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85

企業危“雞”重重 政府且慢買單

2015-06-12
来源:馬九器

  四川劍閣縣的無數“土雞”永遠也想不到,有朝一日它們會擠滿全縣公務員、事業單位職工家裏的冰箱。當然這一切不是因為市場爆發了“搶雞潮”,而是這些土雞們搭上了權力攤派的順風車。

  昨日的《成都商報》進一步還原了這一場“雞”動人心的風波。原來,當地的土雞養殖企業產品滯銷,資金周轉遇到困難,於是縣有關部門急企業之所急,“倡議”全縣買土雞、幫企業。可是這“倡議”走著走著就變了味,變成了上級通知、要求。層級制公權系統最大的特點之一,就是上令下行,上級的通知、要求那就是下級的“軍令”,再溫柔的“倡議”、再客氣的自願,落到每個普通公務員、事業單位職工、教師頭上,哪裏還有討價還價、愛買不買的餘地?

  企業有難、政府伸手,看起來是“為人民服務”的一部分,可是把這些表現用法治的尺子衡量一番,荒誕之處立竿見影:法治的一大要義就在於理清市場和政府的邊界與關系,屬於市場經濟的堅決用市場手段,權力不可越雷池半步。一旦政府可以隨意幹預市場,哪怕以救助、大眾利益的名義,都可能會混淆權力與市場的邊界。劍閣縣“企業有難,攤派幫忙”的做法,與全面深化改革的方向南轅北轍。

  假如你今天救助了土雞企業,明天柑橘農場滯銷了,後天養豬場打不開銷路了,是不是也要四處救火、權力買單?一旦一碗水端不平,只會帶來“權力任性”“重此輕彼”的惡名,當然也會對所有企業的市場化導向發出錯誤的信號。

  地方要發展,百姓要致富,以往的邏輯是政府牽線搭橋、官員招商引資,隨後還要“扶上馬,送一程”,甚至難分難舍。從長遠看,不僅會因為權力和市場糾纏不清埋下腐敗因子,還容易破壞市場經濟中的法治、競爭、平等原則,把政府與企業關系弄成了“父與子”。

  企業危“雞”重重固然憂心,不過最佳的解題方式是去市場中找答案。當下互聯網風生水起,創新之潮隆隆而行,法治政府最該做的不是幫著“買單”“還債”,而是鼓勵企業去市場找出路、去互聯網找創新。經曆市場洗禮的企業,才不會遇到浪頭就嗆水,相反,只會遊刃有餘,長立潮頭。 (作者:馬九器)

[责任编辑:郑婵娟]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