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著早餐看見朋友圈里一篇《為什么整個互聯網行業都缺CTO》,嚼著蛋糕聯想到我曾看到過的無數的關于:一個高級運營要具備什么能力,好推廣是怎樣的,產品經理的綜合素質……
再聯想到朋友圈里烏泱泱的CEO大軍,忽然腦中就蹦出了這句話:除了CEO,整個互聯網行業啥O都缺。
創業公司因為體量小,管理扁平化,所以每個人的所獲得的期望值及關注度都相對較高,公司希望找到內驅力強,不需要太多外部刺激,自己就能想辦法把事情做好的人才。也出現了一些很可笑的諸如:“員工思考戰略,老板埋頭苦干的”本末倒置的問題。
總在說許多年輕人好高騖遠,但少有人反思,是什么造成了這種問題。
我們來觀察這些源源不斷輸出的方法論式教條:
好的產品經理應該具備:洞悉用戶能力、協調資源能力、做產品原型能力、決策能力、溝通能力,最好還要有點技術背景——全能型人才;
高級運營人員應該具備:全局規劃能力、影響產品走向、調動資源能力、洞悉用戶能力、決策能力、溝通能力——全能型人才;
好的推廣人員應該具備:理解產品能力、溝通能力、信息獲取能力、合作策劃能力、調動資源能力——全能型人才;
好的PR應該具備:洞悉市場能力、提煉產品能力、協調資源能力、溝通能力——全能型人才;
總之,類似的標準以一種看完我就能得道成仙的“捷徑方法論”形態呈現在互聯網中。
那什么樣的人在生產這些內容?各領域做的優秀的佼佼者們
那什么樣的人在閱讀和傳播這些內容?各領域的初入門的小白們
這樣有可能產生什么樣的影響?
1、一小撮人吸取知識,然后階梯式成長
2、一大撮人看著一個過高的目標使勁兒跳,還誤把這種蹦跳當做是努力
我們的一個認知誤區是:
每天都在吸收這些厲害的經驗,看到這些成功的案例,久而久之,就成了這些事已經在腦中演練千萬遍,給一個平臺立刻就能做出一番轟轟烈烈來。
而實際情況是:
每一個成功都充滿了必然條件和偶發因素,必然條件是操盤手數年甚至十幾年的經驗、資源積累;偶發因素嘛,不言而喻。
最近在看《從0到1》,印象最深刻的一句話是:每名員工只專注一件事。這也是我們市場團隊到位后,堅決給到每個人的定位。也許我們看到過很多基礎領域跳出來的操盤者,但去回溯他們早期的經歷,沒有人一開始就是全才。
創業大潮帶動移動互聯網行業快速發展,而人才的成長需要經歷過程,導致部分崗位溢價嚴重,整個領域人才水平參差魚龍混雜。
如果五個各自領域的精英組成創業團隊,極大概率能做出一個優秀的公司;
可惜的是在當下資本涌動的環境中,這五名精英的選擇是各自創業,做了五個公司,各自再去挖空心思尋找合適的人才組建團隊。
CEO所需具備的能力被定義的很泛泛,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后,演變出一種人人都是CEO的潮流。
我看見大量優秀的運營、市場、產品、設計、技術人才自主創業變成了CEO,雖然他們每個人都具備成為CEO能力和魄力。
但回過頭想,如果他們聚集到一家公司,分別去做CMO/COO/CTO,這樣的公司會多讓人興奮,會多優秀。
所以整個互聯網行業啊,除了CEO,啥O都缺……
因為他們都去當CEO了……
但是,夢想還是要有的,萬一實現了呢?
文/gr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