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81

獨家對話李一男:被光環籠罩的創業者

2015-04-07
来源:新浪科技

  李一男

  新浪科技 周雪昳

  四月初的北方,天氣漸漸回暖,有人打趣說黑皮衣加襯衫幾乎成了這個季節里IT男的統一工裝。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是,這位在互聯網界頗有傳奇色彩的男人也是這樣地打扮風塵仆仆地趕來接受新浪科技的專訪。

  798是北京文藝青年的聚集地,黑皮衣加襯衫的打扮走在人群中會顯得有些格格不入,然而回看李一男的經歷和他現在要做的事情,就不難理解為什么他會在這里接受媒體采訪,因為他本就是一個特立獨行的人。

  他“被”認為是時代的寵兒

  提到李一男,很多年輕人會覺得有點陌生。但是提到他的經歷,大多數人都不會再忘記這個名字。年僅15歲時就進入華中科技大學少年班成為“神童”,后取得了碩士學位,27歲坐上了華為公司副總裁、總工程師/中央研究部總裁的寶座,就在外界紛紛揣測他將順理成章的成為華為總裁任正非的接班人時,卻離開華為北上創建港灣網絡,6年后,李一男連同他一度風生水起的港灣一同被老東家收歸囊中。2008年,38歲的李一男遠走華為加入百度,成百度至今最為年輕的CTO,并領導了百度下一代搜索引擎的開發。

  2008年至今,BAT成長為受世界矚目的互聯網巨頭,京東、聚美成功赴美上市,小米橫空出世成為與華為并肩齊驅的手機運營商,然而本應參與其中的李一男卻在這六年逐漸淡出公眾的視野。

  當大多數人認為,李一男將在百度大展鴻圖時,李一男卻令所有人大吃一驚。

  百度百科上有一篇名為《李一男離開華為時給屬下的忠告》的文章,閱讀量為6625人,其中第一條就是“頻繁地動蕩不是上策”。

  然而之后的7年,李一男卻一直在頻繁地動蕩。2010年,李一男宣布離開百度出任12580CEO,一年之后他又在其微博上宣布辭職,并加盟金沙江創投任合伙人,開始了對于無線通信和互聯網等領域的投資。

  回望7年來的起起伏伏,陽光下的李一男有點靦腆地笑了笑,似乎是有點窘迫,但很快又恢復了略顯銳利的眼神,看起來有點不怒自威,“怎么說呢,大家看著你來回折騰,多少還是有些質疑的聲音”。

  盡管這段經歷在大多數人看來,是李一男職業光環下的一個陰影,但在李一男看來,“這幾年過的比之前順利和扎實很多”。李一男認為,自己的第一次創業才是人生中最艱難的一段時間。

  與2008年這個時間節點不同,在李一男看來,2000年離開華為北上創建港灣網絡才是他職業生涯中的第一個轉折。

  對于那次創業,一位接近港灣科技的人士向新浪科技表示,“在當時的情況下辭職北上創業,外界的不理解和過分的關注帶來的壓力非常大”。據了解,當時30歲的李一男當時已經是知名的技術專家,對產品走向具有驚人的敏感度和準確的把握能力,而華為對其也相當看重,前途、名望可謂手到擒來。

  然而,李一男毅然帶著和華為的股權結算是價值1000多萬元的設備北上創業。最初的幾年,港灣公司發展迅速,由最初代理華為的產品到生產類似的產品,最終發展為華為的競爭對手。

  然而,6年后,一度風生水起的港灣網絡卻被華為收入囊中。當時曾有人評價道,“他一度離上市很近離出售很近離財富很近,但最終,他手創六年的港灣,還是如同流星一般劃過中國商業的天空,終歸被老東家收入囊中。”

  在一位接近李一男的人士看來,2008年的遠走華為并不能算是李一男動蕩的開始,2006年,第一次創業的結束,才是令這位“少年天才”浮躁不安的源頭,因為他覬覦的并非一個個代表權力和名望的頭銜,而是創業者,這個能力、勇氣兼具自由的身份。

  沉寂7年再出山

  在與李一男的對話中,你能明顯感覺到他與外界的一些想法相悖,例如:

  外界更看重他華為、百度的這段經歷,而他認為第一段創業才是屬于自己的人生;

