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88

春節因素推動CPI重返“1時代”

2015-03-11
来源:金融时报

  今年春節落在2月,節日因素刺激消費增長,在價格上必然有所反映。國家統計局3月10日發佈的資料顯示,2015年2月份,全國居民消費價格總水準(CPI)同比上漲1.4%,重新回到“1時代”。

  食品價格和出行價格是拉動2月份CPI上漲的兩大主要因素。作為最重要的中國傳統節日,春節極大地刺激了食品消費,購置年貨的傳統推動食品價格上升,其中鮮菜價格出現較大幅度上漲。回鄉潮和旅遊潮致使出行價格和住宿價格上揚。從全國範圍看,飛機票、長途汽車、計程車價格環比分別上漲13.0%、4.8%、1.5%;旅行社收費和賓館住宿價格環比分別上漲7.5%和1.6%。此外,由於去年春節落在1月,節日錯位因素導致2月份的對比基數相對較低,推高了CPI的同比增速。據國家統計局測算,在2月份CPI同比漲幅中,去年價格上漲的翹尾因素為0,新漲價因素為1.4個百分點。

  年初兩個月CPI溫和上漲,為今年實現政府報告提出的3%左右的CPI漲幅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市場機構預計,今年CPI同比將明顯低於2014年2%的水準,通脹早已不是當前我國經濟運行中面臨的首要問題。CPI漲幅控制在3%以內基本沒有問題。

  支撐物價大幅上行的因素並不存在。從需求來看,當前我國經濟進入新常態,增速或將有所回落。今年提出GDP增速目標在7%左右,在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的同時,更加注重發展的品質和效益。受春節因素影響,前兩個月PMI連續在負增長區間運行,進出口增速放緩,雖然我國經濟良好的基本面並未發生變化,但是由此也釋放出我國經濟仍面臨可能下行的風險信號。需求回升動力不足,對物價的推升力度有限。

  今年食品價格在需求回落的影響下,漲幅或將收窄。當前“豬週期”明顯拉長,豬肉價格難以步入快速上行的區間。受季節因素影響,鮮菜價格或將出現明顯波動,排除突發性事件的影響,暴漲的可能也不大。糧食“十一連增”為食品價格的穩定提供了有力的支撐。

  積極的財政政策加力增效,今年將繼續增加投資的力度,但是大規模刺激計畫不會出臺,對物價的影響甚微。貨幣政策保持穩健基調,鬆緊適度,物價大幅攀升不具備貨幣條件。

  從外部環境來看,國際大宗商品市場價格下跌,在全球需求難以大幅回升的背景下,大宗商品價格的低迷,不會對我國產生價格上升的傳導效應。

  2月份CPI重新回升至“1時代”,表明後期CPI大幅下滑的風險並不大。在我國靈活穩健的宏觀調控下,今年我國經濟增速保持在7%左右基本沒有問題。2月份我國出口的大幅增長,兩大先行經濟指數製造業和非製造業PMI的雙雙回升,釋放出經濟形勢趨好的信號,我國經濟增速不會出現“斷崖式”下跌。與之相對應,全年CPI漲幅料也難大幅下滑。

  當前物價溫和運行的態勢,為今年深化改革,尤其是推進價格改革創造了良好的條件,3%的預期目標為今年價格改革拓展了空間。今年我國將擴大輸配電價改革試點,實現非居民用天然氣存量與增量價格並軌,逐步放開非居民用氣價格。全面實施居民階梯價格制度的推進,有利於我國環境保護,客觀上可能會帶來重要資源品價格的上漲,從而在CPI上有所反映。在物價增速處於溫和區間的環境下,推進價格改革付出的改革成本更小,有利於理順此前扭曲的價格機制,讓市場發揮配置資源的決定性作用。

 

[责任编辑:罗强]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