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59

全球貨幣政策分化的背后

2015-04-01
来源:21世紀經濟報道

  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員 楊濤

  當前,全球貨幣政策的分化趨勢進一步凸顯。就發達經濟體來看,歐元區的量化寬松政策開始逐漸擴大,日本仍在維系原有寬松政策力度,而美國卻在退出寬松之后,糾結于加息時機的選擇。

  背后的原因是,各大經濟體的金融風險和經濟波動的周期變化差異越來越大。當前政策分化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是美英等國經濟復蘇明朗,而歐元區和日本卻仍經濟低迷。

  要進一步認識各國貨幣政策分化,需從2008年以來各國政策選擇的目標和基礎來追溯。其美國的貨幣政策選擇經歷了兩大階段,首先,最初在被動補充流動性效果不佳的前提下,轉為主動釋放流動性。如2007年金融危機爆發至2008年雷曼兄弟破產期間,美聯儲以“最后貸款人”的身份救市,此后隨著危機進一步蔓延,便開始通過資產負債表擴張來主動刺激流動性。其次,當危機對實體經濟產生深遠損害之后,貨幣政策運用目標則轉為引導長期利率下降、支持宏觀指標優化,尤其是就業指標。如美聯儲在2012年9月推出QE3時,表示“如果勞動力市場前景沒有顯著改善”,將一直執行該政策。實際上,到2014年10月底美聯儲宣布退出QE,主要就是因為GDP增速、就業等宏觀經濟指標有所改善,同時也是由于防止美元繼續走弱影響美國金融競爭力、避免貨幣泛濫引發下一輪危機萌芽等因素。

  就歐洲央行[微博]的情況來看,在歐債危機最嚴重的時期,資產負債表的持續擴張更多也是為了解決金融系統自身的問題,到2012年頂峰時達到約3.1萬億歐元。顯然其首要目標是金融穩定而非貨幣寬松。當金融體系的狀況有所好轉后,歐洲央行的資產負債表反而逐漸收縮,2014年底縮減到約2.1萬億歐元。到2014年10月,歐元區面臨陷入金融危機以來第三次衰退的風險,歐洲央行的資產負債表開始新一輪擴張,其政策運用便更加著眼于應對通縮和刺激經濟。

  與美聯儲和歐洲央行不同的是,日本央行的貨幣政策擴張更多是著眼于宏觀經濟而非金融穩定問題。自2008年到2012年底安倍政府上臺之前,日本央行的資產負債表擴張速度遠低于美聯儲。到2013年“安倍經濟學”實施之后,日本央行開始采取更激進的量化寬松政策,推動了資產負債表的迅速擴張。就其目標來看,日本一方面是希望通過超發貨幣,促使股市繁榮,進而讓企業能以較低的成本獲得更多的資金,另一方面則是希望通過貨幣增發,來刺激國內物價上漲,從而刺激企業投資的意愿及信心。

  綜合來看,各發達經濟體央行的政策目標存在某些共性:當金融體系流動性枯竭時,以解決金融穩定性為主;當經濟衰退而金融資源流向實體部門乏力時,則以促進經濟增長和就業為著眼點。但是,由于這些前提經常出現周期性錯位,所以不同經濟體貨幣政策的重心必然分化。在全球金融日益一體化的今天,這也增加了新的政策協調難度。

[责任编辑:李曉尚]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