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59

越南制造正在搶中國人飯碗?

2015-04-02
来源:CCTV證券

  作為背負著沉重戰爭記憶的鄰邦,越南對中國人來說既熟悉又陌生。

  但事實上,這些年來越南的每一次改革都不容小覷。如今,越南從一個糧食產品依賴國已經成為全球第二大大米出口國。其經濟增長速度,更一度躍升為全球第二,僅次于中國。甚至在投資領域,越南也開始瞄上了中國的飯碗。

  普華永道指出,越南擁有到2050年時成為全球最快增長經濟體的潛力。這個東南亞國家不僅擁有比中國更廉價的制造業,而且還擁有尋求投資目的地的日本企業想要的政治環境。

  卡內基國際和平研究院亞洲項目資深研究員Vikram Nehru指出,“越南很有可能成為亞洲經濟增長最快的國家。倘若該國能處理好國有部門的爛攤子,那就擁有了經濟快速增長的一切要素。”

  種種跡象表明,越南的影響力正在不斷增強。2014年,越南超越東盟其他成員國,成為對美國最大出口國。此外,根據越南外國投資局發布的數據,2014年涌入越南的海外投資觸及123。億美元,較比上一年增長7.4%,2000年僅為24億美元。

  一些制造商正在轉向越南市場。本月,日本打印機制造商京瓷辦公信息系統株式會社宣布,計劃在2018年3月份之前將旗下越南打印機年產量增長4倍,至200萬臺。據悉,該公司已經將在中國的部分業務轉移到海防市,使得越南成為該公司打印機最大制造基地。

  匯豐亞洲經濟研究聯席主管Frederic Neumann認為,因勞動力成本不斷上行,中國競爭力受損,而越南成了“大贏家”。

  數據顯示,年初至今,越南基準股票指數已經攀升5.5%,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和泰國的基準股票指數分別上漲4.1%、2.4%和2.2%。普華永道在最新發布的《2050年的世界》報告中指出,2014年至2050年之間,越南年度實際國內生產總值增長均值將居于5.3%之上,只有尼日利亞的經濟增幅比它快。

  人口特征,發揮了很大的作用。根據聯合國發布的數據,2012年,中國13%的人口已經為60歲,甚至更老,而越南的該比例為9%。政府數據顯示,2013年,在越南約9000萬人口中,至少40%處于勞動年齡,即15歲至49歲之間。

  根據國際勞工組織的計算數據,2013年,越南平均月工資為197美元,而中國和泰國的分別為613美元和391美元。Economist Intelligence Unit預計,2019年,中國制造業每小時勞動力成本將是越南的177%,2012年為147%。

  依靠低成本和市場準入熱情吸引外資,走上發家致富的道路,不正是三十年前中國改革開放的發展模式嗎?

  三十年來中國的驚人發展,令世界“老大”美國也敬讓三分,而經濟不可能無限地高速發展。

  2014年中國CPI同比增長2.0%;PPI同比增長-1.9%,并連續34個月為負;進出口總額增速大幅下滑;2015年1月份中國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PMI)下降,非制造業商務活動指數回落,無不顯示當前經濟下行壓力加大。

  應對產能過剩,加速產業布局調整升級,是中國政府經濟結構調整工作的重中之重。

  雖然,目前中國吸引的外國直接投資總額仍遠高于越南,但去年同比增幅不到2%。而越南統計稱,去年第四季度該國吸引的外國投資額同比增長60%。

  在投資領域,加工制造業是最吸引外國投資商的領域,共有774個新注冊項目,總額為144.9億美元,占2014年注冊總額的71.6%。

  顯而易見,越南對制造業投資的吸引力正在逐步增加,這對中國來說無疑是個挑戰。

  越南新興市場的異軍突起、中國經濟的逐漸放緩,正像一場考試。一個考60分的人,進步的空間很大,當前需打牢知識基礎;而一個考90分的人,進步的空間小,則需要提高保持成績、攻克難題等的綜合能力。

  然而,前駐越南大使、亞太研究中心主任齊建國稱:“越南無法逾越的現實是,就業壓力在不斷加大,為了緩解這種壓力,必須降低門檻吸引外資,釋放人口紅利,解決日益尖銳的社會矛盾。而中國的情況不同,近些年面臨的問題是工資高,企業投資的成本加大,這種轉移也是中國經濟轉型中所要面臨的必然結果。”

