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57

外資撤離中國股市:真相?假象?

2015-07-22
来源:21世紀經濟報道

  7月21日,北上投資滬股的“滬股通”錄得4.33億元的凈售出,當日剩余額度達134.33億元。在7月至今的14個交易日內,累計11個交易日出現資金凈流出,凈沽出金額逾401億元。

  隨著美聯儲加息步伐的臨近,新興市場資本外流愈演愈烈。

  7月15日,美聯儲主席Janet Yellen再次向美國國會重申,美聯儲正步入今年上調美國利率的軌道上。然而,她并未透露首次加息的時間表,僅表示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FOMC)將在開會時最終確定加息時機。此外,她指出,為了平緩提升利率的幅度,美聯儲的加息宜早不宜遲。

  美國年內加息幾乎已成“既定事實”,自今年第二季度起,大量國際逐利資本已紛紛逃離新興市場,回流更具吸引力的美元資產。

  摩根大通分析師Nikolaos Panigirtzoglou在近日發表的報告中指出:“今年第二季度從新興市場流出的資本達到1200億美元,創下自2009年以來的最高水平,主要受到中國資本外流以及投資者對中國經濟前景的擔憂。”

  上述報告指出,過去五個季度中國累計資本外流高達5200億美元。這份報告引起了市場的廣泛關注。

  對此,凱投宏觀(Capital Economics)首席中國經濟學家Julian Evans-Pritchard則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一些中國企業由于擔憂美聯儲加息而選擇償還一些外幣的債務并且增加外匯存款。事實上,這正是過去一年造成中國資本外流的主要原因。”

  他續稱,一旦美聯儲正式啟動加息,最終對中國在內的新興市場造成的資本外流壓力或將小于預期。“然而,如果美聯儲加息的步伐比市場預期更快,可能資本外流的壓力會有所增加。總體來看,未來中國資本外流的壓力主要取決于中美市場利差、匯差以及中國央行的市場干預力度。”

  外資撤離中國股市

  隨著6月中下旬的A股暴跌,國際投資者也在撤離中國股市。

  中國央行日前公布的數據顯示,截至6月末,境外機構和個人持有境內人民幣資產相比5月略有減少,主要由于股票資產大幅減少。其中,境外機構和個人6月份大幅減少股票資產673.76億元,余額環比下跌近10%,但相對收益穩定的債券和貸款以及存款則小幅增加。

  同時,數據顯示,截至6月底境外人士累計持有人民幣資產4.4萬億元,較5月減少約102.39億元。此前兩個月分別則增加1908.88億元和357.79億元。

  事實上,這股外資撤離潮仍在繼續中。7月21日,北上投資滬股的“滬股通”仍錄得4.33億元的凈售出,當日剩余額度達134.33億元。在7月至今的14個交易日內,累計11個交易日出現資金凈流出,凈沽出金額逾401億元。

  “由于A股最近的大起大落,海外投資者對內地股市有所擔憂,但我們認為人民幣匯率在短期內還將維持穩定,下半年的走勢主要取決于能否進入SDR,加入的機會約60%。”渣打銀行高級利率策略師劉潔指出。

  7月21日,人民幣兌美元中間價報6.1199元,上一日中間價為6.1197元。中間價連續四個交易日下跌并刷新六周低點。美元/人民幣即期波動區間逐漸收窄報6.2096,周一收盤報6.2097.

  2015年以來,人民幣在內外承壓下,春節過后即期匯率一度逼近2%跌停位,使得套利者收益空間再度被擠壓,引發市場對中國再度放寬人民幣波動區間的猜測。

  時隔五年,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將于今年10月再次評估是否將人民幣納入SDR(特別提款權)貨幣,目前人民幣已經滿足“國際貿易中的重要性和在全球資本流動中的重要性”的標準,加入的主要障礙在于在國際金融交易中“可自由使用”。

  “人民幣波動將進一步加劇,2015年后人民幣對美元的匯率波幅區間可能進一步擴大,從當前的2%擴至3%~4%,從而進一步證明中國對開放貨幣自由兌換的決心。”丹麥盛寶銀行亞太區首席執行官Adam Reynolds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專訪時曾表示。

  央行被動干預?

  7月14日,中國人民銀行最新發布數據顯示,截至今年6月末,今年第二季度中國外匯儲備減少400億美元,從3月底的3.73萬億美元降至3.69萬億美元,儲備自2014年第三季度以來已連續4個季度下滑,然而此次降幅卻創一年新低。

  不過,此前中國財政部長樓繼偉出席華盛頓舉行的中美第七次戰略與經濟對話新聞發布會上被問及有關問題時表示“中國資本外流現象并不突出。”

  樓繼偉認為,雖然美聯儲加息對發展中國家帶來的影響十分值得關注,但加息舉動對于中國經濟的影響將會十分有限,并且不會造成資本大規模撤離中國。

  然而,市場人士卻認為,外匯儲備減少主要是因為中國央行在進行市場干預,從而支撐人民幣的匯率。這并未得到中國央行的官方證實,而且中國央行高層官員早在去年底就對外宣布,央行已基本退出常態化的外匯干預。

  “從我們的觀察而言,近期人民幣兌美元的匯率保持穩定,這可能是因為央行在進行買入人民幣,沽出美元的干預行為。”劉潔表示。

  國際清算銀行(BIS)最新公布的數據顯示,6月人民幣實際與名義有效匯率指數雙雙企穩反彈,結束了連續兩個月的跌勢。其中,當月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指數上漲0.81%至130.08,人民幣名義有效匯率指數則上漲0.87%至125.96.

  星展銀行財資市場部董事總經理王良亨指出,今年3月因美元匯價急速走強,中國央行順勢讓中間價略貶至6.1615水平,但由于3月份美國聯儲局刻意宣示貨幣戰主導權而令美元匯價回調,人民幣中間價再度回升至6.12水平。

  “人民幣中間價回升時,市場對人民幣匯價的情緒卻轉淡,引致央行可能進行了被動性的干預,沽美元買人民幣,導致外匯儲備縮減。”他表示。此外,他指出,除央行干預外,中國外匯儲備的下降與非美元貨幣貶值、藏匯于民,以及“一帶一路”建設等對外投資的推進均有直接關系,不應簡單被認為資金“大逃亡”。 

[责任编辑:李曉尚]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