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軍代表參加全國人大會議。香港中通社
【香港商報網訊】兩會采訪組北京報道:百分百由中國自己制造的航母快將面世。解放軍多位高級將領昨日接受本報獨家采訪時證實,中國已在建設第二艘真正意義上的國產航母,比「遼寧號」更先進。海軍副政委丁海春中將表示,待工業制造部門完成建造後,把航母交付海軍便會展開訓練。海軍動力與電氣工程專家馬偉明少將直言,中國航母艦載機彈射起飛技術完全沒有問題,甚至不輸美國。中國軍方第一次公開證實航母在建的消息。
受本報獨家報道刺激,今天航母股普漲。
較「遼寧號」肯定有改進
中國開建第二艘航母的傳聞由來已久,在遼寧省2014年兩會上和今年1月江蘇常州市新聞辦官方微博上都曾出現過第二艘航母在建的消息。解放軍原海軍政委、劉曉江上將昨天接受本報采訪,被問及中國第二艘航母的建設消息時表示,航母的構建工作現在由工業制造部門負責,相較第一艘航母「遼寧號」肯定有改進之處,但具體建造工程十分復雜,有哪些具體改進,現在也只有工業和設計部門才知道。
解放軍海軍副政委丁海春少將則對本報表示,工業制造部門完成航母建造後,就會交付海軍,接下來便會展開訓練。
有外媒此前猜測,中國第二艘航母最早將在2015年下水。劉曉江回應稱,是吹出來的,外媒報道肯定不准。他重申,「工業部門安排的生產流程,很復雜。」
海軍上將:航母多多益善
作為中國未來維護主權和海外利益的重器,中國到底需要多少航母方能有效遂行任務?劉曉江回答說,有的人說是6艘,也有人說其他數字,很多分析解釋的人都十分專業。根據他的判斷,航母要成系列,需要海上執勤、廠修、訓練各一艘,這是具備戰斗力最基本的要求。他坦言,自己也說不准海軍需要多少航母,「以前沒有過,我想,要就要多多益善,關鍵是看有多少的費用。」
「遼寧號」走向遠洋尚須時日
「遼寧號」正式交付海軍已將近兩年半時間,一直保持着較高強度的出海,執行訓練和科研任務。至於航母何時走向遠洋,國防部新聞發言人楊宇軍曾直言,航母不是「宅男」,不可能總呆在軍港里面,因此將來航母肯定是要去遠航的。但何時遠航、到哪個海域、組成何種編隊,要根據各方面情況綜合考慮。
劉曉江對此表示,航母科研訓練正在不斷推進,走向遠洋要等訓練好了、技術成熟了、飛機夠了,關鍵是要培養出足夠艦載機飛行員。「遼寧號」有多少飛機,就需要多少個艦載機飛行員。「現在只有零頭」,他坦承,航母要駛向廣闊海洋遠航可能再過兩三年時間都夠嗆。
彈射器技術過關
盡管第二艘航母已證實在建,但外界亦十分關注首艘真正的國產航母是否會沿用遼寧艦的滑躍起飛,或者直接采用目前最為頂尖的電磁彈射起飛。彈射起飛技術一旦取得突破,將極大增加艦載機作戰半徑和載彈量。
電磁彈射器發明人,解放軍動力與電氣工程專家馬偉明少將也向本報指出,中國艦載機彈射起飛技術完全沒有問題,實踐多次也很順利,有信心運用到現實當中去,他強調,中國掌握的技術已經不輸美國,甚至更為先進。
馬偉明曾多次榮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軍隊科技進步一等獎,外界稱其為「國寶級」技術少將。對於記者一再追問,國產航母是否將使用電磁彈射器,馬偉明笑言,「自己只是打工。」他指着軍裝上的一顆將星表示,自己只是技術將領,負責研發可用技術,具體會采取何種方案只有軍隊高層能夠決定。
外長:「一带一路」乃交響樂 非獨奏曲
【香港商報訊】兩會采訪組北京報道:昨日一場定於10時召開的中國外交政策和對外關系記者會,吸引了國內外眾多媒體。提前兩個小時,上千座位就被一搶而空。中國外交部長王毅在本場記者會上給出了今年中國外交關鍵:「一個重點、兩條主線」,即以全面推進「一带一路」為重點,做好和平與發展這兩篇大文章。
「『一带一路』比馬歇爾計划古老得多,又年輕得多,二者不可同日而語。」王毅昨日在記者會說,「『一带一路』不是中方一家的『獨奏曲』,而是各方共同參與的『交響樂』。」
針對有人將其同美國二戰後推行的「馬歇爾計划」相提並論。對此,王毅指出,說古老,是因為「一带一路」傳承着具有2000多年歷史的古絲綢之路精神;說年輕,是因為它誕生於全球化時代,是開放合作的產物,不是地緣政治的工具,更不能用過時的冷戰思維去看待。
