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中國人民銀行和國家外匯管理局最新披露的數據,截至2015年6月底,我國黃金儲備規模為5332萬盎司(折合1658噸),該數據相較2009年4月底上次公布該數據以來的規模增加了604噸,增長幅度為57%,接近六成。
中國人民銀行[微博]、國家外匯管理局有關負責人表示,“過去幾年,黃金價格在持續攀升到歷史高點后,逐步回落。我們基于對黃金的資產價值評估和價格變化分析,在不對市場造成沖擊和影響的前提下,通過國內外多種渠道,逐步積累了這部分黃金儲備。增持渠道主要包括國內雜金提純、生產收貯、國內外市場交易等方式。”
據世界黃金協會的數據,1658噸的黃金儲備規模意味著中國已經超過俄羅斯,成為世界上第六大黃金持有國,排在美國、德國、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微博](IMF[微博])、意大利和法國之后。
盡管較六年前黃金儲備增幅達到六成,仍有不少市場人士認為其增長速度低于預期。對此,對外經貿大學教授丁志杰[微博]表示,與外匯儲備的增速相比,黃金儲備的增速相對較低,且黃金儲備的絕對規模也相對較低,因此市場對增持幅度有不同看法有其合理性。不過,央行[微博]增持黃金有國際購買和國內購買兩個渠道,其中從國際市場直接購買將直接形成國際儲備中的黃金儲備,而若從國內購買,央行在何時將其納入黃金儲備存在一定靈活性。因此,目前公布的黃金儲備可能和中國真正持有的黃金規模有一些差異。
業內人士表示,黃金儲備一直是各國國際儲備多元化構成的一個重要內容。黃金作為一種特殊的資產,具有金融和商品的多重屬性,與其他資產一起,有助于調節和優化國際儲備組合的整體風險收益特性。
上述央行和外匯局負責人也表示,黃金具有特殊的風險收益特性,在特定時期是不錯的投資品種。但黃金市場的容量與我國外匯儲備規模相比較小,如果外匯儲備短時間大量購金,易對市場造成影響。目前,中國已成為世界第一大黃金生產國,也是黃金消費大國, “藏金于民”的情況一直在發生。未來需繼續統籌考慮我國民間投資需求與國際儲備資產配置需要,靈活操作。
“黃金目前已經非貨幣化,黃金儲備更重要的意義是抵抗風險,提振一國貨幣的信心,彰顯一國的經濟和金融實力。從這個角度來看,中國央行還有較大空間來增持黃金。”丁志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