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刺激樓市的政策紛紛出臺,全國樓市也是再現“紅五月”,尤其是一、二線城市,成交量持續放大。
據《證券日報》記者了解,5月份全國主要54個城市合計住宅簽約套數為26.199萬套,環比上月的24.17萬套上漲了8.4%,同比漲幅更是高達20.1%。其中,一線城市環比上漲8.8%,二線城市漲幅最大為10.3%,三線城市則稍差,整體市場走勢出現了明顯的分化趨勢。
“北京、上海、深圳等城市,今年以來均再次出現了日光盤。在一線城市的住宅用地供應持續減少的情況下,這些城市自然在本輪市場復蘇中成為了領頭羊。應該說政策刺激對基本面較好的城市所帶來的作用更為積極,而對供過于求的城市提振作用有限。”中原地產首席分析張大偉指出。
百余城市松綁公積金
而在目前各地推行的救市政策中,對于公積金使用規則的調整無疑是覆蓋面最為寬廣的,也是最能刺激樓市成交的手段之一。
張大偉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在多次降息的情況下,目前的公積金利率已是歷史最低,再加上貸款額度的提升,對購房者的吸引力大大增加。同時,公積金政策是地方政府能夠調整的最直接的購房工具,且公積金的利率相當于商業貸款利率的6.8折,對于市場有直接的刺激作用。”
有統計也顯示,2015年以來,已經有百余個城市發布了不同力度的公積金松綁政策,其中包括北京、上海等,有超過30個城市還增加了公積金貸款額度。
據悉,5月29日,北京市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宣布了北京市公積金新政,其中首套自住住房公積金貸款,最低首付款比例為20%,貸款最高額度為120萬元。有1套住房并已結清個人貸款購買第二套普通自住住房的借款申請人,執行第二套住房貸款政策,最低首付款比例為30%,貸款最高額度為80萬元。除此之外,北京公積金的政策全面改變為“認房不認貸”,對過去結清的貸款不計算。
對此,張大偉認為,北京公積金的政策全面改為“認房不認貸”,讓大部分改善型需求有了使用公積金的可能性,并將直接影響改善型需求的入市。
除了對公積金使用辦法的調整外,全國多地還出臺了直接的購房補貼政策。據悉,從2014年開始,遼寧沈陽、安徽宿州、山東濰坊等30多個城市先后出臺了購房和契稅補貼等措施。
其中福建寧德規定,在2015年11月1日前,個人(家庭)購買144平方米以下新建商品住房可享受購房總額1.5%的財政補貼,個人(家庭)購買超過144平方米新建商品住房可享受購房總額3%的財政補貼,補貼資金不超過8萬元,由當地財政承擔;5月21日,河南鄭州市政府印發《鄭州市保增長調結構強投資促轉型實施意見》規定,獲得經濟適用房資格的家庭,若資源房企購房資格轉普通商品住房,則對其購房面積90平方米以內部分給予每平方米800元補貼,并對領軍人才享50萬元購房補貼;5月26日,四川宜賓也發布了《關于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的措施》的通知,規定從6月份起,宜賓戶籍居民在市中心城區購買普通商品自住房的,可享受200元/平方米的補助,異地繳納公積金的宜賓籍居民在宜賓購買住房也可向市公積金中心申請住房貸款。
百城房價止跌反彈
顯然,各地頻出的救市政策也確實起到了作用,全國樓市整體成交量快速提升,房價也開始止跌反彈。
根據中指院的最新數據顯示,2015年5月份,全國100個城市住宅均價環比由跌轉漲,上漲0.45%,同比下跌3.73%,跌幅收窄0.73個百分點;十大城市住宅均價環比上漲0.99%,漲幅擴大0.87個百分點,同比下跌2.33%,跌幅收窄1.13個百分點。其中一線城市漲幅尤為明顯。深圳、上海房價分別環比上漲2.68%和2.32%,領跑全國,北京、廣州也分別上漲了0.18%和0.15%。
不過,中指院的報告還指出,雖然樓市整體回暖趨勢明朗,但部分城市庫存壓力較大,供求關系仍較緊張。地方政府應繼續堅持“分類指導,因地施策”的原則,根據不同城市實際情況,出臺有針對性、差異化的樓市政策,積極促進房地產消費。同時,房企應繼續優化推盤與定價策略,積極去化庫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