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87

美國打擊“伊斯蘭國”行動難言樂觀

2015-06-05
来源:人民日報

  自5月以來,極端組織 “伊斯蘭國”在伊拉克和敘利亞的攻勢升級,不僅占領了一些村鎮,還造成不少難民背井離鄉。圖為日前,一名來自伊拉克安巴爾省的小難民在首都巴格達和安巴爾省的邊界地帶休息。新華社發

  6月2日,來自20多個國家和國際機構的代表在法國巴黎參加打擊極端組織“伊斯蘭國”部長級國際會議。與會方包括美國、英國、法國、伊拉克、沙特、土耳其等國家。此次會議意在應對“伊斯蘭國”攻勢升級,但最終未能達成實質性的應對方案和戰略調整,受到外界質疑。美聯社2日稱,會議乏善可陳。分析認為,以美國為首的國際聯盟打擊“伊斯蘭國”行動不力源自其缺乏整體戰略又各懷心思,要贏得對“伊斯蘭國”的勝利,尚需時日。

  最新民調顯示——

  61%的受訪者認為美國打擊“伊斯蘭國”的表現“糟糕”

  在2日的會議上,美國常務副國務卿托尼·布林肯表示,美國及其盟國將為伊拉克政府提供新一批武器。國際聯盟將加大打擊極端組織“伊斯蘭國”的投入。會議確定兩個重點方向,首先,推動伊拉克各派和解,形成合力,並盡快促成敘利亞危機的政治解決方案;其次,阻止外國武裝分子進入該組織的控制區域,並切斷其資金鏈。

  布林肯說,至少已有1萬名“伊斯蘭國”武裝分子在國際聯盟的空襲中喪生,其在伊拉克的控制面積已經縮小了25%。實際上,盡管國際聯盟持續空襲,但自今年5月份以來,“伊斯蘭國”攻勢升級。4日,在伊拉克西部安巴爾省,“伊斯蘭國”利用其控制的瓦拉爾水壩減少了流向下遊政府軍控制區的水量。同日,在該省頗具影響力的朱邁裏部落宣誓效忠於該組織。極端勢力攻勢不減,給美國主導的反恐聯盟行動前景蒙上更多陰影。

  去年9月,美國總統奧巴馬宣布了美國打擊極端組織“伊斯蘭國”的戰略。近9個月過去了,美軍及其盟國的轟炸未能阻止“伊斯蘭國”的武裝人員在伊拉克、敘利亞攻城略地,奧巴馬政府的戰略受到嚴重質疑。5月底,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和歐維希國際市場研究咨詢公司的一項針對1025名美國人的民調顯示, 61%的受訪者認為美國打擊“伊斯蘭國”的表現“糟糕”。駐伊拉克美軍前線最高指揮官彼得雷烏斯3日表示,美國在伊拉克難掩敗勢,需要重新審視其反恐計劃。

  在軍事打擊極端組織“伊斯蘭國”方面,美國更多地運用特種部隊的秘密行動。此外,便是將當地部隊推到與“伊斯蘭國”正面交戰的第一線,美國在背後提供武器和情報支持。在國際舞台上,美國則極力組成打擊“伊斯蘭國”的國際聯盟,調動可以利用的力量。但在實際運作中,無論是當地部隊還是聯盟成員,大多與美國“同床異夢”,各懷心思。

  伊拉克議員認為——

  美國承諾加強對伊政府援助,但開出的往往是空頭支票

  有分析認為,極端組織“伊斯蘭國”坐大是多年來美國在大中東地區所作所為的惡果之一。奧巴馬政府的所謂戰略是一種出於自身考慮的應急舉措,其本質中包含無法克服的矛盾。剛剛極為艱難地從伊拉克、阿富汗兩場戰爭泥淖中拔出雙腳的美國不願再次陷入地面戰爭。美國利用處於絕對優勢的空中力量打擊“伊斯蘭國”只能削弱其力量,但無法從根本上消滅“伊斯蘭國”。美國國會不斷有人要求奧巴馬采取派遣地面部隊、向庫爾德武裝提供武器等應急措施。但奧巴馬政府排除了美國軍隊再次卷入戰爭的可能性,認為這不符合美國利益。

  雖然美國一直在協助伊拉克反恐,但卻缺少相應的責任與擔當。伊拉克議員阿裏婭·納斯夫認為,盡管美國口口聲聲要加強對伊拉克政府的援助,但開出的往往都是空頭支票。大馬士革戰略研究中心主任巴薩姆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說,截至目前,“伊斯蘭國”等極端勢力仍然在從外部吸收人員和物資補給,對此,美國及其盟友的“不作為”很難令人相信其反恐的誠意。讓中東地區各股勢力相互制衡,甚至是將其維持在“可控的混亂”之中,符合美國的利益。

  美國及其盟國的反恐行動收效難言樂觀,還因其政策具有雙重標准。由於對待伊拉克和敘利亞政府的立場存在根本性差異,面對地跨兩國的“伊斯蘭國”,美國的打擊行動缺乏連貫性和一致性。伊拉克《晨報》認為,敘利亞巴沙爾政權和“伊斯蘭國”等極端勢力之間的鬥爭無疑可以讓美國在敘利亞危機中的利益最大化,半心半意式的打擊令極端分子在兩國之間此起彼伏。就連與美國關系緊密的敘反對派“全國聯盟”領導人哈迪·巴哈拉2日也批評美國“轉移了針對巴沙爾下台的壓力,令‘伊斯蘭國’趁機發展。”

  面對咄咄逼人的極端組織“伊斯蘭國”各種政治、經濟、宗教矛盾和利益關系錯綜複雜,奧巴馬政府的相關戰略捉襟見肘。在伊拉克,美國既要利用當地力量打擊“伊斯蘭國”,又試圖減弱伊朗在伊拉克打擊“伊斯蘭國”中的作用。在敘利亞,美國既要巴沙爾政府下台,又想利用巴沙爾政府打擊“伊斯蘭國”,結果事與願違,令美國再次在兩難窘境中添堵。從根本上說,美國及其盟國要消滅的並不僅僅是一支武裝力量,而是一種有著深刻政治、經濟、宗教、文化背景和根源的極端思潮,並非武力可以解決。

  (本報華盛頓、大馬士革6月4日電 記者 溫 憲 本報駐敘利亞記者 宦 翔)

[责任编辑:郑婵娟]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