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24

美國本土造不出iPhone是個偽命題

2015-03-17
来源:新浪创事记

  作者:陳根

  最近有關美國造不出iPhone的話題挺有意思,為什么iPhone都在中國制造,難道是美國人真的只懂設計不懂制造嗎?

  在我看到,美國不是造不出iPhone,而是造不出如此低廉價格的iPhone。對於iPhone的制造,中國在其產業鏈中確實有著不可取代的價值,而這個價值並不是能不能制造的問題。對於“萬惡”資本主義的美國而言,如何通過技術與服務賺取到更多的錢是他們骨子裏不可回避的問題。

  而我們又知道美國的勞動力成本相比於中國而言並不在一個層次上,如果蘋果將iPhone遷回美國生產,並不存在造不出來的問題,也不存在造出來質量失控的問題。很簡單的一個問題,今天富士康的生產與管理模式哪裏來的?一定不是國產的,很多的管理體系是參照於美國的管理體系而建立的。比如,我們大家所熟知的流水線生產,就是來自於美國福特公司,也就是說現代制造體系的很大一部分是來源於美國,難道說美國建立這些體系是來自於理論嗎?顯然不是,而是基於其強大的工業與技術基礎。

  或許有人會說,iPhone龐大的供應鏈只有在中國才能得以有效支撐與實現。這個問題,在我看來還是一個成本層面的問題,而不是技術層面的問題。根據一份統計顯示,iPhone 6原材料及零件供應鏈來自於31個國家,其中中國的供應商數量最多,達到349家,其次是日本,達到了139家,而美國排名第三,也有60家供應商。接下來是韓國、馬來西亞、菲律賓、泰國、新加坡和德國。

  從單一的這個數據層面看,似乎中國企業在iPhone的供應鏈中具有無可替代的力量,但我們深入去分析會發現日韓等國盡管在供應鏈數量上遠少於中國,但其所提供的基本是核心零部件,比如LCD面板、處理器芯片、電池、內存等。再看中國,我們所能提供的一方面是廉價的勞動力,另外一方面則是一些技術含量不高,且汙染嚴重的環節,比如一些電鍍部件。

  而這些部件並不是說美國本土制造不出來,而是其要制造這些低附價值的部件,其投入與產出嚴重失衡。對於美國本土而言,他們更多的是投入在上遊,也就是硬件技術的設計與研發,以及軟件應用的開發等高附價值的領域。

  另外一個方面我們可以再思考,蘋果公司的供應鏈管理是有美國本土輸出,也就是說美國本土那些坐在蘋果公司辦公室裏的人設置了零部件的生產制造工藝標准,然後根據這些標准在全世界范圍尋找性價比符合蘋果公司要求的企業,這與哪個國家並沒有太大關系,而在於與其企業標准是否吻合有關。而這些設計生產制造工藝標准的人之所以能找到與之匹配的供應商,並制造出合格的零部件,說明這些設計與管理人員一定不是理論派的,也不是只坐在辦公室的。

  當然,錘子手機在一個不缺乏制造的今天竟然無法制造出來,所反映的也正是這個問題,就是對供應鏈的了解與管理不足,相比於蘋果公司而言,更顯的理論與年輕。

  而隨著中國勞動力成本的上升,人口紅利的衰退,環境治理的加強,我們的制造成本將會上升,當我們的成本上升到一個拐點之後,如果我們的核心技術還沒有形成,同時過去我們賴以生存的這種低附加值制造又失去優勢時,我們將面臨全球制造業再次重新分工的局面,制造由我們向其他更具有性價比優勢的國家轉移是資本社會必然的趨勢。

  因此,在我看來,美國制造不出iPhone就是個偽命題。而有iPhone帶給我們的思考則是一個值得重視與深思的問題,也就是為什么我們研發不出iPhone這樣能夠引領全球產業方向的產品,而不是停留在如何鼓吹低價與不賺錢的所謂新商業模式層面。

[责任编辑:朱剑明]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