發稿,中核集團并未就此事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采訪。

[责任编辑:李曉尚]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