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12

上證"迪康藥業"更名"藍光發展"

2015-04-16
来源:新華網

  上證“迪康藥業”更名“藍光發展”

  創“1+2產業模型” 獲資本市場認同

  消息傳來,藍光集團旗下藍光和駿借殼迪康藥業上市計劃,走完一錘定音的關鍵一步。

  4月16日上午9時許,迪康藥業(600466,SH)的更名儀式在上海證券交易所舉行,藍光集團董事局主席楊鏗與重要參與方嘉賓一道叩響了開市鑼鼓。此刻起,四川藍光發展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藍光發展”)將履新藍光集團的A股資本平臺,也意味著“地產開閘第一股”正式出爐。

  隨著當前房企謀變轉型,跨界運作成為一大趨勢。按照藍光集團的戰略構架,基于原本的產業優勢,藍光發展將構建一個以房地產與涉足創新性產業支柱的生物醫藥和現代服務業為核心主業的多元化產業集團。

  中國上市房企研究中心主任陳嘯天表示,上市之后,藍光將從一家資金密集型企業發展為產業三足鼎立模型,“資金+技術+服務”將是2015年藍光呈現出的全新姿態。

  撞線“地產開閘地產第一股”

  打通資本市場通道之后,藍光發展借力房企再融資開閘的時間窗口,通過吸納藍光地產67億元的整體優質資產及定增募資22.3億元配套資金,其注冊資本金已由4.39億元一舉擴充到21.17億元,資本實力大增。

  從資產構成來看,地產已成為藍光發展的重頭戲和業績引擎。在當前地產股中,藍光發展以旗下“藍光地產”為旗艦品牌,此次借殼成功更被媒體定義為“地產開閘地產第一股”,繼續以高成長性房企的姿態,在國內一線房企陣營中站穩腳跟。

  截至目前,藍光地產已進駐全國近20個城市,逾200億元銷售金額。在中國指數研究院的最新報告中,藍光地產位居中國房企第24強,品牌價值達55.41億元,位列國內房企第13位。

  早在2011年,藍光地產率先推出COCO系,一舉成為市場剛需產品的代表作,并榮獲中國指數研究院頒發的“2013年度中國房地產業十大產品品牌”,成為眾多房企爭先模仿的標桿。

  2015年,藍光地產順勢而為,明確提出了“新常態、新生活、新藍光”發展戰略,尤其是產品戰略,藍光推出了基于“i5生活平臺”的改善型新產品,覆蓋客戶全生命周期。

  四川藍光發展股份有限公司總裁張志成簽約

  與此同時,藍光地產以紅街、COCO Mall為代表的運營驅動型社區商業品牌,構成了藍光未來商業地產的主攻方向。

  中國上市房企研究中心主任陳嘯天表示,藍光此次戰略變革敏銳的把握了市場發展機會。因為隨著市場需求出現結構型調整以后,如果完全按照過去依靠“資源+資本”模式推進,市場壓力極大。

  “1+2產業模型”

  以房地產為核心主業,以現代服務業、生物醫藥為兩大創新產業支柱

  除了地產開發之外,藍光地產還在進一步延伸產業鏈,打造優質社區物業,構筑現代服務業的新高地。如今,藍光發展旗下不僅有藍光地產,同時還有藍光嘉寶現代服務業和生物醫藥板塊。

  未來的藍光現代服務業,將依托藍光地產遍布全國的業主,升級為“現代服務業”提供商,順應李克強總理在兩會上提出的“互聯網+”思維,踐行“智能物聯網社區”,變“業主思維”為“用戶思維”,從用戶需求里尋找新業務單元,向服務要利潤,2014年4月上線的“生活家系統”,即是以互聯網思維打造的一款基于社區電子商務的移動互聯平臺,目前這套系統已經良好運行一年有余,獲得了業主的一致好評。

  另外,在藍光發展的大平臺下,生物醫藥版板塊將在新藍光的“1+2產業模型”中占據另一個支柱地位。

  據了解,藍光發展旗下的醫藥板塊,目前在成渝兩地各有一個現代化的生產基地,占地面積540多畝,涉及化學原料藥、化學藥制劑、中藥制劑、生物醫學材料、生物工程制藥等領域。生產各類劑型藥品共達249個,其中醫保產品129個,非醫保產品120個,含國家級新藥12個、國家中藥保護品種7個。

  中信建投證券分析師認為,原迪康醫藥板塊衍生出來的尖端生物科技可能成為未來藍光發展的創新產業支柱之一,對資本市場而言,極易獲得廣泛認同,與此同時,藍光發展憑借成熟的營銷網絡和低市場開發費用,已經在可吸收醫用材料市場掌握了主動權,相對國內潛在入侵廠商無疑擁有先發優勢。他們預期公司未來在可吸收醫用材料領域依然能保持穩定的市場份額和銷售增速。

  中國指數研究院院長莫天全表示,“新藍光”在“資本運作與業務升級”雙重驅動下,戰略轉型必將為行業探索變革之路帶來更多有價值的參考。

[责任编辑:蒋璐]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