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26

電子賣場商戶的去與留

2015-03-18
来源:北京商报

  繼中關村e世界後,17年的老店百腦彙也於不久前閉店,曾經風光無限的電子賣場走向沒落。電商將生產商和消費者直接串聯起來,代理的弱化與利潤透明化讓傳統電子賣場卷入變革風暴的中心。北京商報記者調查發現,在賣場改造有些乏力的狀態下,商戶也開始了自救之旅。

  商戶自救

  衰落的電子賣場亟待轉型,曾經壓垮電子賣場的線上渠道成了救命稻草。北京商報記者了解到,部分商戶推出微店和淘寶店銷售商品。商戶張先生表示,比起傳統電商,他們的優勢在於專業性強,上門裝機和售後服務是傳統電商無法提供的。一些商戶已經自發地組織成團體,進行電腦售賣維修的O2O服務。

  張先生告訴北京商報記者,目前他們只是通過QQ和360的同城服務平台做生意,微信服務平台已經在籌備了,將來很有可能建立手機App和網站,走上真正的O2O之路。

  北京商報記者了解到,裝機、維修服務的市場需求依然存在。張先生介紹,現在的遊戲發燒友大多不買品牌的賬,而是自己攢機,水冷和固態硬盤是標配,但裝機並不簡單。

  雖然電腦已經很普及,但基本保養和維修對於女性仍是難題,僅風扇清灰這一項業務就有不少需求。

  渠道變革

  北商商業研究院特邀研究員賴陽認為,電子賣場業態與零售業類似,品牌商的線下商鋪轉型為展示中心和售後服務中心,賣場衰落是業態發展趨勢。

  電子賣場興起於2000年左右,於2005年形成規模。中關村被稱為“中國的矽穀”,更是如日中天。鼎好的鋪面剛剛開始認購時,排隊的商戶將現場擠得水泄不通,許多商戶因沒有買到鋪位而後悔不已。海龍電子城一位店主介紹,他八年前租下這個攤位,月入1萬元很輕松。

  一位業內人士表示,在這樣的環境下,做電子賣場非常賺錢。當時,絕大多數賣場都是先打著“旺鋪傳三代”的旗號把鋪位賣給大業主,大業主再轉租給商戶。商戶生意興隆按時交租,業主自然不會過問經營問題。層層轉租缺乏統一管理,同質化的競爭局面導致品牌銷售價格體系混亂、經營商品真假難辨。

  一位商戶坦言,對於個體消費者,以次充好、偷梁換柱的招數並沒少用。“我也不想這么做,但整個賣場都這樣。懂行的消費者少,大部分消費者只看價格和個別參數,你賣得貴了就面臨著倒閉。業主忙著數錢不想管,賣場管過幾次,但發現根本管不了,最後都不了了之了。”

  賴陽表示,電商將生產商和消費者直接串聯起來,代理的作用被弱化了。利潤透明化使過去因信息不對稱而產生的欺詐行為逐漸減少。對於電子賣場而言,體驗功能將被品牌商的線下體驗店取代,加強額外服務或成為電子賣場商戶的自我救贖之路。

  尷尬未來

  北京電子賣場業態經曆了十幾年的發展,2011年中關村電子賣場進行了最大、最徹底的業態調整,結束了瘋狂擴張打造高端賣場。北京商報記者走訪了鼎好、海龍、百腦彙三家賣場,昔日的熱鬧已成過眼雲煙。曾經租金為中關村之最的鼎好,目前騰空了一棟樓;與鼎好僅有一街之隔的中關村e世界已關門謝客;靠近地鐵站的海龍門口仍然有大批拉客的導購;朝陽門外的兩家百腦彙已有一家倒下。

  曾經一鋪難求的中關村電子賣場,因為行業的沒落與生意的清冷商戶紛紛離開。中關村e世界宣布停業後,北京商報記者當時走訪了解經營商戶的安置情況。不過,一位商戶坦言,不必擔心沒地方搬,附近多的是空鋪。另一位商戶坦言,電子賣場已今非昔比,曾經僅靠一個鋪面就能養活一家人,許多店鋪都是“夫妻店”,生意最忙的時候還要雇一兩個小夥計,現在連一個人都養不活。

  北四環外的廣安中海電子市場也是承接中關村e世界商戶的主要賣場之一。楊先生夫婦曾是一個品牌打印機的代理商,在中關村e世界和鼎好電子城均有商鋪。中關村e世界關門後,他們搬到了廣安中海。楊先生告訴北京商報記者,諸如打印機、攝像設備等產品,公司訂單是“大頭”,但近兩年生意也不好做了。

  北京商報記者 李鐸 肖鵬/文並攝 韓瑋/制表

  1988年

  北京市高新技術產業開發試驗區成立(中關村科技園前身)

  1996年

  四通、信通、科海、京海“兩通兩海”形成中關村初期局面,電腦商店興起

  1999年

  太平洋數碼大廈、矽穀、海龍電子城相繼開業,電子賣場興起

  2002年

  北京電子賣場形成規模,進入發展黃金期

  2006年

  IT產品交易走向下坡路,競爭嚴重導致利潤迅速下滑

  2007年

  經過行業發展和洗牌,市場上的品牌急劇減少

  2011年

  受電商沖擊,傳統電子賣場開始衰落

  2014年

  大量商家撤出賣場,電子賣場空置率大大提高

  2015年

  中關村e世界、百腦彙停業,賣場及商戶尋找新出路

[责任编辑:朱剑明]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