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50

斥巨资1:1建造 不沉的“泰坦尼克号”

2015-06-25
来源:华夏时报

   世界上恐怕再也找不出第二條沉船,能夠像泰坦尼克號一樣,將陰謀、政治、災難、人性、倫理、愛情等元素聚在一起,在長達一百年的時間里,成為經久不衰的文化符號。

 
  上世紀90年代末,卡梅倫的一部好萊塢巨片《泰坦尼克號》,又為其打上了獨特的文化符號。據說“泰坦尼克號”是繼“上帝”、“可口可樂”之后第三個在這個世上被廣泛認知的詞,所以可想而知,泰坦尼克號本身具有多大的符號魅力。
 
  如今,這艘靜靜地躺在深海中已過百年的巨輪,將被中國“打撈”上岸。據悉,由四川七星能源投資集團出資、武昌船舶重工集團按原型1∶1建造的新泰坦尼克號將落戶四川大英縣,預計2017年8月完工。
 
  日前在香港港島香格里拉酒店舉辦的泰坦尼克船票全球首發儀式上,四川七星能源投資集團董事長蘇紹俊表示,將會把泰坦尼克號首航夜船票約300多萬元全部捐獻給“東方之星”,以此來體現泰坦尼克號背后的大愛精神。
 
  背后的符號意義
 
  泰坦尼克號雖然沒有成功地橫跨大西洋,完成自己從英國南安普敦港到目的地美國紐約的完美航行旅程,但是,這艘被稱為早期工業化文明標志的夢幻式郵輪,在以悲壯慘烈的方式終結后,卻依然在一點一點地不斷遠航。
 
  關于這艘“不沉之船”沉沒的真正原因,一直是人們探索的焦點。大多數人都認為泰坦尼克號沉沒是由于撞上了冰山,然而一篇流傳甚廣的“泰坦尼克號沉沒十大未解之謎”,卻為沉沒事件蒙上了一層神秘的面紗。
 
  據說,泰坦尼克號沉沒之夜,3000旅客豪吃了一頓豐盛和奢侈的晚餐,與基督教中的“最后的晚餐”意境相符。盡管泰坦尼克號當年旅客大多數非富即貴,但其建造人、美國銀行家約翰·皮爾龐特·摩根在最后時刻取消了行程,保住了一條命。于是,有人開始猜測其實泰坦尼克號沉沒是一場騙保大陰謀。
 
  而關于泰坦尼克號的文化含義,有人將其沉沒指為英帝國衰退的標志,而德國納粹則竭力夸張宣傳德國大副——是德國人的鎮定最后挽救了無路可逃的一船“歐洲幸存者”。上世紀80年代之前,泰坦尼克號的文化故事被不同的利益集團“各取所好”地解讀、宣傳,直到歐洲冷戰的結束,泰坦尼克號才有了新的價值闡釋機會。據統計,名目繁雜的各類泰坦尼克號紀念館或博物館遍布全球,至少有1000座。
 
  泰坦尼克號沉沒后的幾十年內,沒人知道它到底葬身何處。1985年的一次水下探險,成功發現了船體遺骸。而將泰坦尼克號重新帶回人們視線的,卻是上世紀90年代末,大導演卡梅倫拍攝的《泰坦尼克號》,影片讓泰坦尼克號的傳奇更加深入人心。卡梅倫在影片中為我們展現出的勝利和自負、驕傲和悲劇、勇敢和怯懦,以及對人性的拷問,對偉大愛情的歌頌,無不讓人印象深刻。或者正是對于這些永恒命題的成功塑造,又給泰坦尼卡號賦予了流行的符號。
 
  或許正是看到了其背后的符號意義,中國商人蘇紹俊決定重建這艘曠世巨輪。在外界看來,蘇紹俊有點“瘋狂”,但他向記者詳細講述了當年對重建泰坦尼克的沖動:“1998年,當我第一次看《泰坦尼克號》電影時,就被電影中的情節深深打動,特別是巨輪沉沒時船上的人們所呈現出那種責任擔當,至死不渝的真愛。后來,我有機會閱讀了美國作家沃爾特·洛德撰寫的《此夜永難忘》這本書,發現電影所展現的只是書中描述的一部分,其實還有許多非常感人的真實故事。我在那時就萌發了要重建一艘泰坦尼克號的念頭。”
 
  在蘇紹俊看來,重建泰坦尼克號,最寶貴的不是船本身,而是發生在船上的那些事情,以及這些事情凝聚而成的文化。而新泰坦尼克號的核心也并只不在于大船本身,更在于這種文化的承載與體驗。
 
  大愛之船回歸
 
  試想一下,如果能夠重新登上這艘100年前的世界級郵輪,邂逅手工打造的凡爾賽風情,步入經典英倫舞會,觸碰百年前的歷史文明,該是一件多么美妙的事情啊。而這個愿望馬上就可以實現了。
 
  6月15日,新泰坦尼克號首航船票開始首發,據介紹,首批船票全球總共限量50000張。在按照原型1∶1新建的新泰坦尼克號上,每位游客都可獲得一個全新身份:船長、船員、貴族、富商……并以特殊身份在這里展開一場夢幻之旅。在那里,你甚至可以與100年前泰坦尼克號原始動力系統進行親密接觸,感受原泰坦尼克號上勞動工作者的生活。
 
  值得一提的是,這艘由武昌船舶重工集團承建的新泰坦尼克,更是一艘大愛之船。其因為泰坦尼克號大愛精神而得以新生,同樣也將以全新的大愛之心繼續航行。為此,在今年3月博鰲亞洲論壇主會場,面向全球發起成立了泰坦尼克基金。包括船艙、船票銷售及其他運營項目的部分收入,都將納入泰坦尼克基金,用于援助全球海難事件給予人道主義關懷。而針對前不久發生的長江沉船事件,泰坦尼克基金正式對外宣布,將會把泰坦尼克號首航夜船票約300多萬元全部用于捐獻。
[责任编辑:邓煜闽]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