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33

為什麼沒高官參加代表就不積極

2015-03-12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作者:曹林

  兩會進入分組討論和審議的階段,代表逃會現象又成為刺眼的焦點。往年媒體就批評過一些代表團的代表不把紀律放眼裡,任性地缺席、遲到或早退;有記者往年還經歷過出席人數不到二分之一的小組討論會,有的開會二十分鐘因沒人發言便草草收場。今年仍存在這種現象,一些代表團一再強調:有要事務必向召集人請假,原則上不得請假。

  有人替這些逃會代表辯護說:面對一些無聊的討論,與其會場睡覺,不如回去補覺,缺席逃會本就是一種態度――這種辯護是站不住腳的,即使覺得討論沒意思,那麼自己為什麼不能在會上說點有意思的?難道討論激烈的會議不是由每一個積極的參與者構成?逃會既無組織紀律,更是嚴重失職。一個小組討論會,那麼多代表缺席,這是什麼概念?這背後是多少民意的缺席?中國13億多人,一共不到3000名全國人大代表,每個人大代表背後是多少人?一個代表每缺一次、逃一次會,意味著背後多少人的被缺席。

  有媒體報導說,規模越大的會議出席率會越高。像全體會議和全團會議,國家領導人,省委書記,省長在場的會議,代表們往往到的比較齊全。而到了小組討論會,上座率就沒那麼有保障了。

  這種“會議規律”很耐人尋味,為什麼沒有中央領導參加時,代表團的會風就得不到保障呢?一些人大代表,都是大人了,怎麼還像幼稚園小朋友那樣,整天得被盯著才守紀律。從電視鏡頭和媒體報導中,也能窺見這樣的代表團開會潛規則:有中央領導來的時候,很多代表非常積極和熱情,爭著要發言,爭著在領導面前去“表現”、“搶風頭”,安排各種電梯偶遇、設計各種姿勢準備跟領導握手,叮囑攝影者千萬要抓拍自己跟領導的合影,甚至準備“哭窮”或要項目。如果沒有領導參加討論,好像就可來可不來了。

  據我所知,一些代表會對自己十多天的兩會會期進行這樣的劃分:中央領導來的話,自己必參加;本省大領導參加,自己也得參加;本團開放日記者雲集,也不好缺席。其他情況,就屬於“垃圾時間”,就成為私人時間了。

  這樣的“開會潛規則”顯然是對代表身份的嚴重悖離:當人大代表,不是為了和中央領導合影,不是獲得領導親切接見和握手的機會,不是在領導面前出風頭。無論有沒領導來,無論有無記者圍觀,你都得履行一個人大代表的職責。第一,兩會上沒有領導,都是平等的代表身份;第二,兩會沒有“垃圾時間”,每一分一秒都應該用起來積極履職。

  全國人大代表、浙江省委書記夏寶龍這兩天的提醒非常重要,應該激起每個人大代表的重視。針對媒體報導的代表缺席現象,他說:“現在會議已經開了一半,各位代表容易產生疲憊,容易鬆懈,但絕對不能無故缺席,一年就開一次會,你代表的是人民,你帶的是一份責任,必須履行好自己的職責。要麼你就別當人大代表。”

  (曹林,中國青年報編委,海外網專欄作者)

 

[责任编辑:罗强]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