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赤琰
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張德江先生在接見民建聯代表團訪京時以「擇善固執」勉勵團員。
眾所周知,民建聯是立法會最大最資深的政黨,以黨員人數計,以超過萬名成員遠遠拋離其他政黨。以立法會與區議會當選人數計,也都在過去18年來常常稱冠,有此成就,特區「一國兩制」有民建聯把關,可謂稱職矣!
但是最大黨并非就能左右香港政局,作為建制派的領頭羊,民建聯在直選票的成績仍未能帶領建制派超越「泛民」的得票,在重大立法工作上,民建聯仍未能成功取得立會三分之二的多數,而令到關鍵政制與經濟發展重大提案在立會被否決,這也就說明民建聯任重道遠,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
檢討民建聯的現況,筆者有以下的看法:
應主導重大議題
第一,應加強主導重大議題的能力。
如果無法主導重大議題的討論,在這方面的工作表現就會被對手搶盡風頭,自己則很被動,這種例子在過去18年一度出現。就以第23條立法來說,反對派盯緊政府窮追猛打,極盡醜化國家安全法的能事,搞到特區政府失去外圍的防線,直接受到攻擊,自由黨見到建制派輿論處於弱勢,竟然倒打一靶,8票倒戈,讓此重大立法功虧一簣。
這種結局并非必然而當然,而是靠各自主導議題話事權的能力,誰有主導能力,誰便占上風。回顧那陣子,如果民建聯有主導議題的能力,便不會坐看對手領盡風騷,自己卻愛莫能助。
又以2017特首普選方案在立會被否決為例,反對派可以將一個「假議題」(假普選、真普選的問題簡直是無中生有,全球不存在「真普選」的範本!)炒到滿城風雨,甚至還可戲劇化地將27名議員以「承諾書」表演大是大非的戲碼綑綁起來。反觀民建聯,不但未能站出來主導政改議題的話事權,讓反對派拳拳直接落在政改三人組的政府官員身上,甚至還動員了中央大員出面企圖為特區政府解圍,這時反對派主導議題的能力超強,立刻制造議題轉攻中央。整個過程,民建聯只有在臺下看熱鬧的角色,而不能做到與反對派針鋒相對,搶過話事權,為政府解圍。
這都是因為民建聯不能做到主導議題掌握話事權的工作,張委員長的觀察很到位,正是民建聯這個建制派大佬需要「擇善固執」也!應培養領導人才
第二,應培養領導人才。
從電影電視便充分反映出港人看戲只看英雄,一齣戲如凸顯不出英雄的角色,肯定會變成票房毒藥,政黨在政治舞臺上也一樣要有英雄的角色。反對派深明此道,過去18年來,不斷制造英雄的舞臺,年年七一搞大游行,連學生哥也可一夜成為舉世的英雄人物。像長毛與其他一眾領袖,便是靠追捧出來的領袖人物。
反觀民建聯在制作政治領袖方面便乏善可陳。
須知領袖人才的冒起,是靠個人做事為人的優異表現爭取得來的,有了政黨的平臺,誰能凸顯自己的領袖魅力就要政黨見機行事,一有機會便要把握得住,順勢而上,時勢造領袖,也是領袖造時勢,二合為一,都分不開,民建聯尚缺乏洞悉先機的人才,錯失栽培領袖的機會,因此在政黨之中,看不到其有什麼重量級的領袖,原因在此。
著力協調建制派
第三,加強協調建制派的能力。
民建聯是建制派最大的政黨,作為團隊的協調者,不但要「擇善固執」,還要當仁不讓,當然,該黨并非不做團隊的協調工作,只是在重大行動上、關鍵的時刻,協調工夫便出現弱勢了。最明顯的是其與自由黨或西九新動力的協調工作,不但會出現技窮,還經常出現不協調。
不但要與建制派團隊做好協調工作,和「泛民」各黨也都不能知難而退,「擇善固執」的精神是愈難愈顯出自己協調的本事,怕難而不做,便是無能了。
其實協調的真本事是要忍得住氣,要不怕面子丟了,要能言善辯,要有急才,要有豐富的知識,要有公關的技能,要珍惜自己的公眾形象,所有這些都可通過訓練與修養去達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