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62

亞投行開局 股东架构成型

2015-06-30
来源:香港商報

  【香港商報網訊】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亞投行,AIIB)的57個意向創始成員國代表29日在北京出席《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協定》(以下簡稱《協定》)簽署儀式,標誌著成立亞投行及其日後運營有了各方共同遵守的「基本大法」,邁出籌建最關鍵一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會見出席儀式的各國代表團團長時表示,中國提出籌建亞投行,目的是推動亞洲地區基礎設施建設和互聯互通,深化區域合作,實現共同發展,這一倡議得到域內外國家積極響應。

  昨天簽署《協定》的,是已通過國內審批程序的50個意向創始成員國。根據《協定》規定,此次未簽署協定的意向創始成員國可在年底前簽署。

  中國財政部部長樓繼偉作為中方授權代表簽署《協定》並在儀式上致辭。樓繼偉指出,籌建亞投行是2013年10月中國領導人在出訪東南亞時提出的重要倡議,這是中國為亞洲和全球經濟發展承擔更多國際責任、促進各方實現互利共贏和共同發展的重要舉措,得到各方廣泛積極的響應。他說,《協定》簽署儀式的舉行是亞投行籌建進程中又一里程碑,標誌著亞投行籌建工作進入《協定》批準生效和全面做好運營準備的新階段。

  習近平:區域合作共同發展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會見出席《協定》簽署儀式的各國代表團團長時強調,籌建亞投行就是為了推動亞洲基建與互聯互通,深化區域合作,實現共同發展。

  習近平說,亞投行協定的簽署,標誌著亞投行籌建邁出具有歷史意義的步伐,展示了各方對成立亞投行的莊嚴承諾,體現了各方團結合作、開放包容、共謀發展的務實行動。

  習近平還表示,各成員國本著團結合作、開放包容的精神,達成了高質量的亞投行協定。只要繼續秉持多邊合作精神,就一定能將亞投行建設成「開放包容、互利共贏」的新平臺,為亞洲基礎設施發展作出積極貢獻。

  李克強:遵循開放包容透明原則

  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29日向在北京舉行的籌建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特別財長會發去書面賀辭。他在賀辭中表示,各方攜起手來,開展包括基礎設施建設、裝備製造業在內的全球產能合作,是有效應對世界經濟下行壓力,推動全球經濟增長與繁榮的良方。亞投行的成立,有助於拓寬基礎設施建設的融資渠道,高起點、低成本開展雙邊、三邊乃至多邊產能合作。

  李克強強調,中方願同各成員一道,遵循開放、包容、透明的原則,推動亞投行與現有多邊開發機構優勢互補、有效合作,中方「一帶一路」倡議與有關國家發展重點相銜接,做好基礎設施建設和互聯互通這篇大文章。

  世界銀行行長金墉28日發表聲明,祝賀亞投行創始成員國簽署《協定》。

  財政部:非刻意追求一票否決

  中國目前是亞投行第一大股東,在亞投行的投票權佔總投票權的26.06%,也是現階段投票權佔整體比重最高的亞投行成員,印度和俄羅斯的投票權則分居第二、三名。

  針對中國擁有事實上的重大事項「一票否決權」,中國財政部副部長史耀斌指出,這一結果並非中方刻意謀求,而是根據各方確定的規則自然得出的。今後隨著新成員的加入,中國和其他創始成員的股份和投票權比例均可能被逐步稀釋。

  各國簽署《協定》後,還須經本國立法機構批準。年底之前,經合法數量的國家批準後,《協定》即告生效,亞投行正式成立。

  港入亞投行細節待商討

  昨日,到北京出席亞投行簽署儀式的財政司司長曾俊華在被問到香港用什麼名義加入時表示,此議題仍有待商討。

  曾俊華解釋說,若有新成員加入,總投票權以及中國事實上有否決權的現有安排都會受影響,香港加入後究竟是攤分股權還是增加股本,很難決定,而且香港加入的處理方法和程式複雜,仍需要時間討論,有待日後大會決定。

  臺擬以亞銀成員身份申請加入

  根據公布的亞投行協定內容,在「成員資格」一項中規定:「亞投行成員資格向國際復興開發銀行和亞洲開發銀行成員開放。不享有主權或無法對自身國際關係行為負責的申請方,應由對其國際關係行為負責的銀行成員同意或代其向銀行提出加入申請」。

  臺灣財政部門負責人表示,臺灣將爭取以亞銀成員的身份申請加入。入會名稱參考APEC、WTO國際慣例,以各方所能接受的「中華臺北」(Chinese Taipei)名義為底線,並不會接受包括Taipei, China等名稱。

  亞投行57個意向創始成員國

  昨天簽訂《亞投行協定》的國家,共50個:

  澳大利亞、奧地利、阿塞拜疆、孟加拉國、巴西、柬埔寨、文萊、中國、埃及、芬蘭、法國、格魯吉亞、德國、冰島、印度、印尼、伊朗、意大利、以色列、約旦、哈薩克斯坦、韓國、吉爾吉斯斯坦、老撾、盧森堡、馬爾代夫、馬耳他、蒙古、緬甸、尼泊爾、荷蘭、新西蘭、挪威、阿曼、巴基斯坦、葡萄牙、卡塔爾、俄羅斯、沙特、新加坡、西班牙、斯里蘭卡、瑞典、瑞士、塔吉克斯坦、土耳其、阿聯酋、英國、烏茲別克斯坦、越南

  尚未簽署協定的國家,包括菲律賓、丹麥、科威特、馬來西亞、波蘭、南非、泰國。

[责任编辑:郑婵娟]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