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推動智慧醫療健康管理服務的發展,由中國人工智能學會、人口與健康空軍總醫院平臺中心、國家科技資源共享服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及中國計量科學研究院主辦的“2015中華智慧醫療健康服務高峰論壇”,于5月22日至23日在北京召開。
本次論壇的主題為“智能·共享·未來”,與會人士就智慧醫療產業發展及政策分析、智慧醫療關鍵技術研究、公共健康管理與醫療機構信息化模式、醫療互聯網+與可穿戴醫療設備、移動醫療發展與醫療大數據挖掘及智慧醫療技術與業務標準化等議題進行了研討。
空軍總醫院特診科主任王新宴表示,移動互聯、物聯網、大數據技術的發展與應用,讓醫療健康管理服務迎來了物聯網大數據時代,為全生命周期的智能化健康管理提供了廣闊的發展前景。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為個體帶來的生命價值是不可估量的,應該成為每個人生命旅途中的必需品。
據介紹,國家科技基礎條件平臺人口與健康空軍總醫院平臺中心建設的“智慧醫療健康服務平臺”,可將個體從孕育腹中到人生暮年的全部生命健康信息存儲并記錄,打造“生命信息保險箱”,便于人們隨時了解自己的健康狀況,及時獲得相應的健康管理服務,讓生命健康管理從“零”開始,得到全程呵護。
“醫學計量的精準是現代醫學診療正確的前提,計量設備是否精準決定了診療、評價是否正確,計量設備不準會帶來過度診療和診療不足。現代醫學依賴計量設備,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同樣離不開計量設備。”王新宴說,生命健康管理信息的獲取需要精準的計量設備。醫療與健康信息的適時監控,與移動互聯網+結合開辟新型遠程醫療方式,為大數據醫療提供基礎數據,都需要適應人體組織的精確計量設備。此次論壇上,產、學、研、用等領域展開跨界合作,助力醫學計量設備改進。
可穿戴設備的微型化、便攜化、數字化,是智慧醫療健康管理服務的基礎,為生命信息的隨時隨地采集提供了保障。然而,目前一些可穿戴設備在準確度和舒適度上不盡如人意,一個小小的手表或腕帶,在醫院專業醫療設備面前相形見絀。測量的精準性已成為可穿戴設備發展的瓶頸。
清華大學教授、973首席科學家馮雪認為:“隨著智能化產業的發展,智能血糖儀、智能血壓計、掌上監護儀、電子皮膚等生命信息采集設備正逐漸走入普通家庭。準確性是目前可穿戴類設備面臨的共同問題,數據的準確性直接關系到其對人體健康的預測及建議功能。”而馮雪團隊研究的“柔性可延展電子集成器件”將讓可穿戴設備變得更舒適、更精巧、更準確。
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副研究員王卷樂說:“地理信息在智慧醫療中有著廣泛應用。云計算、物聯網、大數據這些新技術讓智慧醫療成為現實,而地理大數據是智慧治療健康服務最重要的數據之一。例如,物聯網中的每一個傳感器都有空間位置坐標,地理大數據作為一個具有顯著空間特征的信息資源,與衛星定位系統的結合,對于實現智慧醫療健康管理服務信息資源的集約建設至關重要。”
近兩年來,以提供在線移動醫療為主的智能健康終端出現爆發式增長,這些面向個人和家庭的健康終端盡管種類繁多,但無一例外都是采用“智能終端+云平臺”的“互聯網+”模式。中華網CEO鄭加強認為,互聯網醫療是未來醫療健康服務業的大趨勢,我國醫療服務業效率較低,優質醫療資源分布不均,用“互聯網+”思維整合社會醫療資源,將有利于解決這些問題,使高效的智慧醫療健康管理服務成為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