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62

全球油氣大鱷的起落與算盤

2015-04-08
来源:21世紀經濟報道

 

  油價與油股,老畢論之甚頻,再講就譖。然而,最近在《福布斯》看了一些數據,引發在下聯想,心癢癢下決定再續油緣。

  上月中,《福布斯》根據著名能源顧問行Wood Mackenzie的原始數據,編制成2015年全球20大石油和天然氣公司排名榜(以2014年產量為比較基礎)。非但有名有序,20大十年前與今天的產量對比,同樣一目了然。

  這個榜最吸引老畢的地方有二:一、國家全資擁有或持有五成以上股權的能源巨企,在20大中占壓倒性多數;二、20強過去十年的油氣產量增長,絕大部分來自國家控制的能源公司,業界稱它們為NOCs(National Oil Companies,國有石油公司)。

  中石油產量激增

  由私人資本控制又能躋身20大者,都是家喻戶曉的跨國巨擘。埃克森、雪佛龍(108.54, 1.62, 1.52%)、英國石油(40.25, 0.12, 0.30%)、殼牌,這些名字你不可能沒有聽過,業界稱它們為IOCs(International Oil Companies,國際石油公司)。

  十年前,這二十家巨無霸每天產量合共6410萬桶油當量(Barrels of Oil Equivalent〔BOE〕,包括原油與能源含量相當的天然氣)。去年,20強總產量為每天8040萬桶油當量,十年增幅25%。單計原油,這二十家公司約占全球產量一半。

  值得注意的是,在此十年里,20強產量增長極不平均,NOCs與IOCs天差地別。莫斯科控制的Rosneft升幅最夸張,從2004年每天僅30萬桶油當量,增至去年的470萬桶,十年瘋漲15倍。不過,那主要拜俄羅斯政府沒收尤科斯石油公司(Yukos)資產,以及Rosneft收購TNK-BP俄羅斯業務所賜。中石油(00857.HK)不遑多讓,產量從2004年的每天260萬桶油當量,增至去年的400萬桶。

  其他產量錄得顯著增長的油企,計有沙特阿拉伯國家石油公司(Saudi Aramco),從2004年每天1080萬桶油當量增至1200萬桶;科威特、阿布扎比和巴西的國營石油公司,同期日產量各增約100萬桶。

  私人控制的跨國油企,過去十年產量增長遠遜其國營對手,埃克森每天僅增10萬桶油當量,至470萬桶水平;雪佛龍日增20萬桶,至330萬桶水平。英國石油和皇家荷蘭殼牌同期日產量更分別下跌20萬桶,至約370萬桶水平。

  《福布斯》的產量數據、排名只是一盤“流水賬”,但從這些統計,不難探出所謂“油戰”的底蘊。埃克森去年日產油當量470萬桶,20強中位居第4,更是IOCs(國際石油公司)中無可置疑的龍頭。然而,470萬桶油當量近半為天然氣;也就是說,單計原油,埃克森日產量僅略超200萬桶,全球位列第9,10大的末尾而已【圖】。(編輯 于曉娜)

  誰在耍花樣?

  這告訴大家什么?試想像,沙特不減產,埃克森為托油價,你不減我減,而且要么不減,要減就減夠五成。日產削半,夠厲害了吧?坐世界第四把交椅的超級油企減產一半,油價怕不一飛沖天?

  大話怕算細賬,屈指一算,諸君便知這些所謂“跨國油霸”,對油價升跌是何等無能為力。根據國際能源署(IEA)更新至2月的數字,全球原油產量為每天9400萬桶。埃克森日產原油約250萬桶,減產一半就是125萬桶,占全球供應的1.3%(125 / 9400 = 0.013)。世界突然少了1.3%供應,油價不可能全無反應,但升幅肯定不足以彌補減產為埃克森帶來的損失。這樣的事,你干嗎?

  再說,每天供應驟減百余萬桶,沙特若打定主意跟埃克森玩到底,單憑該國的剩余產能(spare capacity),已足把埃克森減產一半遺留下來的每天125萬桶供應缺口,補它一個綽綽有余。

  反過來看,減產一半的若是Saudi Aramco,那就是大事了。這家NOC日產原油約1050萬桶,減半就是525萬桶,占全球供應接近6%(525/9400= 0.056)。換句話說,沙特的行動足以于一夜間令油市供求徹底改變,從溫和的供過于求,扭轉為嚴重的供不應求;果如是,油價重上百算也嫌保守。

  沙特阿拉伯一心搶占美國對手市占率,100萬桶也不減,何況500萬桶?老畢作此模擬推算,意在說明埃克森、雪佛龍等跨國油企看似“霸氣十足”,鄉親父老無不以Big Oil稱之,但與國家控制的NOCs相比,這個“大鱷”之名殊非絕對。說到對油價的影響力,Big Oil更不知算老幾?

  大家也許會問,在頁巖革命帶動下,過去六年美國產油量不是每天激增500萬桶,逼得沙特發動油價戰嗎?埃克森、雪佛龍這些美國油霸,產量何以增得那么少;英國石油、殼牌等跨國集團,產量更加不增反減?石油大鱷難道全都不能在頁巖革命中分一杯羹?

  老畢的看法是,跨國油霸并非對頁巖油氣潛力視而不見,之所以跟頁巖革命擦身而過,主要由于它們歷史悠久,在油市百年風云中飽歷滄桑,深知這個行業起落無常,頁巖油氣生產成本高昂,百算油價亦未必能為巨額投資帶來合理回報。以Big Oil之精明老練,豈會不居安思危,為三更富五更貧打穿算盤?

  就這樣,活躍于Bakken、Eagle Ford、Permian以至Marcellus等美國頁巖重鎮的營運商,大都是日產油當量20萬桶或以下的“地頭蛇”,打穩球的Big Oil,參與反而有限。

[责任编辑:李曉尚]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