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55

外媒揭秘Uber中國司機如何刷單

2015-06-29
来源:网易科技

  網易科技訊 6月29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道,彭博社日前采訪部分打車軟件公司的司機,揭露了該行業中利用改裝手機和虛假行程套取高額補助的詐騙行為。以下為文章內容節選:

  上海保安小李對自己的薪水並不滿意,於是他決定在周末給Uber開車。他的收入幾乎漲到了原來的三倍,方法卻是靠詐騙這家打車公司。

  小李看准了Uber迫切希望進入中國市場的意圖。這家美國打車公司正在拿出大筆費用,支付用戶的乘車費用與司機的工錢。這樣做的目的是希望能培養中國的司機,並將Uber的服務推向客戶。

  但是,像小李這樣的人琢磨出了如何從慷慨的Uber那裏套取現金,而不用接送一名乘客。類似小李從事的活動已經演變為一種小作坊式的地下行業。在這個行業裏,司機可以利用修改過的智能手機與軟件,提交虛假訂單,讓Uber為子虛烏有的打車行程付錢。

  雖然尚無法准確估計出這種騙術的規模,但通過對Uber司機、設備制造商的采訪,以及查閱網絡論壇上的評論可以發現,在Uber今年承諾向中國市場投入的10億美元資金裏,至少有一部分被這種虛假訂單劃走。這種假單可能也被Uber中國記錄在打車單數中。Uber本月曾對股東表示,自己在中國市場每天有近100萬單。

  易觀國際分析師在提及Uber的訂單時表示:“這一數字肯定被誇大了。人人都知道Uber有虛假訂單的問題。”

  市場份額

  一邊是派發補助打造自己的司機儲備,另一方面是打擊造假騙單,為了追趕市場領先者滴滴快的,Uber必須在這兩種做法間進行平衡。按照易觀國際的數據,滴滴快的以78%的訂單份額統治著中國打車市場,它的背後是阿裏巴巴與騰訊兩家互聯網巨頭,而Uber的份額大約是11%。

  Uber首席執行官崔維斯·卡拉尼克(Travis Kalanick)現正坐陣中國,為自己公司在當地的運營籌資。他在致投資者的信中表示,到今年年末,中國可能會超越美國,成為Uber最大的市場。

  Uber在郵件聲明中表示,中國地區騙單的情況不到總訂單數的10%,“遠低於”競爭者,而且與其他剛剛起步的市場情況類似。公司預計“有望在短期內將騙單行為降到低於0.5%的可接受水平”。

  滴滴快的表示,公司“幾乎沒有騙單行為”,原因是配備了有力的反詐騙團隊,而且擁有“相當有效的反欺詐機制”,同時,它給司機的補助也遠低於其他公司。另一家打車公司易到用車未回複媒體的采訪請求。

  自給自足

  彭博采訪的司機表示,有兩種方法可以偽造一次虛假的打車行程。

  第一種方法自給自足。司機購買一部修改過後可以支持多個手機號的智能手機,從而注冊多個Uber帳號。司機用一個手機號碼來假扮乘客打車,然後再以司機身份用另一個手機號碼接單。

  以小李為例,他可能知道在機場的確有一名乘客在等車,但他不想白白空駛到機場。於是他以乘客身份叫車,讓Uber的GPS追蹤軟件顯示出他要前往機場,然後再以半路上接到另一個“乘客”的名義從Uber獲得報酬。

  護士、病人

  第二種辦法是與其他網絡詐騙者合作。如果司機沒有修改過的手機,那么他可以去幾家只有通過邀請才可以加入的論壇,從專門的下單人那裏獲得虛假打車訂單。這些下單人被稱作“護士”,因為他們使用特殊的軟件,專門“打針”,也就是向某個地點附近的司機就近提供訂單。

  這之後,下單人遠程監控“病人”,也就是司機接單出行,以確保這段行程真實存在,然後在行程完畢時向Uber付款。“護士”從中拿到一筆費用,通常在1.60美元左右,而且還會從“病人”那裏收回這趟行程的費用。司機則從Uber那裏收到車費,另外還能獲得三倍於車費的補助。Uber認為,提供免費打車服務有助於打造品牌影響力。

  彭博采訪的司機表示,這是自己與Uber之間一種“貓捉老鼠”的遊戲,而且他們很怕事情敗露。這些司機表示,Uber軟件近期進行了升級,愚弄新機制的難度增加了不少。

  偵測騙單

  Uber北京方面的發言人表示:“Uber對騙單行為非常重視。一旦發現,相關司機或用戶的帳戶會被立刻封禁。”該發言人表示,公司有多套用於偵測欺詐行為的工具,還有一個專門的團隊從事相關工作。

  在淘寶網上用關鍵詞“Uber”進行搜索,可以發現上述修改過的智能手機出售。利用這種手機,下單人每下一單就可以更改一次用戶帳號。

  淘寶上出售的一款修改後的iPhone 5c智能手機可以擁有15個不同的唯一識別碼,讓Uber軟件誤認為這是15個不同的手機,也就是15個不同的用戶。這種手機售價為2500元人民幣。從淘寶的廣告還可以看到,該網站還出售現成的Uber司機帳號與乘客帳號。

  黑名單

  淘寶在郵件回複中表示:“我們意識到第三方在淘寶平台購買Uber賬戶的潛在風險,而且我們也依照規范,對上架商品進行審核,刪除了類似商品。我們還發現了修改的智能手機,正在評估這類產品是否應列入黑名單。”

  對小李來說,相比被抓住的風險,如今騙單的收益開始變得不那么可觀了。他上個月從Uber那裏掙了8000元人民幣,而他的全職工作薪水只有3000元。他說在過去一個月裏,已經有數十個司機因偽造行程被Uber封殺。

  “如今想‘打針’越來越難了,”小李在講到騙單時說。“在過去要簡單得多,因為當時的偵測手段還不成熟。”

[责任编辑:朱剑明]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