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65

房貸新政“泄密”是個什么事

2015-04-01
来源:搜狐

  導語:30日下午,中國股市中的地產股、銀行股突然飆漲;然後天空中隨即飄來“謠言”一則:下午國新辦、央行要開發布會,宣布房地產重大利好政策;再然後,聞風而動的各家媒體記者前去打探,得到的卻是央行的辟謠。故事的結局呢?大家都看見了。不知什么原因公共政策在實施前,總是會經曆辟謠變“謠言”的過程,而這中間又是什么人獲得了利益?

  房貸新政“泄密”利好了誰

  雖然今天是愚人節,但是誰要說房貸新政沒有“泄密”,估計也騙不到別人。3月30日午間,一則“央行下午三點半召開新聞發布會,將重磅發布降低二套房首付比例”的消息引爆股市,雖然當時並沒有得到央行正面回應,但午盤後地產股直線飆升。截至30日收盤,房地產板塊以3.85%的漲幅領漲A股,銀行板塊次之。招商地產、保利地產、天房發展等10只個股封死漲停板,華夏幸福、首開股份漲幅超過8%,金地集團、萬科A漲幅均超過6%。

  當日下午5點,央行發布文件證實了關於房貸的傳聞。央行表示,二套房貸款最低首付比例降至四成;使用住房公積金委托貸款購買二套房的家庭,最低首付款比例為30%。同時,財政部發文稱,購買2年以上普通住房免征營業稅。事情真有這么巧合嗎?股民的消息都這么靈通?看來,房貸新政被“泄密”應該是十有八九的事情。

  就在政策公布後,有人扔下球拍去買房的時候,早有提前聽到風聲的人殺進了股市裏的地產股、銀行股,就算有人還研究二套房可以少付多少錢的時候,早有人因為提前知道了政策而在股市賺的盆滿缽滿。30日午後地產股異動,然後飛漲,然後普通人終於聽到“謠言”,然後股市收盤了,然後利好政策果不其然就公布了……政策與股指間表現出的高度相關性,足以終結中國股市是不是政策市的爭論。所以有評論稱,誰提前知道政策誰就是巴菲特。

  重大政策下發前,傳言比官方更快更准

  如果沒有人提前泄密,如果沒有提前知道風聲,誰敢在不被看好的股票上大把大把地出手?其實,這不僅是股民自己的事,此種現象在其他領域同樣存在,比如搖號政策,比如限購政策等等,在中國,總有那么一批人存在著,他們在任何政策變動之前從容享受“政策紅利”,然後悠然地俯視著忙做一團的“後知後覺”者。

  去年3月,和廣州、天津等城市一樣,杭州在限牌前幾個小時才發布消息,而就在這之前不久,杭州一商人總計購買了近1000輛最低配的面包車,純粹為了囤積車牌,好在限牌後大賺一筆,當時還有人感歎“真土豪,有眼光、有魄力”,如今再回頭想想,原來一切可能只是因為“上面”有人不經意地向他泄了密。

  而那些上面沒人的老百姓,面對和自己切身利益相關的公眾政策,也只能跟著“傳言”跑。據說調油價的消息公布之前,各地石油公司都會接到發改委通知。“業內傳,今晚十二點油價或上調兩毛多……”接收、轉發,動動大拇指,每當油價上調之前,這樣燙手的新鮮消息總是能以幾何數級的數量翻滾著向外傳遞。一個影響老百姓生活的政策要出台,可老百姓都弄不清楚,跟著小道消息去搶囤搶購,這肯定不正常。我們現在有些公共政策的出台比較突然,而在這個過程當中,從一些機構的管理層開始,他們身邊的人知道了,然後向整個社會放出風,老百姓必然會為了保護自己的利益聞風而動,這就很“正常”了。

  也曾跟著這些信息搶購的譚先生抱怨說:“總這樣的話,發改委不如就徹底提前一天宣布要上調油價,讓該加油的都有機會去占點兒最後的便宜。”只可惜的是,這些本該所有的百姓都能占的便宜,不知怎么變成有內部消息的人們的專屬。這不由得讓人想起商場上,總有些富商他們的財富積累過程是爆發式的,這些所謂的“泄密”背後是不是還隱藏著不夠完善的市場經濟下,以損害公共利益為代價的政商勾結案例呢?

  保密沒用,為什么不試試提前公開

  既然懷疑有人“泄密”,能不能查查“泄密”之人?報道稱,由於政策調整是央行、銀監會、住建部三部委聯合發布,涉及人員眾多,很難說在某個環節出現了泄密行為。北大法學教授表示,公共政策在執行前,都有一定的研討時間,時間越長,就越容易泄露。敏感政策的制定,從原則上講是要控制消息外流的,但是現行法律對公共政策保密沒有明確界定,泄露的法律責任也不明確。所以目前公共政策保密責任人的主體亟需明確。盡管如此,查與不查是個態度問題,能否查出是水平問題,所以,有關部門應該拿出鮮明態度,嚴查“泄密”之人。另外,政府部門之間可能會由於只能不明確導致信息不通,但是對外消息還是應該統一、有連續性,不然又像昨天那般辟謠變成了謠言,只能影響行政部門和市民之間的信任。

  此外,公共政策 提前走漏風聲也暴露了公眾的知情權和政府信息公開行動遲緩之間的矛盾。公民對自身權利的高度關注,必然遞延到涉及切身利益的公共政策制定上,公共媒體則努力適應公眾的這一需要,想方設法挖掘公共信息,讓公眾“早知道”。而公眾的知情權饑渴恰恰遭遇了政府權力運作不透明、信息公開不及時不到位的障礙,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卻是既得利益者們通過“內部消息”這部旋轉門,從容遊走。然而“泄密”並非導致這種對比的根因,根本的原因在於有關部門下達政策通知的方式方法。這次地產股提前飆漲的慘痛教訓也提醒相關部門,發布政策的時、效、度是何等重要。因而有專家建議:“央行等部委在涉及資本市場的政策調整時,選擇在周末召開專家座談會,這樣對投資者來說比較公平,周一任由投資者選擇。”

  試想,如果每個公共政策的制定都經過吸收公眾參與、聽取公眾意見的必經程序,公共政策的目的宗旨、內容措施變得不再朦朧,公共政策的制定頒布不再由政府一意孤行,還會有這樣的事情發生嗎?保密沒用,為什么不試試提前公開。

[责任编辑:郑婵娟]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