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85

誰讓電影“不許低價”

2015-07-15
来源:北京青年報

 

  中國電影發行放映協會、中國電影制片人協會近日下發了《電影票務營銷銷售規范》的通知,要求票務電商正式納入規范,制片、發行、院線、影院需簽訂影片發行放映合同,相關方需在合同中明確協議票價。電商等代銷機構可積極開展促銷行動,但電影零售票價、活動票價均不得低於發行放映合同中的協議票價。對於破壞市場秩序的違法違規行為,行業協會將警告、勸誡、列入黑名單或停止其供片、發行影片、取消備案資格等。

  對電影兩協會的這一規定,一些網民觀眾表示不解和無奈,說“便宜也不行?非得七八十一張票”、“電商平台樂意貼錢,普通人得點實惠,為何要出台這樣的規定呢?”對此,兩協會方面表示,是為了保證電影產業健康、有序發展,加強電影行業自律機制建設,創造良好的行業發展環境。但問題在於,電商把電影票賣低一些,貼錢賺一點人氣,同時讓更多的人走進影院,怎么就不利於電影產業健康發展了?

  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使電影藝術的表現形式早已今非昔比,也使在影院內觀影所得到的藝術享受絕非在電視機前或電腦、手機顯示屏前可比。但多年來,電影票價的提高幅度確也大大高於物價和工資的平均漲幅,使欣賞電影這種最大眾化的藝術變成了一種高消費。如果沒有促銷,在北京市影院觀看一場兩小時以內的2D電影,票價從50元到120元不等。比40年前的兩毛錢、兩毛五分錢漲了多少倍,是不難計算出來的。而那時,一個大學畢業生的月薪是56元。按現在的社平工資計算,工資漲了多少,票價漲了多少,看一場電影占收入的比重提高了多少,都是可以看得清算得出的。為什么票價如此漲、為什么不同影院票價懸殊如此之大,兩協會反而倒始終無動於衷?

  也許,兩協會方面認為,只有維持高票價才能有利於電影事業的發展。事實恰恰相反。曾幾何時,高票價實際只起到了拒觀眾於影院之外的作用,使觀眾人數與票房收入大為降低。筆者的很多同事朋友同學都說,我不進電影院已經很久了。直到網購形式風起雲湧,越來越多地影響到人民群眾生活的時候,電影觀眾也同其他消費者一樣,逐步享受到網售的便捷、快速和低廉。網購的相對低票價,不僅把更多的年輕觀眾請進了電影院,也使一些中老年觀眾重回影院、體驗與過去不一樣的電影藝術,才使得電影票房成為一種值得統計、有必要統計、統計出來有意義的數字。

  不知始自何時,我們的一些商品和服務項目,似乎在價格上都只能就高不就低了。價格高被稱為市場行為、經濟規律,沒有人管;價格低了,就有人幹涉、有人制止,甚至有人處理。而恰恰是按照經濟學的基本規律,生產一種產品的生產方式改進了、生產率提高了,生產成本就會降低,價格就應該下降,生產者也就更具競爭力。這才是市場規律。電影作為一種產品,無論是生產者還是服務者,在降低成本的基礎上降低價格、惠及消費者,怎么就大逆不道呢?

  而無論是兩協會還是其他機構,作出“不許低價”的決定,是希望以近似壟斷的高價格迫使消費者進行高消費,進而創造高收益,即所謂促進行業的健康發展。但要知道,除了吃飯喝水以外,消費者的所有購買行為都是要量力而行的。繼續讓高票價一統天下,必然使相當部分觀眾重新遠離電影院,當然也不會有利於電影事業的發展。換言之,哪個行業以壟斷價格一統天下,也都不會導致其行業健康發展。

  最後需要指出的是,兩協會僅僅是民政部注冊的社團法人,雖然可以對其會員單位提出一些約束性條款,但更主要的職責是為會員做好服務工作。協會本不應具有行政職能,更不應提出一些只有法律法規才可以提出的規定和處罰條款。因此,電影界兩協會還是應把主要精力放在做好服務工作上。這樣,或許才能對電影事業發展做出一點兒貢獻。(作者:潘璠)

[责任编辑:郑婵娟]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