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26

農產品電商站上風口 雷軍看上一畝田

2015-05-19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編者按

  就在業界討論淘寶等網購平台增速開始放緩之時,電商領域卻又迎來新的風口。近日,國務院發布《關於大力發展電子商務加快培育經濟新動力的意見》,提出從八個方面推進電商發展,加快培育經濟新動力。包括快樂購在內的相關電商公司股票也因此瘋漲。

  或許傳統消費品網購已是紅海,拼價格已盡極致,但電商的大發展的空間仍然存在。從空間來看,跨境電商仍被看好;從市場來看,中國遼闊鄉村市場仍待開發;從行業來看,農業、醫藥、大宗商品等行業的電商潛力仍有待挖掘。

  所以,我們需要尋找電商新空間。

  重點提示

  小米創始人雷軍向新希望推薦了一畝田,後才有了新希望與一畝田的“聯姻”。而此次國內最大的農牧企業新希望之所以與一畝田聯手,雙方將攜手構建“互聯網+產業鏈”的協作新模式,在傳統食品生產企業的采購、生成及銷售環節進行深度產業鏈合作,正是看到了電商發展的趨勢所在。

  雷軍說站在風口,豬也能飛起來。傳統的農牧企業在互聯網+的帶動下,也會演繹出一段別樣的“故事”。

  5月18日,國內最大農牧企業新希望與農產品B2B交易平台一畝田牽手,雙方將進行產業鏈深層次的合作,攜手布局農產品電商市場。分析人士認為,通過擁抱互聯網,新希望集團將轉型成為國內唯一打通農牧全產業鏈的現代化大型企業,重構其在移動互聯網時代的商業模式,這也將為其他大型傳統企業轉型提供了新的樣本。

  事實上,隨著互聯網農業政策紅利的不斷釋放,農產品電商也在不斷發展,據統計數據顯示,目前涉農電商企業已經超過31000家,但僅有1%的農產品電商盈利。

  對此,一畝田副總裁兼研究院院長高海燕認為,農產品電商當下不盈利僅是現象,並非問題,電商發展初始階段的一個過程,“因為電商在重新分配農產品行業的資源、市場體系等,不同的電商之間盈利周期不一樣,從發展格局來看,未來肯定是B2B平台主導農產品電商”。

  農產品電商

  站上投資風口

  在巨大市場潛能及互聯網+的快速滲透和政策扶持下,農產品電商正在步入快速發展。中國食品(農產品)安全電子商務研究院院長、北京工商大學教授洪濤近日發布了《2014-2015中國農產品電子商務發展報告》,報告指出,農產品電商成為圖書、服裝、3C之後的新熱點,被視作電商皇冠,而其中的生鮮電商則被稱為“皇冠上的皇冠”。

  該報告顯示,國內最大的電商平台上農產品的銷售額從2010年的37億元增加到去年的超過800億元,年均增速112.15%;在電商數量上,據統計,2014年我國涉農類電商企業達到3.1萬家,其中涉農交易類電商有4000家,最大的兩家電商占據了超過80%的市場份額,這些新興的農產品電商也在近年獲得了大量的PE/VC注資。

  一位電商分析師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指出,目前有農產品電商主要以下幾種模式,一類是純B2C,即自身不種植、飼養任何產品,所售賣的產品均來自其他品牌商和農場,典型代表是順豐優選、本來生活。另一類是“自有農場+B2C”,即企業自身在某地區承包農場,親自種植瓜果蔬菜、飼養雞鴨牛羊等,然後通過自建B2C網站的方式直接銷售給消費者;再者即是“家庭會員宅配”模式,主要是通過家庭宅配的方式把自家農莊的產品直接配送到家庭會員;最後一種是“訂單型”,這類經營者受規模所限,並沒有投入巨資建立電商平台,多是依托在淘寶網的C店進行銷售。

  據了解,一畝田是以網上交易平台和供應鏈管理相結合的模式,服務於大型商超及連鎖餐飲,而且自2011年創辦以來,一畝田即推出農產品行情數據服務,其中國農產品流轉圖以動態數據呈現,給農業生產者、農產品經紀人及各級相關管理部門等提供直觀數據。

  一畝田平台每日交易數據更新量達30多萬條,品類包括生鮮果蔬、畜牧養殖、糧油水產、苗木藥材、食用菌等領域,涉及1.1萬個品種,覆蓋29個省區市的約1945個縣市,覆蓋農民1.3億。預計2015年底,一畝田縣域戰略合作夥伴突破600個縣市。

  也正是因為上述優勢,小米創始人雷軍向新希望推薦了一畝田,後才有了新希望與一畝田的“聯姻”。

  而此次國內最大的農牧企業新希望之所以與一畝田聯手,雙方將攜手構建“互聯網+產業鏈”的協作新模式,在傳統食品生產企業的采購、生成及銷售環節進行深度產業鏈合作,正是看到了電商發展的趨勢所在。

  B2B電商平台將最先“跑起來”

  盡管農產品電商擁有一片發展的藍海,不過,從統計數據看,國內農產品電商盈利情況不容樂觀。《2014-2015中國農產品電子商務發展報告》顯示,目前國內農產品電商接近4000家,但是其中僅僅只有1%能夠盈利,7%有巨額虧損,88%略虧,4%持平。

  從研究報告統計,目前國內的農產品電商發展並不成熟,存在諸多問題,其中最典型的問題就是同質化競爭。中國食品(農產品)安全電子商務研究院院長、北京工商大學教授洪濤表示,這些農產品電商網站大多趨同投資、重複建設導致經營虧損,建站和關站並存,比如近年來就有小農女、優菜網、誼萬家、上海天仙配、濟南買菜網等多家農產品電商倒閉,還有自動下線的比如永輝的“半邊天”等。

  農產品電商在經營中的另一個突出問題是物流成本高企。上述報告顯示,大多數農產品商品本身的價值很低,但是運輸成本非常高,通常超過商品成本的100%甚至更多。據統計,2014年我國農產品物流額為2.6萬億元,只占社會總物流比例的1.2%,不過這一數據近年來增長很快。

  國務院電子商務和信息化司副司長聶林海也向媒體指出,中國一直以來都存在物流成本高企的問題,每年物流成本占據經濟總量的比例高達18%(2014年因油價下降,比例略低大概17%)。同時,聶林海還指出,物流成本高的根本原因是信息不對稱,公路上的貨車40%以上都是空的,解決這個問題必須建立信息化平台,建設智慧物流。

  對於上述農產品電商發展的制約因素,一畝田副總裁、研究院院長高海燕也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達了相同的觀點。不過,在高海燕看來未來這些問題可以逐步進行解決,而且認為農產品電商僅有1%盈利只是現象並非問題,目前農產品電商不賺錢並非經營模式造成, 在電商平台發展初期都具有類似特征,因為農產品電商需要對整個行業進行架構重置、資源重配等,需要一個發展過程。

  高海燕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分析指出,未來農產品電商發展趨勢將由平台型主導,因為其商品品類較多,交易規模較大,服務能力較強如結算、物流、標准化、信用等,平台實際上是交易服務商,平台越強其獲得的交易能力越強。“反過來,平台做強了,其基地議價能力增強,具有供應效益,這可以拉低其他高企的物流等成本。未來B2B的平台將先‘跑起來’。”

[责任编辑:朱剑明]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