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14

傳統油企沒興趣 新疆油氣投標主力或為煤電企

2015-07-24
来源:界面

  新疆六大常規油氣區塊宣布招標兩周以來,頗受業內外關注。不過,對此招標感興趣的企業并非傳統石油企業。

  記者從多個渠道獲悉,截至目前,已有近30家企業領取了標書與資料,既包括中煤集團、華能集團這樣的央企,也有代表地方央企的陜西煤業,和民企代表廣匯能源。

  新疆區塊招標是中國常規油氣勘查區塊第一次實現公開招標,意味著向“三桶油”以外的企業開放上游市場,具有標志性意義。

  “對此次招標感興趣的企業為非傳統石油企業。”某電力公司內部人士告訴記者,購買標書的多為煤炭、電力企業,有意進入油氣行業的民營企業,和第二輪頁巖氣招標中折戟的企業。

  上述人士表示,其所在公司已經在準備投標的相關事宜。“傳統的石油企業肯定不會感興趣。”

  與企業和資本的熱烈響應不同,業內人士對此態度謹慎。招標的新疆六大油氣區塊,地質情況復雜,民企缺乏技術與人才,“開放了不等于一定能賺錢。”一位業內資深人士對界面新聞記者說。

  此次招標出讓的6個油氣勘查區塊,總面積約為1.5萬平方公里,包括新疆布爾津盆地布爾津地區、塔城盆地裕民地區,伊犁盆地鞏留地區、塔里木盆地柯坪北地區、喀什疏勒地區,敦煌盆地羅布泊東南地區。

  “這些區塊均為中石油、中石化退出區塊。”新疆自治區國土資源廳勘查處工作人員曾對界面新聞記者表示。上述區塊并非全部都進行過勘探作業,大部分區塊只是做了一些前期工作。

  這些區塊所在的盆地位置具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都是各油氣區塊的‘邊角料’,位于盆地的區塊的邊沿,地層不夠完整。”中石化石油勘探開發研究院咨詢委員會副主任張抗對界面新聞記者表示。

  一些區塊已被中石油和中石化“啃”了很多年。“雖然勘探階段都有油氣顯示,但幾十年來沒有打出可量產的油氣田。”張抗表示,伊犁盆地鞏留區塊的油氣資源可能更為匱乏。該地區距離伊犁盆地中心較遠,且位于盆地邊緣的一個三角形地帶,靠近山谷。“這個地方即便有油,也是強弩之末。”

  塔里木盆地喀什疏勒地區的資源最不被看好。該地區不僅位于盆地邊緣,而且油藏深度均超過5000米。張抗介紹,中石化在這一地區的一口勘探井深度達到1.2萬米。油藏深意味著鉆井成本高,打一口5000米的鉆井需要1億元。隨著深度的不斷增加,成本將呈指數倍增。

  此次新疆常規區塊的放開,讓業內人士不約而同地想起第二輪頁巖氣招標。

  在2011年第一輪頁巖氣火熱招標之后,第二輪招標在2012年舉行。150多家企業購買標書,83家企業投標,其中民企占到1/3。最后中標的企業除了兩家民企之外,其他17家均為具有國企或者具有國資背景的企業,華電系成為最大贏家,中標5個區塊。頗令人感意外的是,中國四大石油企業(“三桶油”和中化集團)無一中標。

  如今距離第二次頁巖氣招標的3年勘探期限僅剩下不足半年時間,各方進展不盡人意。僅有北京泰坦通源天然氣技術公司(下稱泰坦通源)在去年發布公告稱,中標的貴州頁巖氣區塊,已結束二維地震勘探工程野外采集工作,進入資料處理、解釋階段。

  因為地質資料基本空白、缺乏技術與人才等方面原因,這些頁巖氣項目正在漸漸冷卻,第三輪頁巖氣招標也遲遲未能成行。

  界面新聞記者分別致電宏華集團、泰坦通源及北京派特羅爾油田服務公司,這3家從事油田服務的民企持類似觀點,新疆油氣區塊的公開招標對民企蘊含機會,但是會不會投標,“目前說不好”。

  除了開放區塊資源稟賦自身的問題之外,中標企業如何獲得更有價值的資料數據,是提高勘探效率的關鍵一步。

  地質工作的重要成果就是地質資料,是后來者開展地質工作的重要基礎,具有形成成本高、應用范圍廣、可重復利用等特點。

  實現地質資料共享可以避免重復工作和投資,提高工作效率和效益。各國都十分重視地質資料管理與服務工作,美國政府明確規定,地質工作項目形成的地質資料須向國家匯交,并且應當向社會提供公共服務。

  上述電力公司內部人員表示,拿到的資料包由國土資源部整理后提供,數據較為簡單。“整理資料的人對于地質情況并不完全掌握,更完善的資料在中石油和中石化的檔案館。”業內人士對界面新聞記者表示。

  中國在13年前就有了匯交油氣資源資料的相關規定。2002年,國務院令頒布《地質資料管理條例》,隨后國土資源主管部門建立了地質資料匯交監管平臺,于2012年3月投入使用。2003年國土資源部頒布實施了《地質資料管理條例實施辦法》,明確規定國土資源部可以委托有關地質資料保管單位保管石油、天然氣、煤層氣、放射性礦產、海洋原始和實物地質資料。

  直到2009年,國土資源部出臺了《關于開展油氣等原始和實物地質資料委托保管工作的通知》,亮點在于:目錄統一匯交、資料分散保管、信息共享利用。

  委托保管通知之后,符合條件的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所轄油田分公司建立了較完善的地質資料管理和服務體系,設立油田分公司檔案館或資料中心。大慶油田、廣州海洋局等35個單位,成為國土資源部油氣等地質資料受托單位。國土資源部提出,可通過建立必要的收費制度,調動委托保管單位的積極性。

  有著良好初衷的委托保管在實際操作中,卻造成了地質資料的相互封鎖。如果要從中石油和中石化公司手里購買這些資料,需要付出巨額資金。

  “購買資料的費用就是區塊參數井的成本價。”上述電力公司內部人員告訴界面新聞記者。一口參數井的成本至少在百萬元以上。

  民企的資金、技術、人才儲備,都不能和“三桶油”同日而語。油氣作為技術、資金密集型行業,高回報也意味著高風險,“一口井打下去如果是干井,5000萬元就打了水漂。”一位業內人士說。

  對于渴望進入中國油氣上游的非傳統石油企業而言,盡管資源情況不盡人意、基礎資料匱乏、面臨很大不確定性,但卻無法熄滅他們對此次新疆區塊招標的熱情。

  上述某電力公司內部人士表示,公司要實現更好轉型與發展,擴大天然氣發電比例,如果沒有自己的油氣區塊,就會處處受制于油氣企業。盡管此輪招標區塊的資源條件并不好,“但是我們現在想干好這件事兒。”

[责任编辑:蒋璐]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