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12

內地樓市穩消費淡投資

2015-03-15
来源:香港商报

   【香港商报网讯】經濟新常態下,房地產業亦逐漸進入平穩健康發展的新常態。專家認為,穩定住房消費,有助於穩定經濟發展,同時鼓勵「去投資化」,並發揮市場「調控」作用和政府「保障」作用,是本屆政府房地產調控的目標。 

  香港商報兩會採訪組
 
  經過過往政策調控和市場消化,內地房地產市場開始進入平緩增長的「新常態」。上海社會科學院部門經濟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導師張泓銘認為,內地房地產市場新常態具有兩大特點:一是繼續絕對增長,即房地產市場的各項指標,基本保持絕對值的增長。換言之,房地產市
 
  場繼續保持向上的態勢。一是增長率的下降,即房地產市場各項指標的增長速度,比起以前那樣快的速度而言是下降了,平緩了。「我們對以上兩個特點要全面的認識,不能偏廢。如片面強調繼續絕對增長,會導致盲目樂觀;如片面強調速度下降,會導致盲目悲觀。」
 
  「雙防」並重
 
  張泓銘因此建議,要高度重視樓市在穩定經濟、穩定民生中的巨大作用,穩字當頭,「雙防」並重。一要防範樓市再次過熱、虛火上升。若樓市再度過熱、價格大幅上漲,會讓樓市多年積累的風險雪上加霜,引發危機的到來。樓市穩定或稍冷、房價稍降,是「高壓罐」的自動釋放和緩慢釋放,沒有大礙,應該容忍。二要防範樓市全局性的急速趨冷和房價大幅下跌。無論是經濟和社會,無論是個人、企業還是國家,都無法承受這樣的樓市嚴冬。
 
  此外,在行動策略上,要注意發揮市場自動調節的作用,讓市場顯示其內在的趨勢性變化,人們不必急於行動。張泓銘說,尤其不要因為完不成當年的經濟指標,就把房地產當作救火工具,急急忙忙出臺寬鬆的樓市措施。只要房價沒有全方位的、急劇下跌的預兆,沒有對金融和經濟的嚴重威脅,就是相對正常的,不採取逆向的調節。
 
  觀望期或持續數年
 
  不過,全國政協委員、北京林達集團董事長李曉林有不同看法,「現在提的是房地產新常態,其實我覺得房地產現在是在往下走,房地產正是冬天而且這個冬天要過幾年,什麼時候能起來,我覺得在2019年。」他分析說,「現在人均住房面積是30平米,還不錯。到2020年人均收入要翻一番,那時候中國人首先願意買房和置地,現在住100平米,那時候可能變成150平米,人均面積達到50平米要求的時候,你想想那個需求有多大。經過這幾年庫存的消化,可能在2019年,房地產會起來。中國房地產可能還會有很大的機會就是在2019年和2020年這個時間節點上。建議2019年前先別買房,這段時間都要降的。」
 
  全國政協委員、莊士集團董事長莊紹綏亦表示,自己在內地已經三年沒有買地,「因為我自己儲存,幾百個億都沒有銷售完,我怎麼買地啊。」但他依然看好內地市場,「我非常看好,暫時我認為在中國會經過一輪的洗牌,量太多了,供應太多。我們將中國房地產的資金,調回香港去,香港還是相對簡單穩定一點。」
 
  對內地房地產業未來趨勢,全國政協委員、香港世茂集團董事局主席許榮茂則較為樂觀,他認為現在內地房地產市場需求有點觀望,個別城市的庫存量比較大,整體上不可能像以前高速發展,但在未來十年內應該是一個平穩發展的階段,「整體會是平穩向上的,需求也特別龐大。畢竟中國有『3個1億人』,需求潛力很大」。他同時認為,未來市場分化會比較厲害,人口流出的城市壓力會很大,人口流入的相對會比較好,而且這種分化,會持續比較長時間。

  應對樓市危機須有底線管理
 
  同心俱樂部主席、祥祺控股集團董事長陳紅天亦認為,經過這些年的調整,目前內地房地產市場已經很健康,而有關房地產崩盤的傳聞,僅僅是可能一些部門在查案時涉及到一些企業家,「崩盤是個別現象,是個案,整體其實已經很健康了」。
 
  張泓銘建議要有「底線管理」,即要有樓市危機感及應對的預案。他認為,內地樓市總體上不存在全局性的危機,但局部地區是存在的,而且局部地區的危機轉向全局性危機的可能性並非一點也不存在。要有這樣的危機意識,同時,要未雨綢繆,要有對危機的預案。比如,在樓市銷售量和價格指數兩項指標同時呈現普跌(指地域分布)、大跌(指下跌幅度)和快跌(指
 
