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25

滴滴殺入代駕市場 年底要成為行業第一

2015-07-29
来源:騰訊科技

  騰訊科技 余一 7月29日報道

  滴滴快的昨日推出了六條產品業務線的最后一塊拼圖——代駕業務。不過,滴滴代駕在行業的最大對手,e代駕已經在該領域深耕了近3年時間,占據了近9成的市場份額。

  雖然進入時間較晚,但滴滴并不認為自己遲到了。滴滴代駕負責人付強說,代駕市場還太小,網絡代駕占據的份額就更小了,滴滴攜2億移動用戶和500萬專業司機入場,想要做的是把行業真正做起來。他毫不諱言滴滴代駕的目標是年底成為行業第一。

  而e代駕也毫不示弱,不僅在5月份融到了1億美元的“糧草”,更是在滴滴代駕推出的同時,爭鋒相對地宣布在全國推行“8.08”快計劃。每晚20點至22點,代駕司機8分08秒無法抵達用戶指定位置,用戶即可享受免起步價的優惠。

  面對即將到來的刺刀見紅的貼身肉搏戰,已經有不少代駕小玩家決定退場。一位代駕創業者告訴騰訊科技,滴滴入場,留給小創業者的機會已經沒有了,不如及早轉換跑道,他已經關掉了自己的代駕項目,轉到家政O2O領域了。

  全方位貼身肉搏

  2014年3月立項,4月快的打車原副總裁付強就任代駕事業部總經理,6月內測,7月正式上線。對于正在狂奔的滴滴快的而言,代駕無疑是產品線中比較慢的一條腿。

  滴滴代駕負責人付強告訴騰訊科技,滴滴的其他業務,無論是專車還是大巴等,都屬于車主提供服務的類型,而代駕比較特殊,是為車主服務。雖然產品早就開發出來了,但滴滴還是在大面積地對車主進行調研,打磨產品后才正式推出。雖然來得晚了一點,但是并不遲。

  滴滴快的CEO程維說,滴滴代駕6月份放開注冊以來,已經有100萬司機進行了注冊,從中篩選了16萬的合格司機。年底計劃擴展到100個城市。

  而e代駕在5月份D輪融資時稱已在150個城市開通了代價業務,擁有8萬代駕司機。在1億美金融資的支持下,7月份e代駕宣稱已拓展到了全國200個城市,擁有10萬名司機,最高日訂單超過20萬。

  在司機和城市數量的PK外,滴滴代駕和e代駕也在價格上進行貼身肉搏。

  以北京為例,e代駕的收費標準是早上7點到晚上10點,10公里起步價39元,晚上10點到11點起步價59元,11點到12點起步價79元,凌晨12點到7點起步價99元。10公里以外,每超過10公里20元,等候時間每超過30分鐘20元。

  而滴滴代駕,在等候費和超10公里后費用計算上和e代價一樣,也同樣是按時間段收費。早上6點到晚上10點起步價36元,晚上10點到11點起步價56元,晚上11點到12點起步價76元,凌晨12點到早上6點起步價96元。全部都比e代駕低3元。

  而新用戶方面,滴滴代駕和e代駕都采用首單免費的方式,吸引用戶體驗。

  對于代駕最重要的司機資源,兩家企業都要求代駕司機具有5年以上駕齡,且必須通過公司的面試與路面駕駛,才能成為代駕司機。

  不太穩固的競爭壁壘

  對于代駕,甚至大部分的出行方式而言,司機、用戶和如何連接司機用戶三個方面,是所有競爭方式最終的落腳點。

  面對來勢洶洶的滴滴代駕,e代駕目前所擁有的競爭壁壘主要是現行擴張到了多個城市,具有先發優勢。已經積累了一定量級的司機數和車主數,以及積累了代駕線下地推以及和地方代駕勢力打交道的經驗等。

  e代駕相關負責人告訴騰訊科技,e代駕通過合理的司機調度系統和大數據分析,對代駕司機引導和調度,目前全國平均到達速度已經達到6分鐘,遠遠領先行業其他競爭對手。

  正是這些優勢成功的阻擋了58同城對代駕領域的進軍,甚至讓58同城最后決定放棄自己的58代駕業務,投資e代駕,將兩者合并。

  但是滴滴不同于58同城,雖然都是最近勢頭兇猛的O2O領軍企業,但是e代駕所建的競爭防火墻在滴滴快的面前,顯然還不太穩固,因為e代駕所擁有的優勢,也恰恰是滴滴所擁有的優勢。而且滴滴還是一個高頻的出行入口。

