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83

如何令公共工程不超支

2015-05-12
来源:香港商报

  作者:獅子山學會助理研究員 盧銘軒

  高鐵宣布再超支40億,造價由2008年預計的395億元飆升至900億。這是一單新聞,卻一點都不新奇。細數香港政府其餘八大基建亦無一例外,西九文化區、港珠澳大橋等等全都以超支收場,將來的第三條跑道相信也只會一樣。有人可能會將此現象歸咎於港府,但若我們放眼世界,例如港人非常崇拜的歐美大國,我們總能見到相同的事情發生。曾有外地學者研究超過50個國家的基建開支,結果是十之有九都出現超支。這其實是否已經顯示了一些問題呢?

  公共工程超支不足為奇

  公共工程之所以超支,原因離不開兩個,一是因為官僚希望議案能通過所以報細數,二是因為官僚根本沒有誘因去控制成本。先別說官僚為了利益輸送給政治友好而想通過議案,可能他們真的是認為這會是有利民生的基建,但凡提出議案的人當然希望議案能通過。而最容易令議案通過相關立法機關的必定是把製造成本有多低說多低,未來效益有多高說多高。而事實上我們卻能每每看到不少公共工程超支不斷,到最後使用率卻低得可憐,造成無比浪費。香港公營街市、西九文化區等等全都可見一斑。

  而另一方面,官員又沒有誘因去控制建造成本,反正政府的錢不是我的錢。不是自己的錢花得豪爽一點其實也一點都不稀奇,例如少年時跟爸媽出外吃飯不看價錢,長大後見客出數亦然,這是人性。那既然基建的成本不是出自高官口袋,工程完成後他們得益(最少是枱面上的)亦少得可憐,試問他們又有何理由去費神管理公共工程開支?其實只要我們想深一層,既然某些公共工程對社會沒有很大的經濟得益,那究竟是什麼去推動那些人去通過計劃,又是什麼會令其他議員通過議案呢?據說在某東亞島國有一個都市傳說,就是但凡該國的基建項目美其名是惠民生,實際上是向黑幫利益輸送。而事實上我們亦不必看得那麼遠,之所謂古代黃河決堤,做官的最高興。試問在這種大環境內,公共工程又怎能不超支?

  而事實上除了公共工程外,公營機構的運作也永遠未如人意。別的不說,就以香港一般人對公務員的評價一向是人工高,福利好,又夠悠閒。若大家去過任何公營機構辦事都會感受到什麼叫耍太極,把你在部門中推來推去。原因其實再簡單不過,因為出糧給公務員的是政府。

  私人市場發展基建

  既然我們知道導致公共機構、公共工程腐化的原因,那問題可以解決嗎?當然可以。解決方法其實亦不是什麼新奇大發現。港英政府在40多年前已沿用,就是讓私人機構發展大型建設。說到底,公共建設之所以會超支一是因為怕議案不能通過,沒有撥款而故意「報細數」。若把公共建設放到私人市場,商人覺得該議案是有潛力有需求,自然會自己掏腰包出錢啟動工程。無論是公私合營還是建設經營轉讓模式,當商家要自掏腰包花錢於基建,就自然有誘因去監察工程的進度,自然會以最少的資源完成最多人需要的基建。港英時期建造的海底隧道可見一斑,時至今日紅磡海底隧道仍是香港最高使用率的隧道,亦是香港最繁忙的道路。而更重要的是,讓私人市場發展基建不會讓所有市民一起為官僚的錯誤判斷、又或一己私利而付出沉重代價,我們亦不用再看見西九、三跑、高鐵般的壞現象。

 

[责任编辑:罗强]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