  下跌速度)三個徵兆共同出現時,果斷出臺救市措施。救市措施主要是兩個方面:一是樓市交易政策本身的寬鬆,如徹底取消一線城市的限購等;二是採取支撐樓市積極交易的措施,如寬鬆的稅收和信貸等。
 
  目前一線城市尤其是北上廣深的價格沒有太多下降,但二手房價格下調較多,李曉林認為,「一手房尤其在北京這種城市,土地價格越來越高,成本越來越高。降不下來。二手房為什麼降下來呢,因為當時買房的時候便宜,1萬多一平米,現在都4、5萬。這時候出售能賺錢。二三四線城市則普遍疲軟,銷量價格全下降,投資性購買風險壓力肯定加大。」
 
  陳紅天亦認為,三線四線城市相當一段時間過度開發,當地政府到處招商,沒有一個整體計劃,過度開發是比較普遍的現象,風險也在積累。
 
  「政策方面,如果有需要出手的時候再出手,但是整體房地產還沒有很多說倒閉現象,現在沒有這種現象,整體還是健康。」許榮茂認為,「現在調控,只有往好的方面調控,不可能往不好的方面調控,但是不排除有些區域會出臺一些政策,有的城市買房能減稅啊,買首套房有補貼啊,區域性的政策會出臺。」
 
  樓市政策支持自住需求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提出,要「加快培育消費增長點,穩定住房消費」。在住房保障方面強調「堅持分類指導,因地施策,落實地方政府主體責任,支持居民自住和改善性住房需求,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
 
  多數業界人士認為,政府工作報告沒有提房地產「調控」,為房地產帶來利好,尤其「穩定住房消費」以及「分類指導」的提法顯示政府在房地產政策上放鬆的跡象,有利於穩定市場預期,提振市場信心。
 
  不過,亦有分析認為,報告將住房定性為「消費」,言外之意是對投資投機行為仍持不鼓勵的態度,「去投資化」和「滿足基本居住需求」才是主基調。甚至有觀點認為,與上一屆政府不同,本屆政府有意淡化對房地產的調控用語,嚴格執行了「市場的歸市場」施政理念。同時在保障性住房方面提出了政府的責任,即「堅持分類指導,因地施策,落實地方政府主體責任,支持居民自住和改善性住房需求,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
 
  張泓銘亦建議,未來房地產政策應將重點落在鼓勵民眾自住需求上,對此要有更鮮明的態度和措施。「在房地產市場新常態下,更要鼓勵住房自住需求,做到一貫性和充分性。其中,對於首次購房者要雪中送炭,不僅要給予貸款成數和利率的優惠,還可以採取減免各種稅收和規費等,但不能主張財政直接給消費者購房補貼現金。」
 
  發展經濟不可過分倚重樓市
 
  兩會期間,著名經濟學家厲以寧「應該振興房地產業」的觀點引發坊間熱議。他認為,中國經濟中房地產業的支柱作用不可低估,沒有房地產帶動,經濟增長的拉力是不夠的。
 
  許榮茂認為,房地產業不可能不做支柱產業,「有個數字你們要看,中國財政收入,地方財政收入今年是4萬5000多億,其中房地產相關的行業帶來的收入3萬9000多億,所以房地產肯定是支柱產業,就說以前是打壓房價,因為帶動的相關行業特別多,毋庸置疑的。房地產現在向下,是每一個區域,每一個公司,每個家庭包括每個個人所不能承受的」。陳紅天亦認為,房地產行業帶動上下產業鏈上百個行業,相當一段時間,還需要大量開發,以解決很多人就業問題、住房問題,完成城市化的過程。
 
  李曉林則反對房地產支柱產業的說法,「作為一個大國來說,單純提一個什麼支柱產業,我覺得並不太合適。」他強調,俄羅斯石油天然氣為支柱產業,被制裁以後,國家現在面臨破產,因為它的軍工科技各方面還行,所以俄羅斯並沒有垮,它並沒有完全指著這個產業,還有其他支柱產業發展。小國可能需要一兩個支柱產業,比如芬蘭瑞典挪威。中國這樣的大國,各種產業都是不可或缺的,包括房地產。
 
  「中國那麼大一個國家,所有行業都不可以依賴太重,就算製造業中國也不可以依賴太重。」莊紹綏亦強調,房地產在全世界,包括在歐美,都是經濟非常重要的指標。美國2008年發生最大問題也就是房地產,銀行貸款過高,當時銀行貸款給個人不是90%,是110%,連裝修都給你貸款,一旦發生事情當然會全面崩潰。「每個行業都不可以太過依靠。每個行業都是重要的。」
[责任编辑:邓煜闽]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