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80

美有蘋果韓有三星 為何歐洲品牌尚未出現?

2015-06-10
来源:網易科技

  隨著諾基亞手機業務被微軟收購,最后一個廣為人知的歐洲手機品牌也落下帷幕,成為了美國品牌。根據最新調查顯示,即使是在歐洲本土市場上,蘋果和三星也占據了過半的市場份額,甚至來自中國的品牌都攻城略地,拿下超過10%的市場份額。尤其是在高端手機市場上,如果想要選擇一款品牌性能都不錯的手機,只有蘋果和三星可以選擇,至于時無英雄使豎子成名,則又是另外一個故事了。

  而在那個最輝煌的年代,歐洲一度有諾基亞、愛立信、阿爾卡特、飛利浦、西門子等品牌,它們如今漸漸消失在人們的視線中。還想要選擇來自歐洲的品牌,已經成為幾乎不可能的事情了。

  為什么在這個百花齊放的年代,歐洲品牌反而沉默?

  敗在標準之爭

  盡管移動電話最早是在美國被發明出來,但第一次的統一標準制定,則是來自于歐洲。早在1982年,歐洲標準電信協會就成立了特別小組,1991年開通第一個GSM系統,至今GSM依然是應用最廣泛的移動電話標準。

  GSM標準的建立,離不開各國政府的支持,但更重要的還是來自于工程師、技術人員在幕后默默的努力,研發成果匯入歐洲各公司,成為了當時手機研發的基礎。在這些通訊基礎上生產并制造的手機,成為了當年銷售的主力軍,不少品牌也因此聲名鵲起,開始信心勃勃的向世界進發。

  但進入3G年代后,無論是WCDMA還是CDMA2000,甚至帶有中國特色的TDS-CDMA,都有大量核心專利來自于高通,歐洲想要回避幾乎不可能。即使是當時如日中天的諾基亞,也極少有支持CDMA的機器。俗話說“三流企業賣產品、二流企業賣品牌、一流企業賣標準”,在標準制訂之爭中落入下風的歐洲,到了3G年代則開始節節敗退。

  研發周期偏長

  iPhone一年一更新,讓眾多品牌產生了危機感,三星甚至一年兩旗艦。這并不是偶然,而是正在演化和發生的事實,手機逐漸從耐用消費品轉化為快速消費品,很多人手機一年一換,甚至幾個月一換也不稀奇。

  在歐洲,人們往往不會因為所謂的“性價比”去購買犧牲某些方面性能或是用戶體驗的機器,他們更傾向于選擇功能穩定、系統完成度更高、品質有所保證的成熟機型,這種上至企業下至消費者對于品質的追求,正是歐洲品牌往往能制造出保時捷等傳世產品的原因。

  對原材料的嚴格篩選,對整機質量的把控,對設計工藝的考究,對出廠的嚴格,都是歐洲品質的一部分。品質并不是 “發燒”,而是一個整體,一個從設計到制造的整體。這些品質都寫在歐洲廠商的基因中,然而這種基因帶來的問題就是研發周期被拉長,手機功能快速更迭的那幾年里,手機新功能層出不窮,由于廠商對品質的重視,盡管許多功能更早更好地在歐洲的實驗室里被研發出來,卻由于不夠完美,未達到廠商自身設定的標準而延遲出廠。

  有些品牌靠著不那么成熟的技術和強大的營銷博得了市場,工業技術遙遙領先的歐洲,卻因此仍未有品牌重新崛起。

  市場需要高品質

  但在手機市場上,仍然需要蘋果和三星以外的高端機的選擇,手機不僅是快速消費品,也是日常生活用品,我們離不開手機,我們也需要更好的手機。

  十幾年前被市場拋棄的精工細作,現在卻又被市場歡迎;手機在性能上惡補幾年課程后,終于在制程無力大突破下開始停滯。兩年前發布的高通驍龍800,到現在,小修小補后依然是頂級處理器;一年多以前索尼的IMX214發布感光原件,到現在依然是拍照手機首選;塑料機身被高端機器拋棄,改為加工難度更高,廢品率也更高的金屬機身。在性能發展到現在,絕大部分手機都可以滿足日常用機需求時,消費者也開始關注機身的材質、細節,而不僅僅是品牌和外形。

  而這些,也正好是歐洲品牌所擅長的,將手機制成工藝品,用精雕細琢,滿足自己對品質的追求,也滿足消費者對產品的日益挑剔。在歐洲,各廠商都放下手機制造已久,想要重啟也并非易事,不僅如此,還需要進一步提高手機生產品質。這些都需要更為完整、完善的工業加工體系。

[责任编辑:蒋璐]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