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83

邊境購物城效益存疑

2015-04-27
来源:香港商报

  作者:文滿林

  12年前,中央人民政府為了紓解香港特區因受「沙士」疫癥造成的經濟衰弱而提出「自由行」政策,讓香港經濟迅速恢復,就業回升,旅游興旺。想不到12年后,香港因受「自由行」問題反而令到中央人民政府「受困」,要出手解決,可謂始料不及。特首梁振英在立法會答問大會上更提到要認真應對「自由行」問題。由此可見「自由行」確是成為近年香港市民大眾的熱門議題,更是一個引起爭議的問題。

  邊境購物城益水客

  究竟爭議什麼呢?有兩個方面:一是來港「自由行」人數太多;二是引申的所謂「水貨客」問題。本來,從經濟效益來說,一個地區或國家、城市都歡迎更多的旅客,甚至不惜一切人力物力財力來吸引旅客入境進行消費購物,帶來更多的外匯收入才是。吸引入境旅游的人數越多越好,哪有嫌多之理。但香港當下的處境就是嫌「自由行」的入境旅客太多,實在有點反常。嫌旅客入境太多要作出「限制」可謂令到許許多多發展旅游事業的國家及地區感到匪夷所思。除了因為香港地少人多接待能力有限,恐怕還有其他因素所致,例如有人示威反對「自由行」及反「走水貨」,無疑造成一種壓力和態勢。

  至於「自由行」引申的「水貨客」問題,從人數的比例來說,來港「自由行」購物消費的人數,比所謂「走水貨」的人數多出千百倍。人們往往將「自由行」購物當作走水貨客,實質不然,真正走水貨的只集中於上水、元朗、屯門一帶,大抵是因為這三個地區接近深圳,回來快捷方便,他們不會走去市區如旺角、尖沙咀及香港的灣仔、中環、銅鑼灣等地方,太浪費時間和車錢了。

  要解決「自由行」人數問題和「水貨客」問題,有人建議在新界新田或沙頭角搞個「邊境購物城」云云,就可以了。這似乎太簡單化了,也不了解「自由行」旅客的心態心境。來港購物消費的「自由行」人士,并不單單只來港購物,另一方面的主要原因是來享受和了解本港文化,進行各種消費消镕游覽,兼飲食娛樂等。如喜歡去一些著名景點如山頂、合和中心頂樓、中環及尖沙咀海旁、深水灣、淺水灣甚至遠至赤柱、大嶼山寶蓮寺大佛,到大澳、石澳等地方看看,看過之后,又到一些著名食肆嘆茶飲食,又到一些戲院及娛樂場所參與活動。到最后,才是購物回去。若然在邊境新田或沙頭角這些地方搞個「購物城」,其效果令人存疑。大抵只能滿足一些真正走水貨的人,而遠遠不能滿足和吸引真正的「自由行」的人。因為這種「購物城」不會有如此多姿多彩的港式風彩,欠缺各種消費場所和景點、食肆,對香港享譽國際的多元文化必定欠奉。

  問題出在管理

  要解決「自由行」問題,不應只著眼人數方面,而應在宣傳安排及設備和配套方面。目前每日來港的「自由行」旅客,集中於新界幾個地區和市區幾個較旺的地方,如旺角、尖沙咀、灣仔、中環、銅鑼灣等。因為主要集中在這區區幾個商業旺區,才造成人多太擠行路不便的現象。若以有效分流措施,安排這些「自由行」人士分散到其他商場購物,例如將軍澳、青衣城、馬鞍山、長沙灣、油麻地、荃灣、中西區,北角、柴灣等,或者在東鐵沿線站的購物商場,人多擠塞情況肯定大大改善。

  關鍵就是要有一個專責部門去策劃及統籌部署有關事項,包括宣傳推介,吸引他們前往。務必讓「自由行」經濟效益令各地區各行業都能受惠,均衡發展,而不是只令幾個傳統商業區獨享。尤其在宣傳推介方面,政府應與旅發局聯手合作,例如在幾個關口入境處增派人手宣傳,加強入境旅行團的推介。香港各具特色購物商場多的很,安排得好。區區「自由行」旅客客量容納得綽綽有餘。澳門地方比香港還小,人家都沒有什麼問題,香港卻成了「大問題」。可見問題不在客量,在於管理。

  另一個就是如何看待「有人」反走水貨、反自由行問題。凡事看兩面,是否能代表主流民意,當然要看激烈反對者能代表多少公眾,是不是真的出於維護公眾利益,還是為反而反的偏激政治行動。當局不應為極少數為反而反的極端人士,就損害公眾利益而作出讓步和退縮。須慎重考量一下「自由行」對香港的好處(效益)遠遠大於弊,直接影響十餘萬個就業機會,間接影響本港整體經濟。「自由行」人數局部過量造成一些不便,是可以加以改善的,廣大市民其實也體諒且包容,已逐漸適應游客之都的生活方式。正如過去香港只有300多萬市民現在增至700多萬市民一樣,過去只有10多萬部汽車現在卻有近100萬部汽車行走於馬路一樣,出現擠塞肯定是有的,問題是我們應如何想辦法去解決。而不是逃避、堵塞、和妄加限制。

 

[责任编辑:罗强]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