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24

特斯拉緣何兵敗中國?

2015-03-20
来源:南方都市报

  原標題:特斯拉緣何兵敗中國?

  雖敗局未定,但前景不妙,特斯拉在中國明顯走下坡路。種種敗象相繼出現:人數達三分之一的大規模裁員;中國區中高管理層多人離職;全年完成銷量不足計劃1/4;庫存迫近四位數,壓力與日俱增;作為全球最大的汽車市場,中國特斯拉銷量只有歐洲的二分之一、北美的四分之一。從供不應求排隊等車到庫存大增,與2014年中國新能源汽車增長324%冰火兩重天。曾經火爆一時的特斯拉在中國還沒展開拳腳就已敗績累累。原因何在?

  首先,性能錯位使一款高端豪華產品出現致命弱點。作為豪華電動車先驅者,特斯拉在行業探索方面意義非凡。但最高時速210公裏、0至100公裏加速不到5秒的超級電動跑車在目前主銷城市區內只能蠕動蝸行,高性能無從發揮;離開市區自駕遊雖可發揮出高性能,但續航裏程的局限卻可能令其有去難回;身價高達70多萬元的特斯拉雖可以省卻燃油支出,但對高端客戶來說,節省燃油並非理想亮點,而花費40多萬元購買一輛豪華轎車,省出30萬可以養車10年,保險燃油足夠。

  於是,特斯拉一定程度上陷入一個性能陷阱:達到超跑的高性能必然要堆積過多的組合電池,抬高生產成本和價格;而高價格高性能又受到續航裏程局限,至少目前中國充電設施不完善的條件下難以遠距離任意馳騁;市場覆蓋十分狹窄,購車人群被停車場或獨門別墅的購車先決條件限制得極為小眾;等到充電設施完善,首批特斯拉已淪為二手車,轉手出售殘值更低。性能浪費,貶值加速,很可能讓特斯拉陷入窮途末路。

  消費者環保理念也是影響因素之一。北美和歐洲消費者具有明確堅定的環保理念和責任意識,視節能為時尚,以環保為榮,環保意識強是有修養的紳士表現,市場啟動較早,形成了時尚消費風潮;而國內環保理念還遠沒有深入人心,為環保而斥資百萬購買特斯拉的動力微乎其微。且產品加上稅費後國內售價比美國高出63%,遠超歐洲比美國產品高40%多的平均水平,更破壞了產品的性價比。所以在收入較高的美國,盡管燃油費較低,但中產階級可以輕松入手特斯拉,而在中國,購買特斯拉非富豪不可。由於環保理念、充電設施和價格原因,美國消費者對特斯拉產品缺陷的耐受度提高了。

  新車小眾,新車淪為二手車後更為小眾。目前中國億萬富豪人數已達6.7萬,但從目前2499輛的年上牌量看,富豪當中願意購買特斯拉的寥寥無幾。而千萬富翁更難下決心斥資百萬購買這樣一輛難以完成長途行駛的車。消費風潮過後,該買想買特斯拉的已經購買完畢,未來市場潛力已經被集中釋放,超跑級別電動車的購買欲望被傳統汽車和混合動力汽車的更多選擇所動搖,消費動力被稀釋,未來市場空間越來越狹窄。

  特斯拉也想在中國投放低價格電動車,但這部分市場已經被國內比亞迪等企業先入為主搶占先機,特斯拉的後續中端產品的投放,必然要遭遇與國內企業產品的同質化競爭,由於補貼政策的因素,特斯拉很難爭取主動,產品占有率不會太大,難得一席之地。

  在中國市場,特斯拉除了面臨充電設施瓶頸短期內難以突破這一新能源行業共性問題之外,還有充電標准的統一問題。特斯拉的充電標准與國內標准完全不同,難以融合,在中國新能源車充電標准統一之前,目前國內外產品的充電設施在國內只能各自為戰,重複建設。根據計劃,北京市社會公共停車場、電動汽車4S店、加油站等地將建設10000個快速充電樁,但時間是2017年。即便完成了這個計劃,特斯拉也因為標准問題而難以融入共用。一定時期內,電動車產品的跨區域行駛依然是奢望。

  此外,華而不實的虛幻化炒作是導致特斯拉從大熱變大冷的重要因素。性能錯位和高性價比、低殘值反差的致命弱點,被產品上市初期的萬眾驚呼、熱炒掩蓋了。作為新能源先驅產品,其高性能和高端尊貴的產品特征,讓大眾憧憬著依靠科技的進步可以擺脫傳統能源依賴的美好前景,對其可能出現的產品劣勢往往有意無意地忽略。

  特斯拉的炒作是強有力的。因為產品具有天然的關注度,各類新聞媒體心甘情願不間斷發布的大量新聞都是免費廣告。特斯拉關於要在中國建設超級充電站、與豐田合作建設超大電池工廠、在短期內推出性能更好價格更低的新產品、在中國國內尋找合作夥伴生產低價格電動車、在一定時期內達到量產若幹輛等新聞,充斥於各種媒體。但特斯拉總裁馬斯克和他的團隊往往心有餘而力不足,大話狂話說得很多,實際兌現寥寥無幾,美好理想一籌莫展,現實舉措捉襟見肘。最後,新產品長期推遲上市時間,銷量計劃大幅落空,盡管炒作不斷,但股票連續下跌。

  前期強有力的炒作源於童言無忌般的大膽放言,由於大話太多,實現太少,特斯拉被蒙上了諸多華而不實的虛幻色彩,及至庫存增加、客戶退車等捉襟見肘的窘迫無法掩飾,炒作便失去了根基,產品自然降溫趨冷。

  上述種種原因,導致特斯拉在中國出現兵敗如山倒的頹勢。馬斯克在危急關頭能否力挽狂瀾,取決於特斯拉新的高科技手段能否帶來全新產品,這些產品續航裏程能否更長,價格能否大幅降低,也取決於未來中國新能源產品充電標准的統一。產品真正擁有競爭力的高性價比,才有機會轉敗為勝。 曉程(知名汽車評論家)

[责任编辑:朱剑明]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