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49

穩妥推進兩地股市融合

2015-07-23
来源:香港商報

兩地股市走向融合是大勢所趨

  在香港,關於最近內地股市大跌的評論,不乏以香港股市優於滬深股市自豪者,這一點,我也是同意的。滬深建立證券交易所,就是以香港聯合交易所為主要參照;香港作為亞太區重要國際金融中心之一,至今仍主要憑藉證券市場。無論機構投資者規模和素質、個人投資者識別風險的能力還是市場監管水平,滬深股市跟香港股市比,都還有明顯差距。內地證券市場完善和發展,仍須借鑒香港。

  「港股自豪論」不利融合

  還有一種觀點:因為香港股市有良好的防火牆,所以,內地股市恐慌性拋售沒有引發香港類似反應。這一觀點也不能說不對,因為確實如此。但是,無論這一觀點還是上述看法都隱含一種情緒,必須指出來加以討論。這就是對香港與內地股市融合不利的情緒。

  目前,香港與內地股市一體化尚處於起步階段。兩地資金相互進入對方證券市場的規模有限。內地企業可以同時在兩個市場上市,香港及外國企業尚不能在滬深證券交易所掛牌。「滬港通」要求兩個市場和兩地的相關規則協調,尚未要求相關規則同一。然而,兩地股市走向融合的趨勢是有識之士了然於胸的。

  誠然,對於更多的香港金融界人士和居民來說,他們是基於利益考慮而支持、推動香港與內地股市加強合作和交流。因為,在最近內地股市大跌之前,無論「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QFII)、「人民幣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RQFII)還是「合格境內機構投資者」(QDII),無論內地企業以「紅籌股」還是H股形式在香港上市,無論「滬港通」啟動時反應冷淡還是近期反應熱烈,這一切對於香港證券市場、香港金融界和香港居民都是明顯帶來利益。

  內地企業在香港上市的股票也出現過大跌,給香港的投資者也帶來過損失,但是,香港居民能夠理解,因為是發生在香港股市上,而股市必定有升有跌,投資者必須自己承受風險。

  審兩市文化勿雙重標準

  但是,如果香港股市投資的風險和損失是起自內地股市,例如,今年7月第二個星期,那麼,看法就不一樣了。一方面,從7月6日開始,經「滬港通」機制,持續逾一星期香港的投資者拋售內地股票。另一方面,香港本地出現上述既自豪於香港股市又慶幸香港與內地股市一體化程度尚淺的評論。

  因為內地股市大跌故此出售內地上市公司股票,無可非議。問題在於,因此對內地股市發表片面甚至幸災樂禍的評論。所謂主流媒體,視香港股市曾經發生的大跌為「正常」,卻視最近內地股市大跌為「異常」;對香港在1998年夏季史無前例地干預股市已然釋懷,卻視最近內地干預股市為「倒行逆施」。持如此嚴重的「雙重標準」,將會對香港與內地股市融合造成何種影響,不值得深思嗎?

  挫折后可趨成熟完善

  誠然,最近內地股市大跌的深層影響和內地干預股市的后果還需要相當一段時間來顯現。但眼下至少可以肯定兩點:一是內地股市尚未成熟和完善,出現最近大跌是其尚未成熟和完善的反映;二是全球任何一個股市成長都需要經歷嚴重挫折,內地股市最近大跌是其成長所必需。

  以香港為例。1987年10月股災暴露香港股市和期貨市場管理和監督的嚴重弊端,引起香港證券期貨市場架構和監管架構的重大變革。1997年至1998年亞洲金融危機暴露香港證券期貨市場新的嚴重弊端,觸發兩個市場合併和監管法律修訂與合併。2008年爆發全球金融危機,又暴露香港金管局與證監會在監管香港證券期貨市場和銀行業上的不協調,曾引起關於如何改進的討論,至今,雖然尚未有結論,甚至可以說因為敏感政治因素而暫時被擱置,但是,問題已然暴露,終將需要解決。

  香港金融市場發展頗不平坦,但是,沒有阻礙香港與全球金融市場高度一體化。同樣的邏輯,必將體現在香港與內地股市以及香港與內地整個金融市場一體化上。

  香港社會一些人對待CEPA由歡迎轉向反對,已給香港經濟帶來不良影響。尤其,內地游客大幅減少使香港零售業嚴重受損。金融市場是香港經濟命根,必須穩妥地推進香港與內地股市融合。(周八駿)

[责任编辑:蒋璐]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