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62

BIS:各國央行應理性看待通縮

2015-03-20
来源:香港商報

  有「央行的央行」之稱的國際結算銀行(BIS)周四對全球各國央行的政策制訂者提了一個建議:即理性看待通縮。在一項致力於解決權力走廊與學術界爭議的研究中,BIS的經濟學家得出結論,認為經濟增長與物價下跌的關系不大。

  經濟增長與物價下跌關系不大

  BIS經過數據統計發現,自二戰以來,被研究的38個經濟體共出現100多年的短期通縮,相比沒有出現短期通縮的時期平均增長率為2.7%,短期通縮時期的平均增長率為3.2%。而由於通脹持續的時期較長,平均生產率僅為2.1%。

  BIS繼續對價格低迷將鎖定低息貸款為目標帶來風險,容易催生金融市場泡沫發出警告,同時發現輸出增長與資產下滑有著更為密切的聯繫。隨著股票和房地產價格到達頂峰,五年后經濟擴張將下降10個百分點。

  以博利奧為首的BIS貨幣經濟學部門的經濟學家指出,該機構的研究對「甚至當貨物與服務價格通縮持久而穩固時,對經濟依然是不利的」這一流行的觀點提出了質疑。有政策制訂者比如今更為密切關注金融周期的案例,即資產價格的升跌。

  通縮恐懼癥源於大蕭條經驗

  BIS的經濟學家指出,假定通縮意味著經濟薄弱,是由於其反映出需求下滑,可能導致企業與消費者緊縮開支,進一步推動價格下跌。然而,低油價或良性競爭等供應力量可以帶動健康的通縮,而健康的通縮通過所增加的購買力刺激輸出,使出口市場更具競爭力。

  根據BIS的報告,現代通縮恐懼癥的根源在於1929年至1938年大蕭條時期帶來的經驗,當時平均增長比正常情況降低了4%。而就時間距離最近的日本的經驗看來,日本當年由於通縮而遭受了被稱為「失去的10年」。BIS按人均計算,經濟從2000年至2013年實際增長了10%,美國經濟在此期間平均增長了12%。

  該數據響應了今年1月德意志銀行發布的報告,但由於從歐元區的央行到日本央行,為了使其經濟不再遭受由於商品成本下降以及經濟增長疲軟所導致的物價下跌,而退出貨幣刺激計劃,可能會引起爭議。

  經濟過度泡沫化或卷土重來

  由各國央行掌管并為其服務的BIS,從來就不懼怕當面指正其「股東的過失」。此前,該機構曾指出,導致2008年經濟危機的元兇之一,即經濟過度泡沫化狀況可能卷土重來,此后該機構又接著發出了提防超寬松貨幣政策的警告。

  去年,BIS招來包括美國聯儲局主席耶倫以及諾貝爾獎得主克魯格曼等經濟學家們的責難,因其表示稱,聯儲局等央行加息的步子太慢、效率太低,不能對抗資產泡沫。如今試圖平息對通縮的擔憂暗示了BIS對此正進行頑強抵抗。博利奧及其他經濟學家在報告中寫道,該篇文章是對解釋更大範圍的經濟謎團的重要補充。

[责任编辑:李曉尚]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