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58

銀行“內鬼”借理財騙300萬 贓款全用于賭博

2015-08-04
来源:法制晚報

  銀行職員陳某,在擔任個人業務顧問期間,虛構高息理財產品,騙9人300余萬元,贓款用于賭博揮霍一空。他禁不住煎熬欲自殺,后在家人勸說下投案自首。

  陳某受審認罪,他表示目前沒有償還能力

  銀行“內鬼”借理財騙300萬

  虛構高息理財產品騙朋友和老客戶 贓款全用于賭博 記者盤點此類詐騙案 多為朋友或熟人上當

  銀行職員陳某,在擔任個人業務顧問期間,虛構高息理財產品,騙9人300余萬元,贓款用于賭博揮霍一空。他禁不住煎熬欲自殺,后在家人勸說下投案自首。今天上午,因涉嫌詐騙罪,陳某在西城法院受審。他表示自己目前沒有償還能力。

  《法制晚報》記者盤點9起投資理財案件,其中5起為刑事案件,其中一起案例中,由于被告人使用了銀行的真實公章,銀行被判擔責。

  指控 銀行職員偽造理財產品 騙9人300余萬

  37歲的陳某是北京人,在銀行任職13年。從2009年開始,他擔任柜員、柜員主管、個人業務顧問。案發后他提出辭職。

  據檢方指控,陳某在某銀行北京某支行擔任個人業務顧問期間,于2013年1月至2014年9月間,編造母親住院急需借款、合資購買高息理財產品等虛假理由,騙取被害人王某等3人135萬元。

  2013年12月至2014年9月間,陳某采用偽造理財協議、私刻公章等手段,虛構某款高息理財產品或信托產品,通過簽訂虛假合同,騙取6人219萬元。

  供述賭博輸錢 想騙錢翻本越輸越多

  上午9時30分,穿著黑色短袖衫、灰色長褲的陳某被法警帶上法庭。

  庭審時,陳某低聲認罪,他表示自己從2012年開始,便利用其在銀行工作的便利,推薦客戶買其虛構的理財品,然后將客戶用于買產品的錢轉到自己的私人賬戶里。“我一共騙了9個人,有三百多萬,都用于網上賭博,輸光了。”

  雖然陳某對于指控的罪名全都認罪,但其在法庭上回答檢方提問的態度非常隨便,數起案件的詳細經過其都表示“不記得了,不知道”。

  陳某說自己常在網上游戲廳玩賭博游戲,沒想到此后賭癮越來越大,“剛開始我輸了私房錢,接著又輸了家里的錢,后來沒辦法了,我想著騙錢翻本,結果越輸窟窿越大。”陳某稱自己因賭博輸了四百多萬,到現在卡里只剩下10塊錢,妻子也因此和自己離婚。

  “想自殺,后來家人勸我自首。”陳某說。

  陳某第一個騙的是牌友王某,王某曾表示愿意購買理財產品,陳某便趁此向王某介紹。

  陳某說,從2012年至今,他每次向王某介紹信托產品,王某都會爽快地買下來。“我會提前算好利息,到月就支付利息或本金。如果他不愿意續投,我會想辦法連本帶息給他。這樣就取得了對方的信任,我們甚至沒簽過任何理財協議。”

  得到王某信任后,陳某曾以母親生病為由向王某借錢,這位多年的“好友”沒有猶豫就轉給他10萬元。直到案發,王某被騙取80余萬元卻竟然不知。

  陳某還以同樣的方式騙了朋友張某和李某35萬元,這些錢他也轉到自己的網上玩牌賬戶揮霍一空。

  首次騙牌友投資 按時給利息得信任

  偽造合同騙客戶 稱外行人看不出來

  除3位朋友,陳某還騙了6位客戶。

  陳某在銀行的主要工作就是推薦理財產品,他說被騙的有些是自己的老客戶,“對自己沒有戒備。”

  2013年底,陳某在銀行柜臺向陶女士推薦理財產品,稱年收益是8%,陶女士此后兩次到銀行轉給陳某24萬,并簽訂了合同。“合同是根據一些產品的內容加以修改編造的,和真的格式一樣,不是內行人根本看不出來。”陳某說。

  此后,陳某又偽造其他理財產品的合同,并做了一個假公章,騙取牟某、崔某等5人195萬元。為不引起懷疑,陳某依然會按照利息數額每月返金給這些客戶。

  據受害人牟某證詞稱,之所以相信陳某,就是因為陳某是銀行工作人員,且陳某之前兩次推薦的理財產品都按期返還了本金和收益。

  截至記者發稿時,庭審仍在繼續。

  延伸采訪 理財詐騙案 多為朋友或熟人上當

  到銀行買理財產品安全嗎?《法制晚報》記者通過中國法院審判信息網,發現以投資理財為由的9起案件中,5起為刑事案件。最高一起涉案金額高達3430萬元。

  大部分受害當事人是通過朋友介紹或業務方面的熟人購買的理財產品,其中多是口頭協議,或使用了偽造的合同。本報提醒市民,在銀行買理財產品,一定要有銀行公章確認,必要時可找銀行其他工作人員核實。

  典型案件

  銀行保安王某,使用銀行的真實協議單和公章,以為倪女士辦理保險業務為由詐騙其34萬。因王某沒有賠償能力,倪女士將銀行告上法庭。法院審理認為,由于王某使用了該銀行的公章,一定程度上誤導了被害人,銀行因其管理存在疏漏,應對被告人王某的賠付金額承擔連帶給付義務。法院判處銀行賠償倪女士7.2萬元。(記者 唐李晗)

[责任编辑:李曉尚]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