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81

傅盛:學渣如何打敗學霸

2015-08-11
来源:搜狐科技

  看了一篇文章《學霸占據互聯網半壁江山》。仔細一想,不對。學校裏整個都被學霸主宰,怎么到互聯網只有一半?

  再一琢磨,學霸和學渣的“戰爭” ,遠遠不是考個好分數,做個好學生。

  還有背後的思維模式。

  幾年前,我去矽穀,看到很多年輕人,填一張入學申請表,剛入學,就不讀了。顯得很厲害。我看到矽穀很多成功創業者,越來越不是一個完整學位獲得者。比如喬布斯、紮克·伯格等等。

  好多創業者,沒學位,輟學多次,還幹出一番不錯的事業。這樣的情況並不是發生在中國。

  我們從小都跟學霸生活在一起。人生極其痛苦。學生時代,身邊總會充斥著這幫人——學習好,門門壓制性超越你,不管多么努力,總夠不上他們。

  一個學霸的養成

  這張圖很多人在網上見過,一個學霸的真實寫照:

  “為了未來轉個毛微博?essay改了沒,老娘拼了!他媽的還不趕緊背單詞,努力學習找個美國大亨,多背幾個單詞能懷孕啊?托福一定要考上三位數!還上網,就不能長點記性……”

  學霸的生活,總是一種為了學習,永無止境,每天打雞血的狀態。


  學霸一周學習表

  這張表格學霸們應該做過。高三下半學期,我也做。其實初中以前,我也是個學霸。因為不用看書,總考第一。到初高中後,不行了。不看書,看不懂。快到高考,用這樣的學習表,臨時抱佛腳。可惜時間太短,來不及了。

  一個硬幣總有兩面。學霸這么努力,似乎每一門成績都考得很好,但這樣會形成一個什么結果?


  學霸眼裏的世界

  這是一個學霸眼裏的世界。什么樣呢?每一個東西都很重要,沒有一個東西我可以失去,因為我是學霸!

  那個年代,我們的高中老師總會好心勸誡,不要成為“拐子馬”。750的總分,門門不能差。除了語數外,政史也得背。因為在學科評級系統,每一門分數,相差不多。

  政治少10分,數學就得做一道極難的題,補回來。把數學從140分,提升到150分,比登天還難。把政治從90分,考到100分,很容易。於是,每一門都得花足夠的時間。

  中國教育培養出來的學霸:每一門都很強大,每一門都花同樣多的時間,每一門對他來說都不可或缺。這就是他們眼中的世界。

  當然我不是一個學霸。我不能完全理解。但我身邊很多學霸,就是這樣想問題。

  其實很長一段時間,我也這么思考。我總結為追求全面性。這是我們整個教育機制的問題。

  與美國不同。他們會把每一門基礎課做得極簡單,只需花一點時間,隨便看看書,就能考個不錯的分數。不需要在每一門,花一樣多的時間。也不需要非得通過刻苦研讀,完成對整個知識體系的構建。

  問題來了,這樣看世界,轉化為功能模式,會出現什么情況呢?

  講個小故事。我有一個學霸同事,各方面都強。但每次彙報,我就是聽不懂。她把每一項工作都寫得極細,經常聽著,我就覺得智商不夠用了。各種複雜數據一看,當時就犯暈。

  問題就出在,學霸模式轉化成工作模式時,你就會把每一件事都看得很重要,每一個點,都花很多時間。

  還有個例子。當時,CM security組的同事為一個排版不好看爭執不下。討論了半天,沒出結果。事實上,他們在最核心的主界面點擊率上所花的時間,遠遠沒有在並不緊急的排版上花的多。

  當你把所有東西都變得一樣重要時,本質上就是一種學霸模式——追求全面性,貪大求全。

  再來說說學渣。

  當然,我說的“學渣”,不是什么都差。我們討論的基礎是至少對人生有樂趣,智商比較正常的人。

  我經常講自己的例子。中學之前,成績還行。高中以後,冰火兩重天。大學也沒考好,畢業後,自信心受到極大打擊。

  為什么呢?

  那時候不是上網找工作。必須去招聘現場。我在招聘會,簡曆都遞不出去。一遞過去,人家就問什么學校。一說中國煤炭經濟學院,對方連口回絕。那個年代,找工作,認牌子。就這樣,我想自己是個學渣了。

  話說回來,學渣真的無路可走了嗎?


  學渣眼裏的世界

  這是學渣眼裏的世界。他們眼中,世界上只有一件事情,非常非常重要。這件事情也許是遊戲,也許是動漫,也許是談戀愛,也許就是一門課。在他們的意識裏,整個世界,維度是不一樣的。

  大家都看過《阿甘正傳》。阿甘就愛幹一件事——跑步。就是跑,從美國東部跑到西部,從西部跑到東部,再跑回來。

  雖然這個世界很大,但他眼裏只有一件事——這件事比什么都重要。這種重要度超過了此前需要去平衡處理的一切。也正因為這一件事,讓阿甘變得與眾不同。

  獵豹也是這樣。我們上市用了大概不到兩年的時間,就做了一件看上去很小的事情——獵豹清理大師,最後在清理大師這個點上構建了整個商業體系。

  當你發現這個時代,不需要面面俱到的時候,學渣就開始有優勢了。你只要做好一件小事,就可能改變世界。

  這就是與學霸相比,學渣最大的不同。

  我們所接受的整套中學教育,極易形成一種學霸模式。那種模式教育出來的人,認為每一門都很重要,喜歡貪大求全。

  他們從來不會有這樣的思考——如果無法保證每門課都考得很好,為什么不把最擅長和最核心的章節學得足夠好呢?

