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33

破除簡單的 “管控思維”

2015-04-28
来源:理论网

  經濟新常態下,經濟下行壓力持續加大,要想同時實現穩增長、調結構和轉方式的目標,以往那種依靠政府行政審批配置資源、通過大規模投資拉動經濟增長的方式是行不通了,政府對市場的過多管控容易造成資源配置的扭曲或低效。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提出:讓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這是在正確認識市場的規律和作用前提下作出的重新定位。目前在很多領域,政府還是承擔著資源配置的主導角色,必須通過改革,破除“管控思維”,把配置資源的權力還給市場。

  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改革目標模式已確立20多年,但仍有一些地方和部門還習慣于僅靠行政命令等方式來管理經濟,習慣于用超越法律法規的手段和政策來抓企業,習慣于采取陳舊的計劃手段、強制手段來完成收入任務。可以說,管控思維在一些干部頭腦中仍根深蒂固,有的地方政府對微觀經濟活動大包大攬,管了許多不該管、管不了、也管不好的經濟事務,既影響了市場體系的健康發育,又阻礙了全社會創造活力的充分激發。

  經濟新常態下,傳統經濟發展模式紅利已盡。近年來,我國在供求關系日益復雜、產業結構優化升級背景下涌現出的很多新技術、新產業、新產品,基本上都是市場競爭的結果。因此,無論是要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切實轉換經濟發展動力,還是要發現和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都需要破除“管控思維”,依靠制度創新和科技創新,充分發揮市場的作用來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激發創新活力。

  破除“管控思維”,就是要把政府作用的著力點放在營造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上,真正形成市場和政府合理分工、推動發展的新模式。上海自貿區外高橋綜合服務大廳內的標牌上寫著這樣一句話:“法無禁止皆可為、法無授權不可為、法定職責必須為”。其中,“法無禁止皆可為”就是通過對企業實施“負面清單”管理,以形成公開透明、預期穩定的制度安排;“法無授權不可為”和“法定責任必須為”就是通過制定完整的“權力清單”和“責任清單”,明確政府必須干什么、絕對不能干什么,以防止公權濫用,減少尋租現象。可以說,這三張清單簡潔明了地廓清了政府和市場的基本邊界。

  破除“管控思維”,要進一步轉變政府職能、取消和下放行政審批,從體制機制上給各類市場主體減輕負擔,激發企業和市場活力,積極營造有利于大眾創業、市場主體創新的政策環境和制度環境,充分發揮廣大勞動者的智慧,形成新的發展動力。2014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市場要活、創新要實、政策要寬”,說到底就是要通過營造有利于大眾創業、市場主體創新的政策環境和制度環境,不斷發現和培育新的增長點。對于各領域不斷涌現的那些創意無限的“創客”們,我們都要毫不吝嗇給出自己的“點贊”和支持。

  破除“管控思維”,要加強主動服務。新常態下,面對有效需求不足、產能過剩以及融資難的問題,很多企業面臨生存困境,簡政放權后的政府應當更加積極作為,主動聯系困難企業,深入調查研究企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主動為企業提供政策法規幫助,幫助企業解決融資、用地、用能等難題,促進重點項目及時完成,切實解決實際問題。

  破除“管控思維”,就是要牢固樹立法治思維,善于在法律規范的框架內、用法律手段解決經濟發展中出現的各種矛盾和問題。市場經濟本質上是法治經濟。黨和政府在經濟工作中,應當堅持法治思維、增強法治觀念,依法調控和治理經濟。各級領導干部尤其要克服“依法辦事效率太低”的錯誤思想,摒棄“搞定就是穩定,擺平就是水平,無事就是本事,妥協就是和諧”的做法,自覺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來深化改革、推動發展。

  當然,破除“管控思維”,并不是排斥一切管控,而是要加強和改善政府經濟工作的領導方式,找準政府在經濟工作中的著力點,把功夫下在創造更好的市場環境、培育市場化的創新機制上,在保護產權、維護公平、強化激勵機制、集聚優秀人才等方面發揮積極作用,真正保障市場在配置資源方面決定性作用的充分發揮。

 

[责任编辑:罗强]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