  外界認為他是少年天才,而他卻說自己非常羨慕年輕人;

  外界認為他有點浮躁,而他卻在這略顯沉寂幾年里,一直沒有放棄創業。

  而再次創業,李一男選擇的電動自行車也讓很多互聯網人看不明白。人們沒有辦法想象,這個并不出眾的出行工具該如何與這位老互聯網人發生化學反應。

  2015年3月2日,距離李一男上一次更新微博已經過去三年,他出乎意料地說了這樣一段話,“5公里之內的汽車出行占到城市汽車出行接近60%的比例。更環保、經濟、自由的交通出行方式應該得到更多的倡導。沒有污染的自行車、電動兩輪車的出行理應得到更多的提倡和道路權力的尊重。”

  很多人猜測他是否將再次出山,然而更多的人卻認為他是在回應或者是為柴靜的視頻《穹頂之下》做鋪墊。對此,李一男向新浪科技表示,從去年開始,我就在想做一款不一樣的電動踏板車/電動自行車。

  這樣的回答正如他前幾次的職業選擇,令人驚訝,卻又符合他一貫以來特立獨行的風格。李一男稱,電動車出現于1894年,但長久以來公眾視線的焦點、科技發展的重心均放在汽車的身上,忽視了對電動自行車的發展。

  而正如李一男在微博上所言,“霧霾”的愈演愈烈已開始讓更多地人意識到保護環境的重要性,與此同時,限行、限號等政策的出臺,也讓人們開始關注汽車尾氣的危害以及綠色出行的重要性,而電池技術的發展革新又讓電動摩托車的技術進一步的優化,同時也讓這種出行工具有了更廣闊的市場。此外,熟悉電動車的硬件供應鏈又恰是李一男的一大長處。

  根據李一男做的測算,在中國過去十年,伴隨著中國的城市化進程,中國二三線城市嚴格的禁摩令,極大地推動了電動自行車的發展。在中國兩億臺電動(自行)車的使用者中,有70%來自于公交車、20%摩托車、以及10%汽車。李一男稱,如果沒有電動自行車的出現,這部分人每年出行的碳排放量接近5000萬噸。

  不過,李一男也坦言,盡管從環保以及和摩托車、自行車等出行工具的性價比上,電動自行車在出行上具有很多的優勢,但長期以來,消費者對電動自行車的安全系數也持有一些誤解。事實上,根據過去十年的交通報告,電動自行車造成的交通事故數量幾乎與普通自行車持平。

  此外,電動自行車的外形設計也一度飽受年輕人的詬病,至今在很多人的印象里,電動自行車都與時尚、科技以及年輕人這三個詞匯天然絕緣。而李一男卻稱,“我的主要受眾就是年輕人,18-30歲”。

  李一男用略帶點湖南口音的普通話說道,“既然我們來做,用戶體驗和外形肯定會不一樣的噻”。從李一男的表情和眼神中,會讓人忍不住猜測,或許未來人們對電動自行車的認識真的將發生一個巨大的翻轉。

  據了解,讓李一男再度出山的這款產品將會于今年下半年在北京首發。

  創業為做一件有意思的事

  “風口來了豬都能飛”在2014年被眾多創業者奉為至理名言,而與沒有名氣、背景的創業者相比,李一男顯然更易趕上互聯網創業的東風,但在李一男看來卻并非如此。

  “現在的年輕人是很厲害的,我都沒怎么看到我這么大年紀還出來創業的”李一男一邊說一邊看了眼身邊年輕的助手。李一男稱“創業是一個清零的過程”,在他看來,自己此前并沒有做電動車的經歷和經驗,需要沉下心來學習很多東西,而從心態上年輕人顯然比自己更有優勢。

  與大多數創業者相比,李一男對于當下的創業環境也表現的相當冷靜,在他看來,盡管與十年前相比,現在創業的環境已經改善了太多,但創業者成功的幾率仍小于10%甚至更低。

  “即便是選擇了對的領域,也會因為進入的時間點不夠好而未能受到資本青睞。對于拿到投資的創業者,之后的過程也仍然非常艱辛,例如產品迭代、人才流失甚至被資本舍棄。”

  不過,在李一男看來,能夠有一個機會做一些自己覺得有意思的事情要遠比一個結果更為重要。

[责任编辑:蒋璐]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