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102

外媒:中國傳統行業成經濟增長掣肘

2015-03-12
来源:紐約時報中文網

  據《紐約時報》,中國的鋼材出口正急劇增長。然而對中國經濟來說,這并不是一個積極的信號。

  中國的煉鋼廠數量遠遠超出自身需求,需要消耗大量鋼材的中國房地產市場的萎縮令這一問題更加嚴重。隨著國內鋼材價格的暴跌,鋼鐵企業紛紛減產甚至倒閉。

  由于國內需求不足,仍在經營的鋼鐵廠開始尋找海外的業務。在截至今年2月的過去12個月里,中國的鋼鐵出口達到了創紀錄的1億噸,同比增長了55%。

  蘇格蘭皇家銀行(Royal Bank of Scotland)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師高路易(Louis Kuijs)說,“我相信他們很高興至少有人在買鋼材,但我不認為這是北京想要遵循的策略。”

  該國傳統的增長引擎——制造業、房地產、地方政府的基建開支——目前對中國經濟構成了最大的威脅。

  人們預計這些領域將出現放緩,甚至將其納入了對國家的經濟展望中。但經濟學家和分析師稱,這種倒退的痛苦程度可能讓中國及其領導人難以應對。

  盡管北京已經強調要扭轉經濟方向,更多地依靠消費支出和市場力量來拉動增長,但其圍繞就業、增長和通脹的政策目標,仍然嚴重依賴重工業和制造業。然而,鋼鐵、鐵路或建筑業的健康狀況是緊密相關的,任何一個行業承壓,都將為其他行業造成壓力。

  最新的經濟數據沒有帶來喘息的機會。周三公布的數據顯示,工業生產的增速降到了2008年以來的最低水平,今年頭兩個月的同比增速僅為6.8%。不僅如此,大宗商品價格也不斷下降,生產者價格指數上個月同比下降了4.8%,這是2009年以來的最大降幅。

  “如果要問哪些產業在中國承受著最大的痛苦,答案應該是重工業,”高路易說。

  截至目前,中國領導人在公開場合一直保持著樂觀。上周發表講話時,李克強總理把今年的官方增長目標下調到了7%左右,這將是四分之一個世紀以來中國經濟的最慢增速。他闡明了為何需要減少對傳統工業和信貸驅動的投資的依賴,讓消費者需求成為新的經濟支柱。

  “擴大消費要匯小溪成大河,讓億萬群眾的消費潛力成為拉動經濟增長的強勁動力,”李克強說。

  與此同時,政府還采取了更為緊急的手段,對一些政策進行了調整。今年2月,央行[微博]宣布了最近幾個月的第二次降息,并且通過降低存款準備金率為信貸釋放了資金。

  關于就業可能受到的影響,中國領導人也流露出了新的謹慎情緒。

  去年中國城鎮新增就業崗位1320萬個,超出了1000萬的目標。但今年頭兩個月的新增就業崗位同比出現了下降,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部長尹蔚民周二在北京的全國人大會議間隙說。人大是中共執掌的立法機構,每年的人大會議持續一周時間。

  “在經濟增速放緩、經濟下行壓力持續加大、產業結構調整的大背景下,今年的就業形勢將更加復雜,也將更為嚴峻,”尹蔚民說。他沒有透露今年迄今新增就業崗位的具體數量。

  陳華斌(音)這樣的工人已經感受到了中國傳統經濟的動蕩。

  幾年來,陳華斌一直在中國東部江蘇省揚州市的一家私營鋼鐵廠做出口銷售工作。現年35歲的陳華斌說,2003年到2009年,鋼鐵廠的業務大幅增長,員工從150人擴大到了1800人。

  “那時候,老板對市場真的很有信心,決定把利潤全部用來修建更多的設施,”陳華斌前不久接受采訪時說。“那時候貸款也容易。所以我們一直在盲目擴張。”

  后來,鋼鐵行業遭到全球金融危機和反傾銷關稅等一系列挑戰的打擊。陳華斌于2013年底辭職。他變換了陣營,成立了自己的企業,幫助中東和東南亞的公司從中國購買鋼鐵。

  “現在是買方市場,我需要利用這一點,”他說。“所以我改變了角色。”

  這種行業性變化的影響逐步蔓延到了整體經濟。比如,隨著房價下跌,開發商減少了在建項目。新建高層建筑的減少意味著鋼材、水泥和玻璃的產量減少了,而且生產出來的成品售價也降低了。于是,為這些工業產品提供原料的礦井和采石場的活躍度降低,進而影響到了從中國西部到西澳大利亞的礦業公司。

  “近期的困境是,傳統行業正在非常迅速地放緩,比如房地產市場和制造業,”摩根大通(60.24, 0.28, 0.47%)(JP Morgan)駐香港的首席中國經濟學家朱海斌說。“新產業發展起來并最終取代支柱產業,還需要時間。”

  這種局面出現之前,減速問題可能會加劇。比如,中國的基建投資主要來自地方政府。但今年,持續的財政改革可能會讓市級和省級政府更難貸到款。與此同時,日漸低迷的房地產市場可能會放慢向開發商出售土地的速度,這是地方政府的另一個關鍵資金來源。朱海斌表示,他預計地方政府今年賣地收入的降幅會高達30%。

  這種改革可能會影響基礎設施建設,長期以來,這一直是北京領導層的一項要務。根據一項名為“一帶一路”的國家級戰略,政府計劃投入巨額資金,新建鐵路、公路和港口基礎設施。目標是加強中國同西歐及東南亞的聯系。

  中國領導人稱,此舉將改善貨運和客運的交通運輸,進而極大地提振經濟。僅基礎設施升級,就能創造數以十萬計的建筑就業崗位。

  但仔細審視這些宏大建設規劃背后的經濟數據,便會產生一些疑問。以鐵路為例,李克強上周表示,政府打算今年投入8000億元人民幣,建設新的鐵路線。

  中國總的鐵路貨運中,約有60%來自煤炭運輸。去年12月和今年1月,鐵路貨運量同比分別減少了大約11%和9%。這是自金融危機以來的最大降幅。這在一定程度上與焦煤運輸量減少有關,焦煤主要用于鋼鐵行業。

  鐵路貨運量減少之際,中國鐵路行業也正處在脆弱時期,債臺高筑且運能過剩。2013年由鐵道部改組而成的鐵路運營企業中國鐵路總公司,在去年9月底總負債3.5萬億元,較2012年底增加了26%。

  中國的經濟和金融體系依然由國家主導,政府總是可以通過向經濟注入大量信貸,來培育短期增長。與此同時,官方媒體正努力激發民眾對經濟的熱情和信心。

  數年來,共產黨控制的新聞機構一直在嚴厲批評那些只關注GDP增長,不顧社會后果和環境代價的官員。但現在,這些媒體改變了態度。

  “不提倡‘唯GDP’,”上月在官方媒體網站上廣泛流傳的一篇評論文章說,“不意味著可以‘去GDP’。”(紐約時報中文網)

[责任编辑:李曉尚]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