  只能說,思維模式的這種差距,才是學渣和學霸最本質的區別。

  回到文章初始問題:為什么互聯網一半還是被學霸主導呢?

  我覺得最重要的核心就是叫改變。一個人能不能因為時代的變化,不斷改變自己,把自己變得跟以前不一樣。能否因時而動,因勢而變。

  知易行難。學霸也好,學渣也好,真正改變自己,太難。若要改變,先得正視自己。面對外部變化,保持空杯。還得不斷學習。

  這方面,雷總是榜樣。40歲前,雷總是中國最典型的學霸。做金山,沒有一樣做不好。遊戲、辦公、安全、詞霸,每一領域,每一個都做,都很重要。

  40歲後,雷總有了脫胎換骨的蛻變。做小米,找風口。一上來就從最小的點開始——小米手機。憑一個單品做起來,一個接一個,頻頻造爆款。就像一張大圖,巨大的單點,延伸一套生態體系。單點保證,萬事皆安。

  包括跟馬化騰交流,他對產品要點,對人的重視度,遠超想象。一次見馬雲,他說,好久不看電子郵件。為什么?因為,他只需把一件事做好。那就是對電子商務未來的預測和整個人力結構的搭建。

  這個時代,一個巨大的單點,一個突出的特質點,就可以把其他點都變得不重要。

  尤其,踏入互聯網後,我發現,一個點的鑽研,比你在每個點上都好,要更重要。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曾經,我為了能找到工作,拿了本書叫《COM本質論》。程序員應該都讀過,但我就是讀不下去。每天都看,看一會就頭疼。什么接口、虛函數、套間……遇到徐鳴以後,更崩潰。怎么跟他們比呢?比這個比不過,又想兼職考MBA。

  於是,每周六一早趕一小時公交車,跑北大上輔導課,上倆禮拜又崩潰了。簡直不是人過的生活。考到第三門,不行了,再考下去沒意義,玩了兩天,最後五門課,考了四門。

  但這些經曆,對我來說最大的意義是什么?

  我開始學會更低姿態看待身邊人,同時可以接受任何改變。以前心比天高,命比紙薄。學校院長親自找我,也不留校。豪氣沖天,要出去,改變世界。後來發現簡曆都遞不出,自尊心受到極大打擊。

  這之後,我開始用不一樣的姿態看待身邊人,重新構建方法論,重新總結別人的成功,用很低的姿態,向別人學習。

  空杯心態的核心在於:願意向外吸納,才能真正做出改變。尤其在互聯網時代,很多方法論不斷重構。幾乎每一天都是新的,無時無刻不在面對變化。

  陌陌上市花了三年,獵豹從合並到上市三年半,陳歐上市花了四年,都是20億美金起的公司。這在以前,很難想象。

  有篇文章說,劉強東花了20年從宿遷走到北京,又花了20年從北京走到紐約。最老的員工為京東工作了15年。

  今天不一樣了。整個社會在加速,新平台的構建也在加速。

  以前,社會發展是一個直線結構。往回一看,就看到了過去。往前一眼,就能看到未來。過去所有積累,都變成對未來的精准預測。所以,老中醫是越老越值錢。

  現在,社會發展正從直線結構,轉變為極大的指數極曲線。回頭看,經驗已經無法讓你看到最好的結果。相反,它會把你引向不知哪個更偏的地方,甚至,淪為犧牲品。

  我要說的核心是,過去一切都不值得留戀。今天,一個特質點就能讓你冒出來。一個點的重要程度,正在加速凸顯。

  如果推及到工作業務中,能否找到那個最核心的破局點?如果一件事情在你眼裏,必須保證八件事情做好才能成功,這件事在這個時代就是錯的。

  如果你能想到一件事情或一個點做好,就能把全局帶起來,其他都變得不重要,這件事才是對的。不管產品、商業化,還是遊戲,一定是這樣。

  如果有五件事或者好幾件事都在做,你所有的成功依賴於每件事都不失敗的時候——我告訴你,它已經錯了。

  我們只有依賴於什么?就是只要這件事成了,其他事都可以失敗。這才是一個優等戰略,才是一個核心戰略。

  今天小米這么強大,核心是什么?就是手機啊。如果小米手機掛了,還談什么經驗?手機就是核心點。就這件事成了,它就立在那個地方。

  要學會用這種單點的思考模式。要花足夠多的時間去想這個單點。最忌諱的是什么?不重視單點,幹起來,八件事,每一件都花時間。

  越是如此,越會成為救火隊員。

  一旦陷入救火隊員的模式,基本不會有時間想那個巨大的破局點。從此,陷入惡性循環。一講結果,埋怨辛苦。一講失敗,受害者心態。

  只有方法正確,找到關鍵點,一招制勝,才是這個時代的關鍵鑰匙。

  簡言之,今天我們遇到的很多問題,基本停留在“學霸”和“學渣”兩種模式的爭奪。

  學校已經變得不重要。大學都會被重構掉。今天,人的價值發揮完全可以通過自己的能力,自己的產品,自己參與的事情。而不再需要一張某某學校的文憑。

  文憑越來越不值錢了,思維模式才是你的價值。

  ps:去年,我發起了一個幫助青年創業的小項目—傅盛戰隊。有志於創業的年輕人可以關注下。

  ...

  關於傅盛戰隊

  一個專注於最早期創業的投資孵化平台。創業者參加傅盛戰隊,除獲得一筆天使資金,還可接受傅盛面對面創業指導、全程免費孵化服務和直通巨頭的合作機會。

[责任编辑:朱剑明]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