  付強就表示,滴滴代駕最大的優勢是滴滴平臺上的司機用戶資源和滴滴的大數據。

  他表示,滴滴有500萬的專業司機,已經在滴滴平臺上提供了各種服務。加入代駕后,車主可以從提供服務的人,轉化為接受服務的人。現在滴滴代駕的很多司機就是順風車和專車的車主。而且滴滴平臺已經擁有2億的移動用戶,都能成為代駕的用戶。

  除了打通的全平臺,避免了冷啟動外,付強認為“滴滴代駕”基于大數據的動態智能調度系統也是代駕重要的武器。車主發送訂單后,系統會在后臺快速地對司機畫像、路況信息進行大數據分析,在最短時間內為車主篩選出最匹配的司機。還開發了“結伴返程”功能,幫助司機解決返程問題。

  為了吸引司機,騰訊科技了解到,在部分地區,滴滴對加盟司機給出每單均價收入超60元,月入8000+紅利的承諾。此外還表示將為每位代駕員工免費辦理人身險和醫療險。凡成功加入滴滴代駕的司機還可獲得100元獎勵。

  雖然付強在接受媒體采訪時,不愿過多談及燒錢補貼。但是為了更快地搶占市場,彌補晚入場的不足,燒錢恐怕是最快的手段,也是滴滴運用地最熟練的手段之一。

  市場還太小

  在中國,代駕并不是一個完全新興的事物,但此前都是熟人之間的無償行為。直到2011年的酒駕入刑和交通部門對酒駕的嚴打,代駕才真正成為一個行業,各種代駕公司如雨后春筍般冒出。

  2012年e代駕、愛代駕等網絡代駕模式出現,又為代駕行業帶來了第二股O2O東風。不到3年的時間,e代駕已經成為網絡代駕領域絕對的領先者。

  但是傳統代駕所占市場份額依舊不容小覷。付強說,據滴滴調研結果顯示,傳統代駕依舊占據了整個代駕市場四分之三的份額。

  而傳統代駕市場中,存在很多非專業的代駕個人和機構,標準不一,管理混亂,競爭激烈所帶來的惡意沖突,都給這個市場帶來了巨大的傷害,讓很多消費著對代駕持懷疑和觀望態度,限制了代駕市場規模的擴大。

  與中國文化相近的日韓兩國,酒后代駕已經非常成熟。日本2006年就制訂了專門的法規,用來規范代駕租車,并且成立了汽車代駕行業協會。韓國有將近1萬家正規代駕公司,注冊的代駕司機超過30萬人,市場達到250億人民幣。

  據韓國代駕服務協會統計,在5000萬人口的韓國,汽車保有量僅有2000萬,每天卻有大約10萬名代駕司機為70萬人次的客人服務。每逢周末,這個數字還要增加30%。

  而中國13億人口,1.2億汽車保有量,年市場規模卻僅有26.9億人民幣。

  付強表示,韓國代駕市場也經歷過很多不規范,后來政府、行業協會對整個代駕行業做了非常多的規定、培訓,定下了嚴格的要求和懲罰,最后消費者會發現原來政府非常在意這個事情,所有的從業人員都會經過非常嚴格的培訓和管理,會覺得這件事用起來會越來越安心,這個市場才會越來越大。

  除此之外,無論是滴滴代駕還是e代駕,都認為酒后代駕是一個低頻的使用場景,都有意于拓展白天代駕使用場景和O2O服務。

  e代駕CEO楊家軍曾表示,代駕可以幫助用戶做很多事情,除了正常的酒后代駕,接送人、洗車、維修保養,甚至接送孩子、購買東西等等,只要用戶自己沒有時間去完成的事情,都可以讓代駕師傅幫助完成。

  而付強告訴騰訊科技,雖然目前滴滴代駕主要是酒后代駕和晚間代駕,但是滴滴代駕會快速地更新迭代,例如汽車保養、旅游代駕、商務代駕等等場景都會很快地加入到其中。

[责任编辑:蒋璐]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