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58

PSL促使财政货币政策边界模糊化

2015-06-03
来源:21世紀經濟報道

  “央行近期开展1.5万亿定向PSL,期限3-5年,利率调低至3.1%。”最近,新一轮PSL的消息不绝于耳。

  如果消息属实,这将是2014年央行向国开行开展用于“棚改、保障安居工程、三农和小微经济”的1万亿定向PSL后,第二次大规模的PSL操作。毫无疑问,作为一种创新型货币政策操作工具,PSL(抵押补充贷款)是中长期利率调控和货币供给的新选择。在低息和定向投放的条件下,这种新创设的货币政策工具,已经起到特定财政支持的作用。

  对于货币政策财政化的趋势,有一种说法叫“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相互配合”。事实上,货币政策财政化近年逐渐强化,除了PSL外,央行的定向再贷款、定向降准等差别化货币政策调控工具,均有对特定领域的资金支持作用。

  截至2014年末,央行支持再贷款余额2678亿,其中支农再贷款2154亿,比年初增加470亿;支小再贷款余额524亿,比年初增加534亿。

  不得不提的还有“地方债置换+地方债纳入货币政策操作抵押品”方案,这打通了央行通过商业银行持有地方债间接提供资金支持的通道。但笔者认为,要说央行通过基础货币供给间接购买地方债,开展“中国版QE”,作为货币政策财政化的新例证,还为时过早。

  将地方债纳入SLF(常设借贷便利)、PSL等货币政策操作的抵押品,其本质是提高地方债的流动性,增加商业银行持有地方债的积极性。是否真正起到量化宽松的效果,还要看央行通过上述新创设工具的实际操作规模。

  也就是说,“地方债置换+地方债纳入抵押品”为央行货币政策向地方政府财政化提供了管道和一种可能性,但水龙头的开关掌握在央行的手上,至少目前水龙头还是细水漫流。

  盘活政府存款对M2影响几何

  货币政策财政化已昭然若揭,成为市场共识,但鲜为人知的是,财政政策也在悄然酝酿货币化的过程。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融合度不断加大,其边界正在模糊化。

  2013年7月3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研究激活财政存量资金。2015年1月,国务院办公厅正式下发《关于进一步做好盘活财政存量资金工作的通知》(国办发【2014】70号),并提出十大具体改革举措。此后,地方政府相继施行,比如山东省政府4月份配合国办“70号文”下发具体部署通知。

  除了少部分留存周转现金外,财政资金一般以财政性存款形式存在。而据笔者了解,虽然国际上对财政性存款是否计入货币供应量存在一定差异性,但我国对中央政府财政存款和地方政府财政存款均不计入货币供应量。

  那么,财政资金盘活的过程中,部分财政性存款势必将转化为一般性存款,并直接增加M2的统计量。同时,盘活财政资金,还将大大提高财政性存款的流动性,提高财政性存款与一般性存款的相互转化的频率,流动性和转化频率的提升将直接扩大货币乘数,间接提高M2的规模。

  更进一步,在盘活财政资金的影响下,尤其是目前推行的PPP合作模式过程中,财政性存款之外,更大规模的政府性存款的流动性将进一步提高。非财政的政府性存款的盘活,尽管不能直接影响M2统计量,但将提升货币乘数,间接提高M2规模。

  那么,本轮盘活财政性存款和非财政政府性存款,对M2的影响有多大?

  截至2015年一季度末,存放在银行业金融机构的财政性存款为3.44万亿,非财政政府性存款(机关团体存款)为19.06万亿。截至2月末,存放在央行的政府存款为3.23万亿。

  由于大部分财政性存款已有安排用处,盘活财政资金具体能有多少可以直接转化为M2目前尚无法量化;非财政政府性存款的流动性提高,对货币乘数的提高有多大,也是个未知数;但通过货币乘数放大M2规模的效率却事半功倍,且长期有效。

  2014年末,M2余额为122.8万亿,2015年一季度增加了4.73万亿,按照全年增加12%的调控目标,2015年M2增量为14.74万亿。不论直接或间接影响,假设上述26万亿的政府性存款最终提高M2增量的效果是十分之一,也就是2.6万亿,为2015年M2增长目标的17.64%,可以提高M2全年增长目标2.12个百分点。

  融合双刃剑

  无论是货币政策财政化,还是财政政策货币化,财政与货币政策的融合,本身没有问题。部分国家比如美国财政部与中央银行(美联储)一样也是基础货币供给的负债方。两种宏观政策一定程度上的配合,对宏观经济的调控还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正面效果。

  问题的关键在于,财政政策的背后是政府通过“税收-财政投放”的方式实现财富再分配,无论是税收方式和财政投放都存在差异化和结构化;但货币政策的背后,是通过货币供给和流通的方式促进整个经济社会发展,无论正面或负面,其影响具有全面性。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融合,势必使社会财富分配的差异性和全面性发生一些冲突。比如,财政政策货币化,最后的影响是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但是,货币政策财政化,特定领域通过财政资金支持受益,而通胀压力则由全社会承担。

  如果特定支持领域为“三农”、小微、棚户区改造、保障安居工程等经济社会失衡的弱势领域,也无可厚非;若是用于地方政府、地方平台公司等原本已拥有资源垄断的强势领域,则可能引起社会质疑。

  总体而言,两种宏观政策的配合,尤其是货币政策财政化一定程度上可以创造性地对宏观调控起到积极作用,但支持特定强势领域的货币政策财政化也可能存在一定的道德风险,不宜规模化和常规化。 

[责任编辑:李曉尚]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