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102

滬人均收入最高 廣東退居第五

2015-02-28
来源:香港商報

  【香港商報網訊】國家統計局網站最新公布的《2014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顯示,全年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167元(人民幣,下同),比上年增長10.1%,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8.0%。上海達47710元居第一位,甘肅以20804元排在最末,兩地的差距達一倍多;廣東則從上一年的第四位退居第五。從東部、中部和西部看,收入差距依然顯著。

  26省區市下調收入增長目標

  按照各地兩會公布的政府工作報告,與2014年相比,今年計有26個省(區、市)下調了城鄉收入的同比增長目標,4省(區、市)保持不變,僅有西藏目標上調。隨著中國經濟進入新常態,城鄉收入增長目標下調符合經濟發展的大趨勢,但如何加大保障支出,確保低收入群體的利益,是確保收入分配公平的關鍵。

  對於城鄉收入增長目標普遍下調,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宏觀部研究員張立群認為,符合新常態下經濟形勢的客觀實際。經濟增長與收入增長為正相關關系。目前中國正著眼實現經濟中高速增長和邁向中高端水平,「雙中高」要求對收入增長目標進行科學調整。放慢腳步是為了走得更好。各地今年紛紛下調經濟增速,把重心放在提質增效和改善民生上。從長遠看,這恰恰有利於促進居民收入的持續增長。分析2014年收入與CPI可以看出,在收入增長放緩的同時,通脹水平也一同下降。

  4省市人均收入破4萬

  根據國家統計局調查數據,2014年全國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844元,比上年增長9.0%,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6.8%。記者梳理發現,上海、北京、浙江、江蘇、廣東、天津、福建、山東、遼寧這9個地區的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過全國平均水平。

  從收入數額分析,2014年上海、北京、浙江、深圳等省市的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都超過了4萬元大關,其中,上海最高,達47710元,北京43910元位居第二,深圳40948元,浙江40393元。

  從東中西看,收入差距依然十分顯著。2014年青海省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22307元,甘肅暫排最后,為20804元。從城鄉居民收入的總體情况看,也體現了這種差距:東部,浙江32658元,江蘇27173元,廣東25685元;中部,湖北為18283元,河南15695元,湖南17622元;西部,甘肅省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20804元,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僅為5736元。

  從東中西部收入差距到城鄉收入差距,從行業間收入差距到不同職級收入差距,如何實現分配的公平考驗著中國,考驗著改革。在很多專家看來,關鍵是要打破貧富凝固,形成上下流動的通道,讓更多中低收入者實現收入增長,而中低收入群體正是拉動消費最有力的生力軍。機制的完善關鍵在於加快改革。

  4成畢業生「啃老」

  此外,北京大學市場與媒介研究中心和國內網站展開調查,并聯合發布《90后畢業生飯碗調查報告》。數據顯示,2014年中國高校畢業生第一份工作起薪平均為2443元/月,高於去年畢業生起薪2119元/月的水平,但許多大學畢業生入不敷出,約四成畢業生仍需「啃老」。

  2003至2014年,中國GDP從1.64萬億美元,增長到10.17萬億美元,增長6倍多。同時,北京最低工資標準從495元/月漲到1560元/月,增長3倍多;大學生起薪由1550.7元/月增加到2443元/月,只增長了約一半。

  地域對比:上海應屆畢業生起薪水平排名第一,為3241元/月;北京排名第二,為3109元/月;深圳排名第三,為2905元/月。除上述城市外,省會城市應屆畢業生起薪南京(2813元/月)、合肥(2717元/月)、杭州(2664元/月)、蘇州(2625元/月)在前十名中。

  國家發改委社會發展研究所所長楊宜勇指出,產業結構發展不合理導致大學畢業生需求量增長緩慢,加之大學畢業生供給增加,兩者共同作用導致大學畢業生工資增長乏力。下一步,在經濟放慢腳步的同時,更應提質增效,實現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增加大學生就業門路,改變結構性失業增長的現狀。

  地區薪酬差距縮小

  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勞動工資所近日發布《薪酬發展報告(2013-2014)》,對近年來的地區工資水平發展狀况進行了分析。《薪酬報告》顯示,1995年中國地區最高工資是最低工資的2.7倍,最高工資與最低工資相差5145元。到2008年,地區工資差距為2.69倍,絕對額相差高達35565元。近幾年,隨著產業結構調整和區域經濟的發展,西部大開發戰略以及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等國家宏觀政策的實施,地區間收入差距呈逐步縮小的態勢。2010年,地區間平均工資高低倍數下降到2.38倍,2012年繼續下降到2.33倍,2013年以來基本延續了這一走勢。

  北京超越上海

  從各地區工資水平看,全國各地大體可分為4個梯隊。工資水平最高的第一梯隊主要是北京和上海,在2012年城鎮單位就業人員平均工資就已超過7萬元。上海市由於工資增長速度相對較慢,失去了多年來在全國的「老大」地位,工資水平近年來已被北京趕上。第二梯隊包括天津、西藏、江蘇、廣東、浙江5個省份,平均工資在5萬元以上。第三梯隊包括寧夏、內蒙古、青海、安徽、新疆、福建、重慶、山西、陝西、四川、山東、遼寧、貴州13個省區市,其餘為第四梯隊。第三、四梯隊中,除個別省份外,城鎮單位就業人員工資均低於全國平均水平,這也說明中國經濟發展不平衡造成地區間收入水平差距較大。《薪酬報告》認為,目前地區間工資差距雖然出現積極變化,但總體差距仍然比較大。人社部勞動工資研究所所長劉學民認為,地區工資差距今后應進一步縮小,這需要政府加大宏觀調控力度,通過地區產業結構的調整和完善,逐步引導勞動密集型產業向中西部地區合理轉移,在加大對中西部地區投資的同時加大持續力度,促進形成合理的經濟布局,促使地區間工資水平從非均衡性向均衡性方向發展。

[责任编辑:朱剑明]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