  長江商報稱,越南的經濟發展模式和中國具有很高的相似性,越南能否利用這個契機,創造另外一個“中國奇跡”不得而知。

  越南有約80%的人口生活在農村。上世紀七八十年代,越南“守著糧倉沒飯吃”,當局每年都要進口100多萬噸糧食來解決百姓的吃飯問題。然而到了2005年,越南大米出口達520萬噸,成為世界第二大大米出口國。

  翻天覆地的轉變,是越南從1987年在農村開始實施承包責任制的結果。而這一政策,受到了中國成功經驗的影響。其實,自從1986年底全面推行革新開放政策以來,外界的普遍看法是,越南一直在學習中國。

  自1986年實行“革新開放”政策以來,經濟社會發展的總體思路和做法正是參照和借鑒了中國的成熟經驗。

  越南高層領導曾公開表示,越南和中國國情相似,在治國理政、加強黨建、抵御西方“和平演變”等許多方面都有著相同的任務、面臨類似的問題。

  越南高度重視中國的成功經驗,認為這些經驗是比較符合越南國情的,對越南的發展很有幫助。

  “北上取經,西方化緣”在越南國內都是流傳甚廣的說法。在改革的重大理論、原則和步驟問題上,越南不斷研究中國的發展模式,并在實踐中加以參照,其政策很多地方都有“中國的影子”。

  中國社科院馬克思主義學院國際共運部研究員潘金娥介紹,“西方把越南就是稱為中國的‘好學生’。兩國的改革開放和革新是互相影響的。我們的十六大、十七大報告出來,它馬上很快不到一個月,把你翻譯出來,然后送給越共中央,或者是各個部門的重要領導,人手一冊。”

  評論人士王亞煌認為,越南制造搶中國飯碗是一個偽命題。

  隨著中國制造長達30年的黃金發展,中國制造早已不是單純的加工業,而是從設計創意到市場營銷,從上游原材料開采到下游制造,從冶鋼到精密零件制造的全套完善工業體系。放眼全球,也只有少數幾個發達國家才有如此實力。

  從人口數量來說,越南的總人口可能都不足廣東一個省目前的工人數量,其能承載的制造業輸出是很有限的。同時,是很多外企已經跑去越南和菲律賓建廠。

  但工廠建成、生產線安裝好之后他們才意識到一個嚴重的問題,這些地區的基礎教育水平相對落后,工人需要較長時間的培訓才能掌握生產技能,而即便如此,他們的勞動效率還是遠低于中國工人。所以很多廠房不得不處于擱置狀態,中國工廠設施的搬遷計劃也因此擱淺。

  目前在越南投資建廠的企業中,中國企業占據了相當大一部分,很多中國企業把國內工廠接到的訂單放到越南來生產。

  換言之,越南是整個生產鏈上最末的一端,中國則充當了一把包工頭的角色。在這個過程中,雖然中國工人的收益被降低了,但是產生的利潤依然有中國企業參與,甚至大頭還是被中國企業拿走了。

  這就好比是蘋果和富士康的關系一樣,蘋果手機高達3000元一部的利潤最終還是落在了美國人手里,富士康不可能蘋果帶來什么威脅。

  國外一些學者來中國時就曾提到,齊備的工業基礎才是中國最大的競爭力,這一點超越了廉價人力成本。而廉價勞動力帶來的紅利是遲早會消失的,利用這一黃金階段盡量積累技術和硬實力才是一個國家經濟長期穩定健康發展的關鍵。

  如果只看到了它所帶來的利潤,和想方設法保留住廉價勞動力的利潤,甚至不惜通過法律來長期保持最低工資不上漲留住代工,那么當紅利消失的時候才是真正的什么都留不住。

  此外,美國退出量化寬松,不再對外推出熱錢,這對于像越南這樣的發展中小國家來說,是致命的。

  但是,中國也不可小覷越南改革開放所帶來的強大競爭力。

  中國不需要擔心,但需要上心。因為不論是走服務性、金融性,還是走實體經濟性道路,都是條條大路通羅馬。

  目前來看,國際企業不可能離開中國制造業市場。因為中國既是制造業大國,也是消費性大國。譬如汽車,通用公司已經把重心放在中國,就是明證。

  工業和信息化部副部長楊學山指出,中國制造業發展的大方向是十分清晰的,從制造大國走向制造強國,構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現代產業體系,為了實現這樣的目標,一定要充分利用中國的比較優勢、制度優勢。

[责任编辑:李曉尚]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