蒂姆·科拉德(Tim Collard)
目前大家都在熱議民主,在我們英國,民主的實踐已經持續很久了。作為一個英國公民,我必須告訴諸位讀者:不論你如何評價民主的優劣,都無法否認它不是一個一蹴而就、令人暢快的過程。
我國不久前剛剛舉行議會、政府換屆選舉,大家直到結果揭曉前最后一刻都認為執政權將會易主,不料大多數選民在投票時決定支持現任執政黨,而非選擇改變。選舉結果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大熱倒灶的工黨多日之后仍然在療傷(不消說,本人也有同感);甚至某些保守黨人士對自己「爆冷」大勝也大感錯愕。如今舉國上下仍未回過魂來,大概至少要數月之后才能回過神來。
如果你認為民主意味着人人都有選舉權就能事事如願,那純屬幻想。有人贏就必然有人輸。更重要的是,民主永遠無法做到心想事成,因為它總會受到現實中的這樣或那樣的限制。作為一個成熟、教育程度較高的文明社會,香港如今正在討論完善民主的方方面面,這是香港有史以來第一次,沒有現成的樣板可以照搬。
經過多年的商討和準備,特區政府終於拿出依據《基本法》和人大常委會有關決定擬就的政改方案,這是一個旨在合憲合法普選特首的大膽計劃。目前圍繞這一方案的爭論焦點是:在此安排之下,選舉權完全沒有限制,即合法選民有充分的投票自由;但被選舉權即參選人的資格卻會受到一定的限制。有些港人因此認為這是「假普選」,這樣的民主有瑕疵;但也有人指出無限制的選舉權更為重要,不該因為一點不盡人意就盲目否決。餓肚子怎樣算都不會比半飽好。
不因不完美就否決好事
首先,平心而論大家都明白,現實沒有任何事能做到十全十美,聰明人不會因為不完美就否決好事。其次,我們可以看看世界上其他民主社會。英國和美國都為自己的民主傳統自豪,兩國選民都享有充分的投票權,但被選舉權又如何呢?請問全世界範圍內誰能舉出一個參選人享有完全的被選舉自由的實例?作為英國公民,我不久前剛剛行使了充分的投票權,但是這種自由選舉也無法擺脫世界政經形勢的制約,就是說我們在選擇投誰一票時不得不有所權衡,作出妥協。感情不能代替現實。有分析人士指出,工黨之所以在選舉投票階段遭保守黨「逆轉」,是因為其政綱雖然很有喜感但脫離現實,并涉及到重大的社會成本,大多數選民擔心那些政策會使英國經濟難以承受,競爭力受到損傷,所以決定為現實「割愛」。我認為這種分析很有道理。
被選舉權自由多受制約
在美國,公民的被選舉權受到經濟現實的制約更是有過之而無不及,僅僅競選開支這一項就能讓絕大多數人望而卻步。在某些國家政界強人憑權力致富(通常是通過腐敗),而如今在美國你不是千萬富翁就別想從政,更不要說成為政界強人了。請問這是名副其實的被選舉自由嗎?不是。那麼這是否意味美國是「假民主」呢?當然不是。
我們都知道香港受到的現實制約是什麼:在主權回歸中國之后,中央政府對香港行使全面管治權是不爭的事實,就像世界經濟影響香港經濟一樣。在這個現實之下我們都是受制約的,只是受到的制約性質不同而已。
我希望香港能克服對「有瑕民主」的恐懼,好好把握普選帶來的充分投票權。世上沒有完美的民主制度,民主不可能避免磕磕碰碰、勞心費力,但作為過來人我們真心不希望港人因此放弃現行的民主進程。
(文章編譯自《中國日報》香港版。作者Tim Collard是精通中國事務的前英國外交官,曾被派駐北京任研究員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