王毅進一步表示,在推進「一带一路」過程當中,中方將堅持奉行「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則,堅持平等協商,堅持尊重各國的自主選擇。中方還將注重照顧各方舒適度,保持透明和開放,與各國戰略相互對接,注重與現有的地區合作機制相輔相成。改革國際秩序非另起爐灶關於「中國想要挑戰甚至推翻現有國際秩序」,王毅予以否認,並明確表明中方主張對國際秩序和體系進行改革,但並不是推倒重來,也非另起爐灶,而是創新完善。
「如果把以聯合國為中心的國際秩序和國際體系比作一艘大船,今天,中國和190多個國家同在這條船上,我們想的絕不是要把船打翻,而是要和各國共同努力,讓這艘大船沿着正確的方向開得更穩、開得更好。」王毅說。
王毅指出,70年來國際格局形勢發生很大變化,國際秩序自然也需要與時俱進。改革總的方向是要推進國際關系民主化和國際治理法治化,更要維護好廣大發展中國家正當權益。
走結伴而不結盟的外交新路
談到中國的外交成果,王毅說,2014年,中國積極參與全球熱點問題的解決,在國際和地區事務當中發揮了中國作用。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我們着眼於構建以合作共贏為核心的新型國際關系,正在走出一條結伴而不結盟的對外交往新路。
王毅說,到去年年底,中國已經同70多個國家和諸多的地區組織建立了不同形式的夥伴關系,基本形成覆蓋全球的夥伴關系網絡。「中國的『朋友圈』越來越大,我們的好朋友、好夥伴越來越多。」
王毅說,在全球化大背景下,各國利益日益融合,國家之間也許文化不同、信仰不同、制度不同,但合作共贏卻是最大的公約數。「構建合作共贏的新型國際關系,代替的是單打獨斗的老做法,摒棄的是贏者通吃的舊思維。」
王毅:日本輸掉戰爭別再輸良知
【香港商報訊】兩會采訪組北京報道:日本記者提問,中國政府今年舉辦紀念第二次世界大戰勝利70周年的閱兵式,是否打算邀請日本首相。王毅回應指,今年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70周年。作為當年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東方主戰場,中方參照其他國家的做法,舉辦包括閱兵式在內的活動十分正常、自然,目的就是要銘記歷史、緬懷先烈、珍愛和平、開辟未來。「我們會向所有的有關國家領導人和國際組織發出邀請,不管是誰,只要誠心來,我們都歡迎。」記者還追問道,「中國是不是利用歷史問題作為武器來貶低日本對世界和平的貢獻,中傷日本在國際上的信譽。」這一問法,在記者席引起小聲議論。
王毅濃眉一擰,擲地有聲:「70年前,日本輸掉了戰爭,70年後日本不應再輸掉良知。是繼續背着歷史包袱不放,還是與過去一刀兩斷,最終要由日本自己來選擇。」
王毅引述一位外交前輩的主張:「加害者越不忘加害於人的責任,受害者才越有可能平復曾經受到的傷害」。王毅強調,這句話既是人與人的交往之道,也是對待歷史問題的正確態度。日本的當政者在這個問題上做得如何,首先請捫心自問。世人也自有公論。
中美要放下顯微鏡端起望遠鏡
王毅說,中美是兩個大國,不可能沒有分歧,分歧也不會因為建設新型大國關系而一夜消失。「有句話叫『心誠則靈』,只要雙方拿出誠意,守住『不沖突、不對抗』的底線,築牢『相互尊重』這個基礎,我們就能共同做好『合作共贏』這篇大文章。」「我們不必總是用顯微鏡去放大問題,而是要更多地端起望遠鏡去眺望未來,把握好大方向。」王毅說。
王毅表示,習近平主席將於今年秋天應邀到美國進行國事訪問,期待兩國元首繼瀛台夜話之後再續佳話,從而為推進中美新型大國關系建設注入新的動力。
中俄關系不受國際風云影響
「中俄關系不受國際風云的影響,也不針對任何第三方。中俄雙方已經建立起牢固的戰略互信,兩國關系更趨成熟、穩定。」「中俄務實合作是因為互有需要,秉持的是互利雙贏,而且有着巨大的內生動力和提升空間。」
中朝領導人會晤要看雙方方便
王毅表示,中朝是友好鄰邦,中國人重信義、講情義。「中朝關系有着牢固基礎,不應也不會受一時一事的影響。至於兩國領導人何時會晤,這要看雙方的方便。」王毅說。
在談及六方會談的恢復可能性時,王毅指出,半島局勢總體上保持穩定,中方為此發揮建設性作用。
中緬邊境不能亂
在北京談到緬甸北部局勢時,王毅表示,緬北問題是緬甸內政,但中緬邊境不能亂,這符合中緬兩國和兩國人民的共同利益。「鄰居家有事,我們當然關心。」但王毅強調,中國的立場很明確,緬北問題是緬甸的內政,希望得到和平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