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66

國際油價政經面面觀

2015-04-08
来源:香港經濟導報

  周全浩: 香港能源經濟學會會長、前香港浸會大學教授

  梁佩佩:香港能源經濟學會高級行政主任

  近期國際油價大跌,世界各地對油市前景眾說紛紜,據個人前時研究所得,歷史油價存在週期性起伏,形成模型界限:1974 - 2003年三十年間,九成時間的油價徘徊在12 - 30美元/桶,上下極限分別為10 - 40美元/桶,相較1973年第一次石油危機前2.5美元/桶上升三倍。相比前三十年,油價於2004至2009年五年間又飆升三倍,有理由相信2010至2030年的油價大部份時間會浮沉於此一區域,即48至120美元/桶之間,兩極外限為40至160美元/桶。

  美國德克薩斯州原油(WTI)由去年六月的均價105美元/桶,下滑約五成跌至近日50美元/桶,明顯接近此模型底部,相信再下行幅度有限,最多可能跌至兩極下限的40美元,但為時會甚短。從走勢上看只屬調整浪,而非長期趨勢逆轉的表現。此等調整通常一年內見底,意指油價可望於今年七月前觸底回升。

  值得注意的是,石油不再是純粹商品,更淪為金融炒賣工具,擁有「均值回歸」的特色,即經歷起伏跌宕後,價格最終回歸長期移動平均價。美國能源信息署(U.S. Energy Information Agency)預期,2015年國際油價將維持在77美元/桶的水平,此說有合理之處。

  綜上所論,石油陷入「熊市」的機會甚微。然而,現在不少西方權威性報章及雜誌蜂擁指出,油價將繼續下行,甚至有機會長時間沉低,明顯有些勢力欲推倒油價。

  在西方國家,一些政客為配合國家政策或保護一己利益,企圖在石油市場製造輿論,操控價格走勢。例如,早幾年部份大經紀行或大基金經理,眼見油市行將上升,先在石油期貨市場建立好倉,然後發表報告唱好油價。他們透過傳媒包括權威性的大報章及雜誌,發佈「石油頂峰論」等捕風捉影的訊息,誘導大量資金流入市場,為升勢推波助瀾,其後平倉獲利。最近則反其道而行,油價急挫,「石油頂峰論者」當然消聲匿跡,唱淡油價的聲音卻響徹雲霄。

  明眼人一看就知,此等國際領導性傳媒的觀點疑點重重,惟不少評論員卻照單全收,拾人餘唾,明顯缺乏國際視野、獨立思考及析精剖微的能力。讀者宜故妄聽之。

  傳聞西方國家今回推低油價,是為了懲罰在烏克蘭興風作浪的俄羅斯,及與美國抗衡的伊朗和委內瑞拉。石油出口是此等國家的主要國庫收入,油價大瀉必然造成打擊。此等言論看似合理,但存在許多複雜因素。

  油價大瀉的複雜因素

  一、地緣政治因素

  國際局勢向來波譎雲詭,變幻莫測。一些評論員指出,美國此次壓低油價打擊俄羅斯,乃效法八十年代對付蘇聯的策略。然而,與當年的蘇聯相比,兩者政經背景十分不同:俄羅斯今天坐擁約四千億美元的外滙儲備,普京政府民望相當高,此舉未必對俄國構成重大威脅。

  再者,不少權威性機構預期,中國將於2020年前超越美國,成為世界最大石油消費國。如今油價大跌,中國是低油價的得益者,明顯不過,蓋用油成本降低,國民的可用收入增加,刺激其他生活消費,有助提升國民生產總值,帶動經濟增長。然而,西方國家近年經常高唱「中國威脅論」,反映部份外國人視中國為最大的潛在敵人。美國壓低油價對付俄羅斯,豈非益了中國?又是否舉無遺算之策?

