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網訊】記者譚之穎、鄭達偉報道:令市埸引頸以待多時的內地與香港基金互認,終在「七一」回歸大日子「開閘」。由於是次基金互認被視為繼「滬港通」後,兩地資金互融的另一項重大舉措,故市場亦非常關注措施首日交出的「成績表」。其中,香港證監會行政總裁歐達禮昨日表示,截至7月2日(本周四)共收到來自內地8間基金公司「南下」的14宗申請,他預料將會收到更多申請;而本港「北上」方面, 則錄得11宗產品申請,涉及6間基金公司。
證監會投資產品部執行董事梁鳳儀表示,基金互認首日南下申請的數字反應理想。對於11宗的北上申請,她認為數字反映兩地申請情況較為平衡。她又表示,每間基金公司提交1至2個基金申請是好的開始,這也反映市場正在測試水溫。她又認為,市場觀察投資者的反映及對產品的接受程度是謹慎的做法。對於首個基金的具體推出時間,她表示難以估計但又有信心短期內會見到首個基金的推出。另外,她與中國證監會商討後,認為會以先易後難原則進行基金互認程序,先推出簡單投資產品,再視乎業界反應而與中證監研究擴大互認範圍至其他產品,而兩地監管機構未來會再磋商。
藉溝通確保基金互認順利運作
不過,歐達禮認為,兩地的基金市場要建立起一個具影響力的龐大基金市場仍需一段時間,但基金互認的過程有助加強兩地監管機構的合作,共同監管金融市場,長遠計劃是希望令資本在亞洲區內可以自由流動,而兩地監管機構也會繼續與資產管理公司及金融機構溝通,以確保基金互認順利運作。基金互認令兩地投資者認識新的市場,包括內地投資者可以接觸到海外資產,而本港投資者亦可以投資內地資產。他續指,今次計劃亦反映香港在內地持續開放資本市場的角色。
透過競爭與合作實現互利共贏
對於是次內地與香港基金終打破「隔膜」實現互認,市場普遍相信將可為兩地起到正面的推動作用。其中,中證會主席助理張育軍認為,在兩地基金互認下,將可進一步豐富內地與國際投資者跨境投資渠道,同時可促進更多外來資金流入香港,為鞏固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奠下重要基礎。同時他認為,未來兩地可藉著互相競爭與合作的模式實現互利共贏,對構建亞洲資產管理模式有著積極作用。不過他強調,首階段基金互認仍傾向以簡單、透明及成熟產品「行先」,且透過定時評估及優化,以解決基金互認下可能出現的各種問題,同時亦會積極加強對投資者的保障,嚴格審查及打擊任何相關的違規行為,包括利益輸送及操縱市場等。同時他強調,當「經驗足夠後」,將考慮進一步擴大基金互認的範圍及產品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