  二、能源經濟因素

  高油價不但可壓抑石油消費,又可扶植電動車等替代品市場,亦可鼓勵人民少用私家車,多乘公共交通工具,減低碳排放,符合西方各國的減排方針。油價大跌明顯與上述政策背道而馳。

  若油價長時間沉低,將打擊美國的石油行業及當地經濟。美國近年積極開發頁岩油氣事業,期望減低對外(尤其中東)的石油依賴,以提高石油安全。惟頁岩油氣的開採成本昂貴,平均約70 - 80美元/桶,若地質優良約50美元/桶,地質複雜則約100美元/桶。然則油價大跌或跌得太低,將大大窒礙此一行業的發展。若說美國存心推倒油價,豈非傷人及己?

  油價長期走低,亦會損害美國石油公司的利益。石油行業是美國經濟的重要一環,行業一蹶不振,對採油、運油及煉油等其他相關業務的打撃甚大,影響就業。考慮到這些很多都是高薪職位,假如就業人數大減,對經濟的打擊非輕。此外,一些採油公司可能會陷入財政困境,無法償還公司債務,觸發具規模性的債券違約危機,此等事件涉及的金額以十億美元計,一旦爆發,將拖累銀行及金融業界。

  三、市場自動調節的因素

  市場基礎因素亦即供求關係最終會主宰油價,即是油價過低或過高時,市場的供求因素會自然調節,價格最終回歸長期移動平均價。

  供應方面,世上的低成本石油已開採得七七八八,人類需要到深海、極地和沙漠等開發新油源,此等地方環境嚴峻、氣候極端,故開採成本比傳統的高。生物燃料(甲醇)、焦鎦砂及頁岩油等「非常規油」亦為高成本石油,需要高科技開發及生產。此等石油資源在國際油價高企時,開採變得符合經濟效益,有利可圖,誘使油公司積極開發。一旦油價大跌,便不符合經濟效益,整體石油供應減少,油價自然逐步回升。

  需求方面,過去二十多年,中國、印度等發展中國家經濟起飛,致力提升人民生活水準,石油需求大升,抵銷了先進國家石油需求下跌的缺口,使全球總石油需求每年持續增長。相信未來世界石油需求仍然有增無減,長遠而言,油價會自然回歸至合理水平。

  尤其,從現今科技水平來看,石油在未來二、三十年仍是世界最重要的能源,除非人類找到有效替代石油的燃料。例如交通運輸方面,交通工具需自攜燃料,其替代燃料必須容量小且能釋放充足能量,並維持合理價格,但是現時比較普及的替代品如甲醇及電動車等成本高昂,一些新興科技又未成熟,無法替代石油,故現時近七成石油仍用於交通運輸業。又如化工業,現時石油和天然氣仍是最廉價的原料。可見此等行業未來仍需依賴石油資源,帶動全球石油需求增長。

  低油價的發展契機

  對中國而言,可利用低油價此一契機,與石油出口國如俄羅斯、伊朗及委內瑞拉等,購買海外油田或油田權益,及簽訂長期供應合約。傳聞油價高企時,部分國家的售油及合作開發油田的條件苛刻,令中國油企感到談判困難。現在油價大跌,石油供應過剩,石油出口國的收入銳減,需要與中國如此具購買力及財力的買家接洽,確保石油收益,穩定國庫收入。此時展開商討,此等國家會降低門檻,放寬條款,尋求互惠互利的貿易關係,變相對中國油企有利。

  以委內瑞拉為例,有評論指該國早前從中國借了大筆貸款,現因油價急挫,石油收入狂減,國庫出現嚴重赤字,無法如期還債,存在違約風險。中國可利用此契機,與委國展開較廣泛合作,洽談的條件預期會對中國更有利。

  石油是戰略商品,與民生息息相關,國防部門亦耗用許多石油,故石油安全在國家政策上悠關重要。據報中國目前擁有相當於近三十天原油進口量的石油儲備,是次油價大瀉,中國應趁低價多購入石油,提速填滿戰略石油儲備,未雨綢繆。

[责任编辑:郑婵娟]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